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课堂中国古代廉洁名言警句防控意思

二、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出自宋代陆游的《春日杂兴》,但得:只要能得到。表示愿望。歌舞:这里代指欢乐祥和的景象。意思是:只要官员清廉、差役不横行霸道,就是农村太平祥和的时候。

三、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出自西汉桓宽的《盐铁论疾贪》,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四、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出自汉代韩婴的《韩诗外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不做不应做的事情,清廉的人不追求不应当有的财物。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五、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

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还叫盗贼;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指贪他人之功其实比盗物的性质更严重。

六、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

七、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

选自原杭州府署对联,做官为政定要戒贪,贪钱叫做贪,贪名也叫贪,不要奔跑忙碌为了出名而忘记本分工作。养廉的唯一方法就是节俭。但对自己节俭叫节俭,对别人节俭不是节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保持自己坦荡的内心,端正不邪的棱角。

编审:委宣传与科技教育科

END

猜你喜欢

E

点标题可获取内容

●一图读懂||怎么做好生育登记?看这里→

●静态管理、静态管控、封城的区别!

●一图读懂|有啥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

THE END
1.关于法律的中国古代名言关于法律的中国古代名言一叶知秋 2024-7-22 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https://m.edu.iask.sina.com.cn/jy/gOIGZgDXOp.html
2.中国古代法律名言名言短句网络文章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适合你自己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中国古代法律名言,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https://bbs.openke.cn/thread-417377-1-1.html
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律名言 第2篇 2)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3)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4)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5)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4.「经典语录」中国古代法学家的法律名言警句①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释义】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如果没有法,国家就将混乱不堪,人们的行为将没有规矩约束,法之所以这么重要其根据在于法本身是公平正义的。 https://www.simaowang.com/m/m_nr.asp?id=32487
5.古代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名言(精选14篇)篇3:古代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名言 作为古代世界法系之一种,律令法系自有其发展历史及显著特征。如现将唐视为律令法系发展巅峰的话,则秦汉无疑是其起源、发展之阶段。[2]《说文》正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记录了一些法律相关词语,佐证了我国法律萌芽发展,折射出我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本文从《说文》法律词语出发,探析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tde9crc.html
6.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大全有关尊重法律的名人名言大全一、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春秋]《老子》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的首部较为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的哲学思想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整个中国对于哲学的认知。《http://m.xuexili.com/mingyan/falv.html
7.浅析中国古代惩戒邪教的法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特征,如何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法中防范和打击邪教的合理成分,在法治中国的时代条件下,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研究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揭示其特征,知晓其内容,更有利于法治中国建设。https://www.jnnews.tv/special/2016-06/17/cms528099article.shtml
8.中国古代真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吗“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是在《秦香莲》等包公戏曲里经常可以听见的台词,听起来耳熟能详,是一条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谚。而且这条俗谚很有一点今天所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味,直到当代仍然时常被引用。 不过,这句俗谚却和我们从中国法制史上得到的普遍印象相抵触。因为,古代法律里意思相反的条文,真可谓是不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2423
9.古代哲理箴言(一百零一)古代哲理箴言(一百零一)(一百零一)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一一战国时期· 商鞅 译文:圣明的君主不看重仁义而重视法度,制定法律一定要严明,颁布的法令一定要执行,这样就可以了。赏析:强调法治的重要性、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重视法度而非仁义,法律必须明确且执行坚决,法治是治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25940132585711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