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的雅称

在我国,每个年龄层都有独特的雅称。它们都分别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九龄:为9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二八:为16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上寿:九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花甲重开:指120岁。

古稀双庆:指140岁。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冠者:指成年人。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THE END
1.宪法宣传周邀您“宪”场学习!英国在中世纪时期建立了代议制度(当然这种情况在中国先秦时期是没有的),确立了国王没有得到议会(代议机关)同意就不得征税和进行其他立法的原则。后来代议制度普及于欧美各国,人们就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宪法,指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 “宪”、“宪令”、“宪法”等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I0OTg1Ng==&mid=2651797291&idx=1&sn=cfe983f18234c416ca5786b1c703fcfd&chksm=8558946065441f47a953f20ea0c94962c360315ef1546079bb2f4c21ac60bbb6dc1d8d3c212b&scene=27
2.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酒的雅称和别名【单选题】下列法律与烹饪人员从事的工作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的中层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衡量质量标准的尺度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商品的买与卖之间是按照https://www.shuashuati.com/ti/0c31a6a77f2d46b2832f879d877867d0.html?fm=bdbds2f1d5f1afcdbff876615e6a2a6e8f491
3.花中仙子是什么花的别称?月下美人是什么花的别称和雅称?它开花时花型大、花朵饱满、花色为纯白色、花姿优美,极具观赏性,花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开花次数多达5-6次。 关键词:花中仙子是什么花的别称月下美人是什么花的别称和雅称梅花在古代的雅称是什么昙花的别称雅称有哪些http://life.wybstv.com.cn/life/2023/0605/95239.html
4.古代窗户的雅称是什么?古代的人们将窗户称为囱、轩榥、牖、向,也有人将富贵人家的窗户称之为雕窗、珠窗或錡窗,将平民http://www.loupan.com/ask/954670.html
5.古代对谷雨的雅称是什么谷雨时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古代对谷雨的雅称是什么 谷雨别称三月中,谷雨时节的风和雨被称为榆荚雨、楝花风。 二十四节气有什么别称 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中。 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中。 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中。 立夏——四月节;小满——四月中。 https://www.k366.com/rili/172451.html
6.古时青年雅称古时青年雅称是什么高中知识古时青年雅称 古时青年雅称是什么 1、古代对青年男子的称呼有:舞勺之年、志学、舞象之年、弱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 2、古代对青年女子的称呼有:金钗之年、豆蔻年华、及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桃李年华、花信年华、标梅之年。 3、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600516.html
7.古代雅称——器物篇:上清童子指的是什么?#传统文化进青年#学科古代雅称——器物篇:上清童子指的是什么?#传统文化进青年 #学科知识 @抖音青少年 -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21062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40.1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www.douyin.com/video/6977247034956860708
8.一袭汉服课堂:古代教育殿堂的雅称与风貌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丰富多彩,各类学堂承载着知识传授的重任。那么,这些古老的教育机构,除了我们熟知的名称外,还有哪些雅致的别称呢?它们各自又承载着怎样的历史使命与特色? 一、私塾:家传儒风,耕读传家 私塾,这一深植于古代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形态,其雅称多样,如“坐馆”、“家塾”,乃至“门馆”。它们https://zhuanlan.zhihu.com/p/710642074
9.中国古代的雅称之美,让人忍不住想分享!中国别称古代清秋甘露不信,你来看,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灵魂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月星辰的雅称】 天空:苍穹、碧落、青冥、灵曜、灵穹 大地:坤灵、方仪、大矩、后土、坤仪 太阳:扶光、东君、丹曦、金轮、六龙 月亮:婵娟、望舒、冰镜、琼钩、玉鉴、金蟾、冰轮 https://m.163.com/dy/article/J6RQGKJV0552DJLV.html
10.古代人生科举会试题目怎么答?古代人生答题攻略汇总滚动1.古代官员吧贿赂八百两写作“孟津一度”出自哪个典故? 答案:八百诸侯渡孟津伐纣 2.“力士脱靴”的三个主人公是? 答案:唐玄宗、高力士、李白 3.冰敬和炭敬是古代什么的雅称? 答案:贿赂银两 4.“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答案:苏武牧羊https://m.chinaxiaokang.com/wap/news/gundong/2020/0212/891411_2.html
11.100个传统文化常识问题46. 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B)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47. 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A、静脉 B、动脉 48. 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https://jw.beijing.gov.cn/language/ywsh/201612/t20161219_1056479.html
12.古代热门食物雅称(一)“客官里边请,您看今儿吃点什么?” “你们店里都有什么?” “今日有蟹黄玉柱、百合水引、俏冤家、无肠公子, 还有新鲜刚运来的青门绿玉房。” 上面这段对话,如今看来像是接头暗号,但发生在古代,却很寻常。这是因为,古代菜品即便是最普通的馒头、面条,也有着别致的雅称。 https://www.jianshu.com/p/d55b836f33e2
13.文学常识丨在古代“书”有哪些别称呢?来学习吧!在用简牍书写时,官方还规定,法律和经书长二尺四寸,非经律者一尺二寸,通常取整数,说“尺书”,亦指书籍。如汉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燔fan音烦,焚烧。) 古代书于木版书都是方形,把简联起来称册或策。所以“方册”、“方策”也指书籍。如《礼记·中庸》:“哀http://www.maitiange.com/sucai/252.html
14.古代茶的雅称绰号别名古代茶的雅称绰号别名 1. 茶圣:指陆羽,为茶文化的奠基人。 2. 茶仙:指古代的茶艺大师或善于鉴定茶叶的人。 3. 茶神:指古代认为能带来好运、保佑平安的茶叶或茶艺。 4. 茗王:指制作、品尝茶叶最为专精的人。 5. 泡茶仙子:女性中的茶艺大师。 6. 神仙茶:指美味、品质较高的茶叶。https://m.yxlady.com/jingyan/2290912.shtml
15.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管理工业与信息化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的国务院副总理。工部尚书,雅称“大司空”,为古代官职名,工部是古代三省六部之一,是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的大臣。https://www.haomibaba.com/shenghuo/999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