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监督体系(精选5篇)

如今农村中一个重要热点问题就是财务会计,对农村稳定具有较大影响。而且从最近一些年的群众上访以及各种矛盾激化中发现,绝大多数都源自于财务问题,而其中又涉及到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措施缺乏力度有关。因此,分析建设农村财务会计的监督体系具有实际价值。

2、建设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要探究建设财务会计的监督体系,就应该先了解农村财务会计中的监督体系重要性,在该基础上探究其建设才具有实际意义。

2)理顺账目、规范财务管理所需;在许多农村中没有按照规定记账、报账、设帐以及对账,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上也比较混乱,导致很多会计资料损坏乃至丢失,因此就需要建设监督体系来规范账目及财务管理。

3)避免集体资产流失,降低债权债务;从农村中财务会计管理现状来看,因为管理不善而流失大量的集体资产,甚至有一些集体资产被私分侵吞、无偿占用,集体对资金的借贷也比较随意,一些村委甚至负债累累。因此必须要建设监督体系加强管理,才能够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才能够降低债权债务。

4)确保财务公开,上报真实财务会计信息;只有建设好了财务会计的监督体系,才能够确保财务公开,打击各种假公开行为,同时确保所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具有真实性,避免出现虚假的会计信息。只有建设处了正常的、科学的以及有力监督体系,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对财务会计的监督作用。

3、建设农村财务会计的监督体系分析

3.1监督的内容

要建设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就必须要掌握建立这种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监督体系中要做好哪些工作。总体而言,必须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2)依照法律法规合理监督村集体;不但要监督财务会计,还必须要依据法律法规对村集体进行监督,这些监督小组主要是由审计、财政以及纪委等各个部门共同组成,村集体要提供真实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报表等各种所需资料,而不能够隐匿、拒绝以及谎报。同时还要委托会计师对这些进行严格审计,而不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村集体必须要配合监督小组的工作。

3.2建设好监督体系的具体措施

组建监督体系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最终能不能够达到监督的效果和目的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还必须要采取合理措施来确保建设监督体系的效果。

1)要切实做好培训以及宣传工作;其实因为农村的特殊环境和各种因素,人们对建设监督体系不理解,加之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往往要建立监督体系难度都比较大。所以好需要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

2)建立良好会计核算体系;事实上,建立出了完善的核算体系是实现监督目标的前提条件。如今会计两大职能就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也只有这两个职能相辅相成才能够实现监督功效,在实施中完整。准确以及及时的核算是监督基础,而只有有力的监督才能够确保核算具有合法及真实性。所以就需要从村级实况入手,建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核算体系,从而确保核算具备了规范化及制度化。

3)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建立了完善的监督体系并不等于就实现了目标,必须要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加大监督力度,这是确保监督的重要保证。在为监督体系选拔人员时,最好采取公开招选及持证上岗的制度,只有具备了高素质人才才能够确保财务会计的监督功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监督的作用。

4、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前进,农村财务会计中凸显出各种问题,建设监督体系是势在必行。因此就需要结合农村实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才能够解决农村财务会计中各种问题,才能够规范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发挥监督的真正功效。

参考文献:

[1]芦莲.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济南市残疾人有32.89万,其中重度残疾人7万余人。重度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医疗、教育、康复等方面均面临困难,相当一部分人处在贫困线以下。完善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所在。

一、历城区重度残疾人基本状况样本分析

历城区是济南市最大市辖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人口90万。作为城郊区,兼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符合济南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市情。经调查统计,所选10个街道、乡镇共有持证重度残疾人2582人,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4%,其中,持证重残人享受低保869人,占持证重残人总数的34%。其中,6个乡镇持证重残人享受低保人数占总数仅为32%,4个街道为45%,同比降低13个百分点。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社会公益福利服务缺乏等原因,尚未能建立全市范围保障水平相当、残疾人普遍受益、人人享有所需基本服务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重度残疾人面临的突出问题:

1.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涵盖面不广,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率低。调查所选10个样本单位都有一半以上重残人未纳入低生保,农村更有近三分之二未能享受低保。由于低保制度统一按家庭平均收入标准执行(即“家庭捆绑制”),残疾人得不到特别扶助,导致应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无法享受,已纳入低保的,如果扣除补差部分,实际发放到手的数额更少。重度残疾人在医疗、康复、辅助用具方面必需开支,大大增加了家庭负担,使这些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目前除低保制度外,济南市陆续实行的分类施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残疾人大病救助虽发挥一定作用,但由于救助数额有限、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窄、相互衔接难等问题,对重度残疾人是杯水车薪,难以形成长效救助机制。

