国家级精品课程吉林大学法理学课程教学参考资料:第八章法律体系

依照1949年建国以来法学理论学科中的传统解释,“法律体系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1它是借鉴苏联的法律理论,在不承认私法存在的前提下,将部门法体系视为法律体系。它至今仍处于通说地位。

它的主要特点在于:

第一,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它不包括国际法。现在,更为精确的表述认为,法律体系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法律构成的整体,将被主权国家承认的国际法涵盖在内。第二,法律体系是一国全部现行法规范构成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而目前已失效的法律,不是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仅仅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存在。第三,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第四,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第五,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与之略有不同,有学者认为,“所谓法律体系,就是与一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套法律,包括已经制定的和将要制定的在内。”2显然,在这一理解和具体阐述中,虽然作者将未制定但将要制定的法已经包括在法律体系之内,但对部门法体系理论的基本内涵没有背离。

(二)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法律体系的内涵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体系内涵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过程中,学术界出现过如下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指整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上层建筑,包括法,与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以及体现法与法律意识的实际运行的法律实践;第二种观点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仅仅指法的规范体系,不包括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第三种观点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不是指法律规范的全部,而只是其中那些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规范,这包括宪法、刑法的有关条文、直接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以及实施这些法律的法规、规章等;第四种观点范围更狭窄,仅指直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3在上述对法律体系的理解中,有的观点已经大大不同于部门法体系说,但是由于缺乏对传统苏联部门法理论的系统反思和论证,故影响甚微。

2.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内涵

二、“一国两制”与法律体系的特征

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已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现澳门回归,迟早要解决台湾问题。相应地,我国的法律体系理论也变得更为复杂。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一国两制条件下,法律体系的特征问题。归纳起来,有三种表述:

第一种主张认为,“‘一国两制’下的中国法律体系,是以主要在中国内地实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主干,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各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一国两制’下的中国法律体系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体系共存,含有属于三个不同法系的法律,出现四个不同法域的区际法律冲突。”5

第二种主张认为,“既然‘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在单一制的国家里一般只存在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的理论,即使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当代中国的法律在体系上仍可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原来的大陆的社会主义相比,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体系的内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即有了少量资产阶级法的成分。这种体系内部结构性的变化,恰恰适应了‘一国两制’条件下,‘一国’的局部地区资本主义制度对法的需求。”6也可以这样概括为:第一,以大陆社会主义法为主体,两种制度并存的新格局;第二,法律体系中虽增加了资本主义法的成分,但在总体上仍保持社会主义性质。7

第三种主张认为,一国两制所导致法律体系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单纯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演变为大陆社会主义法(占主体)与港澳资本主义法并存,即“一国两法”;

第二,从单一法域国家变成多法域国家,即形成祖国大陆主法域和我国香港、澳门等辅法域。8

应予指出,上述观点,无论是认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体系并存,还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实发生了某种结构性的变化”,都没有也不会冲击部门法体系理论的通说地位。

三、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

法律体系的结构9,这里是指把作为法律体系内容的各种法律规范等要素统一组织起来的形式或框架。为了便于认识和把握法律体系,法律体系可以被分为四个层次:基本结构、部门法结构、子部门法结构和法律制度。法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前两个层次的结构,即基本结构和部门法结构。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法律体系的结构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第二,法律体系结构的确立,是以社会结构为基础、以法律自身的规律为中介的;第三,法律体系结构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第四,法律体系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一)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10

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是指统摄整个法律体系的总体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法律体系的内容被划分为几大部类。换言之,它是指法律体系由哪几大部类构成以及这几大部类法之间的关系。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有三个特点:一是一个法律体系只有基本结构,即唯一性;二是它属于法律体系最高层次的结构,在其下还有若干层次的结构,可以层层分界,即多层次的可分性;三是它能使在其下的各层次结构分布均衡和对称,同层次划分的结果(如部门法、子部门法等)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和并列的关系,即分布的均衡性和对称性。

这一结构主要与私法和公法的划分及其发展有关。古罗马法中关于私法与公法的划分方法和观念对近代和现代法律体系基本结构的确立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构成了近代法律体系基本结构的历史渊源。如果说作为法律体系基本结构的私法与公法的划分在罗马法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话,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在全面否定封建制度,从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同时筹划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法律秩序的时候,为公法和私法的发展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即商品经济和民主政府的同步发展),从而也使私法与公法真正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理论遇到了三个方面的挑战:其一,在法律观方面,有由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权利本位转变的趋势;其二,在法律发展方面,出现了公法的私法化和私法的公法化倾向。私法与公法的相互渗透,不仅造成了私法与公法的复合领域,而且开拓出一方既非公法又非私法的新领域。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公、私法之分已经不完全符合法律发展的现实;其三,在社会基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动摇了由公法和私法构成的法律体系基本结构的基础。

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民主政治以及社会公正的要求。在法律体系的设计之中,要反映法的时代精神。“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在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格局中发育和成长,受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模式,其目标和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12因此,我国当代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应该超越资本主义法律体系之私法与公法的二元结构,形成由私法、公法和社会法构成的三元结构。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是由私法、公法和社会法三个部类法构成的。

