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

【摘要】考课与监察是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两项重要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中国古代的考课制度是职官管理法的重要内容,从战国起迄至清朝,虽代有兴革,但一直沿行不衰,且不断趋于制度化法律化。考课将惩贪与奖廉、奖勤与罚懒联系在一起,方向明,标准清,赏罚及时,对于维持官僚队伍的素质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产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规范,是扼制官吏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中国古代考课与监察所反映的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留给我们许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的文化资源,对于当代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史鉴价值,值得认真研究、总结和弘扬。

考课与监察是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两个重要制度。考课是对官吏才能、职守的一种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分别优劣等次,或奖或罚,所谓“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1]考课不仅将惩贪与奖廉联系在一起,即使是“才力不及”“疲软无为”的冗员也要受到罢黜,考课的制度化、法律化,给官场带来了一些生气,有助于官吏们勤于职守和官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至于监察,虽以察官邪为主要目标,但涉及面较为宽广,凡属国家纲纪、政策得失、机关的运行、官吏的贤否均在监察之列,是扼制官吏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历代监察官品级虽不高,但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司,权力却十分显赫。自汉以来,监察活动不断制度化、法律化,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当代的廉政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的职官考课,从战国起迄至清朝,虽代有兴革,但一直沿行不衰,是一种常态化的职官管理制度。从而雄辩地说明考课对于整肃官僚队伍,发挥官吏治国理政的职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古代从先秦的《上计律》起,到清朝的六法考吏,考课之法一脉相承,成为中国古代行政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课法规定了考课的年限,执掌考课的机关,考课的范围、考课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可以说包罗广阔,涵盖面极宽,使得对不同机关的官吏的考课各有所侧重。特别是考课之后继之以赏罚,从而增加了考课的严肃性,使得官吏们感受到考课的震慑力。有些王朝,皇帝亲自主持考课、撰写评语。这就难怪古人称考课为大典。对于百姓来说也希望通过考课罢黜虎狼之官,选任关心民瘼的良吏。考课还将惩贪与奖廉、奖勤与罚懒联系在一起。即使是疲软、浮躁、不谨、老病也都在黜革之列。这样的考课方向明、标准清、赏罚当,自然会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中国古代的考课制度是诞生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上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它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现实的廉政建设和依法治国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THE END
1.浅谈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传统自夏代步入阶级社会以后,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在以往的氏族、部落的原始习俗文化的基础上开始生长发育。经历夏、商而至西周,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基本格局和特点初步奠定。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动乱的时期,中国文化开始了一场大裂变、多元化的运动。至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已经基本形成。而汉武帝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7012761159.html
2.中国古代有()的法律传统?中国古代有()的法律传统? A.重刑轻民B.以法代礼C.重民轻刑D.重农抑商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亚速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其原因主要有()。 A.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B.海水较浅,水温较高C.海水与黑海交换频繁D.河流携带的饵料丰富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是中国之治的最大底色。 A.https://m.ppkao.com/wangke/daan/f6a30b2c78a44b2d8acdead88f978e69
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第1篇 一、结婚之原则 《礼记·婚义》云: “婚礼者, 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事也。”这句话清晰明白地道出我国古代婚姻的真谛: 其一, 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 而非个人之事。其二, 婚姻的目的在于祭祀祖先和繁衍后代。正因如此, 我国古代婚姻的缔结有诸多原则限制。以下是结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4.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制(精选6篇)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仁学体系、中庸思想和礼乐文化等观念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从春秋孔子开创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得她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vnx0puw.html
5.古代刑法中的伦理入法原则(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书评古代刑法中的伦理入法原则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血缘关系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影响着立法,渗透于立法,使刑法原则体现出维护伦理关系的内容,构成了伦理立法。在伦理立法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亲情义务法律化与尊卑同罪异罚。具体表现在“相隐”原则、“准五服以治罪”、严惩十恶重罪上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500523/
6.从传统法律思想看中国的人权意识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所能享有的人权是什么,这是法律所能奉献给我们的;而我们要自觉起来维护,大胆起来捍卫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则更多的需要民众的人权意识。客观地挖掘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土壤中的人权意识,正是为了更好的捍卫我们自身的权益。 作者地址: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533信箱 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1253_67477.html
7.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有哪些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涵盖了多个方面,这些制度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以下是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概述: 一、宪法相关制度 中国古代虽未有现代意义上的宪法,但存在一系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和制度。如《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等,这些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皇帝的权利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33d37a9ddbfea2001016
8.古代中国人的日常法律意识古代中国人的日常法律意识 图为清代光绪年间四川省南部县的一份状式,右下角为官代书戳记 徐忠明 现在,有人一听到中国的法治状况不好,就说是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似乎以前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法律意识。其实,这有些“厚污古人”—— 人们常说:中国人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到了今天,也一样。有人一听到中国的法治http://www.northnews.cn/p/1460234.html
9.试析《红楼梦》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试析《红楼梦》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一、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在中国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主权者。君主掌握国家“要”事,即制定国家的基本政策,主持制定和颁布成文的法律及决定和发布各项政令,即“出令布宪”、“出号令,明宪法”,选任人才。这就是说君主集中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决策权、及人事任免权。https://www.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2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