目前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大都集中在低保制度上。低保是针对家庭收入不足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仅靠这一项制度无法完全解决重度残疾人特殊需求,虽然也采取扩大救助范围和提高救助标准方法予以优待,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不利于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重度残疾人存在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较之一般残疾及健全人心理更脆弱、敏感、承受力低。调查显示,重度残疾人心态低度和谐者占80%;心态中度和谐者占15%;心态高度和谐者占5%。另外“是否享受低保”、“有无职业”、“月均收入”等变量的影响显著,收入越高,则心理和谐程度越高。

3.重度残疾人生存状况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其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尚无法满足。特别在农村,农业税取消后,免税优惠措施随之消失,导致农村残疾人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以2006年为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80余元,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78.1%,低于625元的占41.9%。重度残疾人生活服务和救助扶持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4.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单一滞后。重度残疾人主要依靠原始家庭供养保障模式,而非社会的统筹保障,致使重残家庭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那些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终身必须有人照顾才能生存,很无奈地依赖着家庭负担,致使多数重度残疾人家庭始终处于沉重的生活和经济压力之下,成为致贫的重要原因。事实表明,重度残疾人不仅造成了本人的痛苦,更对其家庭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残疾造成的家庭负担包括直接经济支出和间接经济影响,以及对家庭生活、家属躯体健康、家属情绪心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家庭社会关系的消极影响。应该认识到,残疾并非完全是残疾人本人及其家庭的责任,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社会理应对残疾人家庭在照料残疾人方面付出的代价给予适当的补偿,并从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制度角度加以明确落实。

二、完善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制定对重度残疾人的专项补助政策,推动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转型。全国很多城市已建立重度残疾人困难专项补助金制度,对包括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重度残疾人每月发给数额不等的专项补助金。根据外地经验,资金筹集采取市政府、市残联、县(市)区政府3家抬的方式解决。按城镇每人每月100元,农村每人每月60元标准,对重度残疾人发放专项特殊补助。在此基础上,应从法规制度角度,促进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救助向社会福利发展,从差别普惠逐步向公平普惠发展,从覆盖贫困、重度残疾人逐步扩展到覆盖全体残疾人,逐步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

(二)坚持普惠基础上的特惠,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降低残疾人进入低保的门槛,提高低保制度在残疾人中的覆盖率。残疾人在计算家庭收入时应给予优惠,重残无业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甚至可以不计算家庭收入,全额享受低保补助金。完善残疾人低保户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残困户“应保尽保”。将重度残疾人低保纳入当地低保政策范围的同时,对重度残疾人的保障标准适当提高10%至20%或者实行全额低保。在康复医疗救助、就业援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廉租房政策等方面,也都适当体现对重度残疾人特殊的照顾与倾斜。

(三)建立社会托管托养保障模式。在城市,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慈善机构、社会公益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社会爱心人士的作用,采取公办公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兴办重度残疾人寄养托管机构。工疗站的设立不仅可以使残疾人得到妥善安置,还可通过劳动回馈社会,也为他们的家庭解除后顾之忧。

在农村,可以建立残疾人托管托养中心,也可以依托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创办残疾人托管托养所,配备医务保健人员,将精神残疾人除外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管托养。经费上,建立残疾人特困保障基金。可以按照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区别对待,经济条件好的全部由家庭负担;经济条件一般的由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分级适当补助;特殊困难的除由乡镇(街道)、村适当补助外,可以从残疾人特困保障基金中给予资助。

取得的成绩

一、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转化。现阶段农业先进县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有技术,缺乏推广途径和手段,技术干部大都停留在上面,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于是我们致力于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使科技成果的研制者川播者、接受者能够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二、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经营信心。

从***农业发展实践看,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所起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大。据18个科技推广较好的村调查,每工日的纯收入由过去的**元提高到现在的**元,务农的纯收入能高于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稳定农户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的积极性。

三、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规模经营。

为改革传统农业提供示范。在家庭联产承包形式不变的条件下,把科技网络向村、组、户延伸,这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的要求。我们以科技服务为桥梁,把以“户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同社会化生产联系起来,大面积推广科研试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既改革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又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存在的问题:

一、体系紊乱,机构配置倒置。

主要是“两个不顺”:一是体制设置没有理顺。县一级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目前无法协调四站(粮油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一所(农科所)、一校(农校)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推广、生产体系之间各网一面,缺乏配套性协作。二是人员配置没有理顺。全县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人,其中县一级农技人员占***,乡镇一级占**%。村没有配备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则由村级班子负责传递。这种倒宝塔型人员配置结构,既与农技推广相脱节,又与网络延伸相抵触。这“两个不顺”使科技传递出现“断层”,网络分布出现“断面”,专业指导出现“断线”等服务滞后现象。

二、运转不调,措施配套脱节。

一是少数地方搞农技推广,各自为阵,单项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有的科研人员热衷于室内研究,不愿从事大田试验。科研成果被闲置的情况也很突出。二是技术与投入脱节。近几年农技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比较突出,有的正常农技活动也被压缩。

三、服务不周,层次囿于表面。

一是服务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二是服务质最缺乏高效、低耗、优质的规范化服务;三是服务方式缺乏技农贸一体化的多样化服务;四是服务体系缺乏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的标准化服务。这种低层次的服务,往往形成星与点之间的辐射盲区,放弃了内围死角;少数农技推广单位甚至把主要力量放在不是搞技术推广,而是搞经营上,即使搞了些科技推广项目,也是高价收费,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给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消极作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作出以下构思。

一、协调分配,提高服务执行力。

第一,调整县级,重点是“减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站、所、校之间的关系,使挂帅的有实权,充分发挥其指挥协同职能;对功能相同,职能相近的重叠机构,可以作适当调整和合并,把富余的科技人员下派到乡镇去;采取“三不变”轮换制的办法,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搞示范、搞承包,对出类拔萃的农技人员可直接分配到乡镇担任农技推广的领导工作。第二,充实乡一级,重点是补齐。乡镇农技服务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技术人员的配备原则上要保持在50%以上,在科技力量调配上要注意向边远地区倾斜;农技服务内容可由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逐步向产前、产后全过程方面发展。不能一步到位的可分阶段按规划实施。经济实力不足的,宜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宜向农民摊派抽薪。第三,强化村一级,重点是完善。组织上要健全村农技综合服务队,配齐农技员,也可根据本村特点,配置畜技员、鱼技员等。为减轻群众负担,有技术的村干部可以交叉任职。在技术指导上以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为主,也可用示范户的办法,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

二、优化结构,增加科技转化率。

三、提高素质,改进科技指导路。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企业社会责任观念不断发展,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加深,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并逐步渗透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个环节之中。如何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能如财务业绩评价一样用量化的数据说话,让众人清楚明晰,是本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三)企业的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三、基于财务指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财务指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二)基于财务视角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

(三)基于财务视角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沃尔评分法的步骤:

(1)选择财务指标:选择财务指标比率应注意以下原则:所选的比率要具有全面性;所选择的比率最好具有变化方向的一致性;所选择的比率具有代表性。

(2)确定各项财务指标比率的权重:分配的标准时依据各个比率的重要程度,越重要的比率分配的权重越高。对各个比率重要程度的判断,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要求,发展趋势以及分析的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

(3)确定各项财务比率的标准值

即判断财务比率高低的比较标准。只有有了标准,我们才能判断企业的某个财务比率是偏高还是偏低。这个比较的标准可以是企业的历史水平,可以是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等等。

(4)计算各个财务比率的实际值:

(5)计算各个财务比率的得分。

通过各个财务比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较,得出对各个财务比率状况好坏的判断,再结合各个比率的权重即所分配的分数,计算各个财务比率的得分。

(6)计算综合得分

将各个财务指标的实际得分加总,即得到企业的综合得分。

此方法采用1-9标度方法,对不同情况的评比给出数量标度

判断矩阵中的aij是根据资料数据、专家的意见和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应用层次分析法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当C.R.

四、案例分析

以2011年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排行榜中排在首位的中国石油和排在第二位的中国石化为例,采用上述构建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来对二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评分。

说明:由于环保经费的支出总额无法查获,则通过此行业的特点选取两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即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

说明:上表中“标准值”是根据沃尔评分法的规定采用行业的平均值。罚款支出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是得分越高,则越低于标准值,表现越好。

五、结论

目前我国对于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财务的角度构建了一套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来验证了该指标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创新,主要创新点体现在:

(2)文从量化指标的角度出发,均选用客观的数据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综合评分。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7.

[2]李淑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范围及特质.哲学动态,2007(4):41~46.