应予指出,法律体系基本结构三元论的提出,对于丰富和完善法律体系理论,克服苏联传统法律理论不承认任何私法之不足,更好地衔接宪法与部门法,具有重要意义。但决不意味着它否定了部门法划分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四、法律体系的部门法结构

(一)法律部门的不同表述

关于法律部门,大致有六种表述:其一,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或“法的部门”,是指按照特定的调整方法来调整一定性质和范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等要素构成的相对独立的统一体;其二,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法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法律分类的一种形式;其三,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由一国现行法中同一类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其四,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调整同一种类的社会关系或同一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任何一国法律体系都是由各部门法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五,法律部门就是调整因其本身性质而要求有同类调整方法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六,“法律部门”这一概念,在有的法学著作和教材中被称为“部门法”。它是指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

关于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也有的教材称划分法的部门的根据,13学术界在以下两点基本达成共识:第一,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基本标准;法律调整的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辅助性标准。

(三)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

划分部门法的原则15,学术界观点不尽相同,有如下表现:

第一,三原则说:(1)主体性原则;(2)均衡原则;(3)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将制定的法律。16

第二,五原则说:(1)划分法律部门要以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为指导,不可脱离划分目的进行划分;(2)划分法律部门还应考虑不同社会关系领域的广泛程度和相应法规的多少;(3)法律部门的划分既不应过宽,也不应过细,应注意保护各法律部门之间适当的平衡;(4)划分法律部门应以全部现行法为基础,还要适当考虑正在制定或即将制定的法律;(5)在总结本国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外国的有益经验,以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法律体系建设。17

第三,六原则说:(1)合目的性原则;(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3)适当平衡原则;(4)相对稳定原则;(5)重点论原则;(6)辩证发展原则。18

第四,七原则说:(1)划分本国部门法,就象编订法律汇编等工作一样,其主要目的是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全部现行法;(2)在划分本国部门法时,我国也应考虑到不同社会关系领域的广泛程度和相应法规的多寡;(3)与上述因素联系的另一因素是:划分部门法既不应过宽也不应过细,在它们相互之间还应保持适当的平衡;(4)在划分本国部门法时,我们应以全部现行法律为基础,同时也应适当考虑正在或即将制定的法律;(5)有不少法律,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列入不同部门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考虑这一主导因素而定其归属;(6)在划分本国部门法时,应在本国法制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外国法制和法学的经验,特别是要注意法制和法学的国际化趋向,以便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并与国际经济发展接轨的需要;(7)部门法的划分不是任何人能随意规定的,因而需要认真研究划分的标准和原则。……科学地划分部门法在于善于区别必要的交错和不应有的重复以至混乱,善于使逻辑和实用相互兼顾。19

(四)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部门法结构

在将传统公法与部门法区分的基础上,有观点认为,在现代法律上,宪法不是以部门法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根本法,它既不属于公法也不属于私法,它是一切部门法的基础。因而,我国的法律体系应该是在宪法的统领下,由三个部类法(公法、私法和社会法)构成,并划分为九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即政治法20、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亲属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法。21

也有的观点认为法的体系不是它的组成部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对法律部门作层次划分:第一层次,宪法部门。这是我国法的体系的主导部门,是法的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第二层次,基本部门。包括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刑法、婚姻法、诉讼法等部门;第三层次,包括各基本部门的子部门;第四层次,包括第三层次各个部门的子部门。在阐明这一层次划分后,分别介绍了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刑法、婚姻法、诉讼法八个法律部门。22

关于法律部门划分,较有争议的是,婚姻法、环境法、社会保障法是否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商法该不该与民法分离,诉讼法能否囊括于各自的实体法之中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但是,应该明确,无论如何划分,其中都应体现法治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吸收反映人类法律文明的共同成果。

五、对现有法律体系理论的反思

部门法体系理论的一些问题,已引起学界的注意并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反思。但极为系统、深刻的,则是如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实现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型后,以权利为标准结构法律体系,则宣告以维护权利为宗旨的宪法当然成为法律体系的核心与中轴。权利依其对权力的样态而自成四类,即自由权、社会权、参与权、救济权。这是统摄法律体系的四根主线,由此法律也被重塑为四类,“自由权法”或曰“限制权力法”、“社会权法”或曰“强制权力法”、“参与权法”或曰“获得权力法”、“救济权法”或曰“使用权力法”。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律体系建构方面应进行如下变革:其一是消除因身份差异而形成的二元权利体系;其二是消除立法过程中的公法优位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以权利为设计尺度是势在必行的选择。23

第二种观点表现为,针对部门法体系的观点进行了评析,认为无论是在划分标准、目的、原则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根本性缺陷;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原则,即权利的神圣性与权力制衡的对抗性辩证统一原则、公平与效益辩证统一原则和自由与秩序辩证统一原则,进而提出了以利益为标准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在宪法统一领导下的国家法、社会法、家庭法和自治法四大部类的新观点。24

可以这样说,上述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部门法体系理论提出了挑战,但不能对它们与部门法体系理论简单地判断孰是孰非。因而,加强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极为必要。

1《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4页。

3参见彭汉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的含义及范围》,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第24页。4参见张少瑜:《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载《法学研究》,200年第5期,第153-154页。

5庄金锋:《“一国两制”与我国的法律体系》,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第17页。

6马新福主编:《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4页。

7参见郑成良主编:《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7-78页。8参见唐智宏:《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主要特征刍议》,载《湖湘论坛》,2002年第4期,第67-68页。

9对法律体系结构进行系统区分的,是从一本《法理学》教科书开始,该书将法律体系的结构,区分为基本结构和部门法结构,后来的部分《法理学》教科书在接受前者的同时,却与大多数教科书一样,对后者仍沿用“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的表述,为了系统介绍这一内容(尤其是对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区分),我们全面采纳这一提法。其中,介绍的重点是前者,后者仅仅是提法(原作如此)。对于这一理论参见孙笑侠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68页。

10与前述观点不同,有的观点认为,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就是法律部门的划分。参见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11参见孙笑侠:《论传统法律调整方式的改造——兼论法律体系的三元结构》,载《法学》,1995年第1期,第8-9页。

12张文显:《市场经济与现代法的精神论略》,载《法理学论从》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38页。13参见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

14参见沈宗灵主编:《法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3-294页;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页。

15对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与原则进行区分,已为学术界所认同。但也有的教科书不加区分,认为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就是前述通说认为的划分标准。参见马新福主编:《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3-245页;郑成良主编:《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9-81页。

16参见孙笑侠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2页;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17参见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30-332页。

18参见沈宗灵主编:《法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1-293页。19沈宗灵:《再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载《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第14-15页。

20系统研究政治法的学者认为,政治法应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宪法不等值于政治法,也不应涵盖政治法。政治法以宪法为依据。参见张文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政治法应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载《法学研究》,1994年第5期,第6页。在这里,它应包括组织法、选举法、中央与地方关系法、立法决策法、监督法、国籍法和公民基本权利法、军事法。

21参见孙笑侠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2-68页。

22参见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306页。

23参见徐显明:《社会转型后的法律体系重构》,载《文史哲》,2000年第5期,第5-7页。

24参见李龙、范进学:《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建构》,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5期,第42-49页。

THE END
1.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一题下一题 临考逆袭卷(2023)× 友情提示 确定取消 投诉https://hhrhuijin.laixue.com/test/9350781
2.恒信移动:关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申请根据贵会 2016 年 6 月 17 日签发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 意见通知书》(161124 号)(以下简称“反馈意见”)的要求,恒信移动商务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公司”、“上市公司”或“恒信移动”)立即会 同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独立财务顾问”或“中信建投”)、立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6090900000189
3.中国教育史专题论文6篇(全文)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okmljjf.html
4.朱景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在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法律部门组成时,就是指我国法的内在结构;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等组成时,则是指我国法的不同层次的规范性文件,即法律渊源。在法学研究中,通常说的法律体系,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法的内在结构,法律部门的构成;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体系不属于法的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275.htm
5.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1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6.陈冀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新成就时政学习医院动态“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https://www.scmy404.com/Article/info/1100-38-4776.html
7.法理学试题库8、一般情况下,我国法律不具有溯及既往力。(?) 9、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法得体系”或简称为“法系”,就是指由一国现行得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得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得一个呈体系化得有机联系得统一整体。(×) 10、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所调整得社会关系存在着交叉与重叠。(?) 三、单项选择https://www.360docs.net/doc/0d751265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4.html
8.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为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本课标提供《生活语文五级水平识字表》(附录1),水平一:五类常用字;水平二:100个简单常用字;水平三:300个基本字;水平四:500个基本字;水平五:1000个基本字。在识字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选择五级水平的识字目标。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识字水平逐步发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9.2024年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各专业招生计划人数符合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8.“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按国家文件要求,我校该计划重点向理工类、应用型专业倾斜,且这类专业招生比例原则上不低http://m.e4221.com/kaoyan/yuanxiao/34593.html
10.现代管理学罗珉第三版现代管理学第3版经过20年左右,1980年哈罗德·孔茨在另一篇论文《管理理论的丛林再探》中认为,管理理论的丛林更深,并发展成为11个不同的理论派系。 每一个学派都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哈罗德·孔茨指出:不应把管理内容和管理工具混淆起来。例如,不应将行为科学学派、数量学派等等同于管理,而应将它们看作是管理人员的工具。https://blog.csdn.net/zeiro_sun/article/details/111053273
11.法律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律师普法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构成,具体内容如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https://www.110ask.com/tuwen/17811163668935382878.html
12.别到用时方恨少,大学生必备法律利器,一起来看!部门法,是一个法学概念,在现实的法律制度中并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法规或法典;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部门法的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彼此间又不是截然可分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7大法律部门构成:宪法及其相关法部门、民商法部门、行政法部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Q0NzUyNg==&mid=2654824579&idx=1&sn=02653a09b630527395423c8056ceac23&chksm=8aaaf344ae350b9b011aa208b54441501bf476c8827686f4ad46874f592bae339c4ed43a3541&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