[3]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社会信息化测度信息资源媒介

[分类号]G203

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评估信息化发展水平、预测其发展趋势以及政府决策和学术研究的依据。社会信息化测度应该反映出信息社会的全貌。鉴于信息资源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在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中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指标集。

1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中的信息资源因素

1.1信息资源:信息化测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2002年lO月,我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明确了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的六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由此可见,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运载的实质内容,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资源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财富,它的开发利用逐步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日益成为主导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这种变化不仅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导致了社会经济投入产出比的迅速增长,加强了社会交往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制定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时,信息资源应当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指标体系。综观已有的信息测度方法和测度实例所用的测度体系,信息资源因素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可见测度体系的制订者早已意识到了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2信息资源指标集指标选取依据

2.1理论依据

2.1.1理论基础:信息资源体系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信息资源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的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是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广义的信息资源认为信息资源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的,从事信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集合。本文所涉及的信息资源是狭义意义上的信息资源,不涉及广义信息资源中的设备、技术和人的因素。

以开发程度为依据,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潜在信息资源与现实信息资源两大类型。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中涉及的信息资源因素是现实的信息资源。孟广均、霍国庆等编著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一书中定义的信息资源体系(见表1)可以作为我们选取信息资源指标集指标的理论基础。

2.1.2逻辑依据:媒介演变信息资源体系如此庞大,而人们为什么往往选取其中几个信息资源因素作为信息化测度体系中信息资源指标集的指标呢笔者认为,逻辑上我们是依照媒介的演变来选取指标的。而媒介的演变恰恰经历了由印刷媒介(图书、报纸、期刊)到电子媒介(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的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传播媒介发展变化的历史。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人首创活字印刷术,公元1920年美国人首开无线电广播,公元1936年英国人首播电视,1991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人类社会进入了文字、声音、图像三位一体的信息社会时代――网络时代。

因此,从媒介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划分,选取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利用情况作为信息资源指标集的二级指标,并在构建社会信息化测度中信息资源指标集时,把它们都纳入其中是合理的。

2.2现实依据

2.2.1我国信息资源的生存现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7年6月30日,网民人数达到了1.62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900万人,网站总数达到了131万个。

网络信息资源正在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迅速渗透,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它没有完全取代纸质信息资源而独立存在。据可查的资料表明,2005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数为2231.67亿印张,折合用纸量524.45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增长12.02%。其中书籍用纸占10.71%,期刊用纸占5.61%,报纸用纸占72.28%。2005年,全国出版图书222473种,其中新版图书128578种;全国出版期刊9468种;全国出版报纸1931种。由此可见,纸张的用量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图书、报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纸张不但生存下来,而且开辟出新的道路。它们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和互补功能已成为数字技术的资产。电子书籍大量搬用了传统书籍的特点。信息量巨大而复杂的网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它放弃了深奥的信息用语而采用了传统的文字语言。纸张不仅构造了信息,甚至也构造了社会。它们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肯定和互相补充的。

2.2.2信息资源的共生和共同演进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也是一种媒介。早在1979年,尼古拉斯尼格洛庞帝在巡回演讲中就开始宣讲媒介汇聚的概念,他们的思想如下图1所示,表明媒介之间正在逐渐融合相互渗透。

从图1可以看出,新媒介是从旧媒介中脱胎而来的。当新媒体产生时,旧媒介不会消失,而会继续改进,以适应新的环境而生存下来。于是就出现了新旧媒体共存和共同演进的局面,即媒体的汇聚,它们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大显身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报刊图书通常被认为处在死亡的边缘。由于它们历史性地依赖印刷机和纸张,许多人推测它们将不能同新形式的电子媒介相竞争,因而最终会逐渐消亡。可是,这种推测低估了纸质媒体的适应性及其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们远远不会灭亡,而有可能变成一个用途更广、更受欢迎的媒体。信息资源的共生和共同演进便是我们选取传统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共同作为信息资源指标的现实依据。

3信息资源指标集的构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中信息资源指标集应该由传统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资源共同作为二级指标来构建。学习和借鉴了诸多专家学者经验,本文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指标集,如表2所示。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媒介演进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涌现出更多的媒介和信息资源,这个信息资源指标集也将处于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

4信息资源指标集的应用前景

本测度体系与现有的测度体系相比,囊括了整个信息资源发展历史中所出现的信息资源的全部,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同时依然保持着较好的可操作性,因而是更加科学合理的,其应用前景不言而喻。

4.1信息资源指标集的构建与测度的可靠性

完善的测度指标体系是综合测度的需要。本指标体系选取了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如何准确选取表征信息资源的特征指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尽管对特征指标的选取不是越多越好,但决不是越少越好。一般认为,较多的指标会降低测度的可操作性,导致难以实施,但同时较多的指标也给予测度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在测度的过程中通过降维等措施加以处理,以解决指标重复或代表性不强等问题。相对于较少指标可能带来的潜在的片面性,较多的测度指标更能客观地反映被测度的现实。本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合理,指标也相对完备,而且保持了较好的可操作性,因此其可靠性更强。

完善的测度指标体系可以避免指标腐败和对测度对象的片面反映。在构建信息资源指标集时,仅仅把网络信息资源作为测度指标进行测度,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得到过分的重视,而忽略了其他传统信息资源的建设。这样的测度体系显然是不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充分发展的。

4.2信息资源指标集的构建与测度的准确性

从信息资源角度来看,图书、报纸、期刊是传统信息资源,而广播、电视、互联网是现代信息资源,同样对应着传统和现代的信息资源指标。信息时代,现代指标一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异常迅猛,在测度过程中被过分地显化和夸大了,这直接导致了测度结果的偏差和片面化,从而不能客观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资源发展的真实状况,在新型信息资源出现的初期表现尤为明显。另外,新型信息资源的增长率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大到甚至可以影响横向的排序。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较多的传统指标可以弱化这种强烈波动对分析结论的不良影响。因而在构建信息资源指标集时,把传统的信息资源纳入测度体系是很必要的,使它们和网络信息资源指标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测度体系来进行测度,这样测度结果才能更为客观,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资源发展水平。

THE END
1.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一题下一题 临考逆袭卷(2023)× 友情提示 确定取消 投诉https://hhrhuijin.laixue.com/test/9350781
2.恒信移动:关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申请根据贵会 2016 年 6 月 17 日签发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 意见通知书》(161124 号)(以下简称“反馈意见”)的要求,恒信移动商务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公司”、“上市公司”或“恒信移动”)立即会 同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独立财务顾问”或“中信建投”)、立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6090900000189
3.中国教育史专题论文6篇(全文)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okmljjf.html
4.朱景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在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法律部门组成时,就是指我国法的内在结构;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等组成时,则是指我国法的不同层次的规范性文件,即法律渊源。在法学研究中,通常说的法律体系,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法的内在结构,法律部门的构成;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体系不属于法的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275.htm
5.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1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6.陈冀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新成就时政学习医院动态“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https://www.scmy404.com/Article/info/1100-38-4776.html
7.法理学试题库8、一般情况下,我国法律不具有溯及既往力。(?) 9、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法得体系”或简称为“法系”,就是指由一国现行得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得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得一个呈体系化得有机联系得统一整体。(×) 10、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所调整得社会关系存在着交叉与重叠。(?) 三、单项选择https://www.360docs.net/doc/0d751265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4.html
8.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为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本课标提供《生活语文五级水平识字表》(附录1),水平一:五类常用字;水平二:100个简单常用字;水平三:300个基本字;水平四:500个基本字;水平五:1000个基本字。在识字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选择五级水平的识字目标。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识字水平逐步发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9.2024年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各专业招生计划人数符合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8.“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按国家文件要求,我校该计划重点向理工类、应用型专业倾斜,且这类专业招生比例原则上不低http://m.e4221.com/kaoyan/yuanxiao/34593.html
10.现代管理学罗珉第三版现代管理学第3版经过20年左右,1980年哈罗德·孔茨在另一篇论文《管理理论的丛林再探》中认为,管理理论的丛林更深,并发展成为11个不同的理论派系。 每一个学派都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哈罗德·孔茨指出:不应把管理内容和管理工具混淆起来。例如,不应将行为科学学派、数量学派等等同于管理,而应将它们看作是管理人员的工具。https://blog.csdn.net/zeiro_sun/article/details/111053273
11.法律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律师普法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构成,具体内容如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https://www.110ask.com/tuwen/17811163668935382878.html
12.别到用时方恨少,大学生必备法律利器,一起来看!部门法,是一个法学概念,在现实的法律制度中并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法规或法典;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部门法的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彼此间又不是截然可分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7大法律部门构成:宪法及其相关法部门、民商法部门、行政法部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Q0NzUyNg==&mid=2654824579&idx=1&sn=02653a09b630527395423c8056ceac23&chksm=8aaaf344ae350b9b011aa208b54441501bf476c8827686f4ad46874f592bae339c4ed43a3541&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