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法学教科书引发的著作权纷争

教科书是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重要载体。1911年出版的《法律丛书》(又名《京师法律学堂笔记》)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基础,也对中国近代立法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前几年该丛书经国内多所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点校、编纂后,被纳入“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再版发行,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法学发展的重要史料。

《法律丛书》是由安徽籍人氏熊元翰、熊元楷、熊元襄三兄弟与熊仕昌四人共同编辑完成,安徽法学社出版发行。丛书初版时共二十册,再版时增至二十二册,主要包括《法学通论》《国法学》《法制编制法》等理论法学,以及《刑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破产法》《监狱学》《国际公法》等部门法学,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现代西方法学的基本理论与制度。

1906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法律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官办法律教育的先河,熊元翰等人均曾就读于此,并于191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法律丛书》主要以熊元翰等人在读书期间,日本法学专家冈田朝太郎、松冈义正、志田钾太郎等授课老师的讲授内容为蓝本,同时参照其他著作增补、整理和编辑而成,在体例上分为正文与评注两个部分。丛书发行机构安徽法学社,是熊氏等人于1909年在北京创立的学术团体,该团体除主要开展一些学术活动外,还编辑出版部分法律书籍,积极介绍和传播现代法律知识。

《法律丛书》一经问世,迅即风行学界并多次再版,1914年时已发行至第四版。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套珍贵的法律丛书,在刊行之初曾遭遇漫长的著作权争讼,甚至一度陷入发行困境。

中国近代著作权实行注册取得制,而非自动保护原则。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规定,作品唯有先向民政部注册登记并申领执照后方可享有著作权保护;1915年,北洋政府著作权法更是对此加以强化,将注册登记作为著作权取得的充分必要条件。因而注册登记对于作品干系重大,直接关系到其能否获得著作权保护。熊元翰等人在丛书出版前,即依照当时著作权法规定,向清政府民政部呈请注册,并于1911年6月2日领取执照,从而获得了著作权保护。

在法院审理双方合同违约纠纷时,罗廷辅又以假冒注册为由,呈文中华民国内务部,请求撤销熊元翰等人对《法律丛书》的著作权。罗廷辅认为,该书在每册封面及首页,除标明《法律丛书》字样外,还载有《京师法律学堂笔记》名称。他认为熊元翰当初既以《法律丛书》为名称注册,理应发行《法律丛书》,但实际又以《京师法律学堂笔记》之名发行,属于注册者未发行、发行者未注册,虽然书名中有《法律丛书》四字,但仍为欺罔行为。另外根据《大清著作权律》第二十七条规定,笔述他人讲义及演说的著作权理应归讲演人所有,讲演人允许后方可归笔述人,而现今法律学堂早已停办(辛亥革命爆发以后,京师法律学堂被迫停止办学。不久中华民国成立,京师法律学堂遂告结束)。教职人员也已撤散,无人主持之下熊元翰如何能得到允许并享有著作权?

中华民国内务部受理罗廷辅的申请后,通过仔细检阅、核查清民政部注册局所颁发的著作权执照与注册材料,认为该丛书注册发照行为并无不当,一书两名实属常见,原定之名既未变更,书之内容也无增损,且该书荟萃多数教员讲演编成一种,既标明为《京师法律学堂笔记》,又标注了某讲义为某教员所讲演,并在逐条之后附有笔记一段,此笔记系编者另加参考、悉心编订,自应享有著作权,故驳回了罗廷辅的申请。此后罗廷辅不服,又连番多次提起行政复议,也均被一一驳回,内务部最后甚至斥其为,“一再呈诉喋喋不休,殊属健讼,合行批斥,不得屡渎”。

对于中华民国内务部的处理结果,罗廷辅显然不能接受,最后索性提起行政诉讼。他以呈请注册者为假冒,准许注册者构成违法为由,将内务部作为被告,向北洋政府平政院提起行政诉讼,熊元翰作为诉讼参加人列席。

平政院受理案件后认为,该案争议焦点主要为二:其一是熊元翰所发行者是否为注册之书,其二是熊元翰能否享有该丛书著作权。就第一点而论,熊元翰于1911年5月以《法律丛书》之名称向清民政部呈请注册,民政部按照《大清著作权律》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五条予以核准。据查,该书当时注册时,即兼有两种名称,今熊元翰所发行之《法律丛书》并附以《京师法律学堂笔记》名称,与注册并无不符,原告所谓注册者未发行、发行者未注册之理由不能成立。就第二点来看,该书内容并非纯粹得于讲演,除参考其他著作外,还附有编者意见,清民政部以其搜集编纂不无苦心孤诣之处,故按著作权律第二十五条认定其为一种著作物并授予其著作权,此种特许处分与法律并无违背。

据此,平政院认为原告诉讼请求不能成立,遂于1918年2月1日依据规定,驳回了罗廷辅的诉讼请求,对内务部之处分予以维持,此后又以大总统令对平政院裁决进行公布。至此,该套丛书的著作权争讼终于尘埃落定。

通过这则案例可以看出,在中国近代,著作权观念已经有了较大地提升,著作权的价值也已得到社会较为充分的认知与珍视,罗廷辅之所以费尽心思要撤销该书著作权,正是看到丛书著作权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平政院的判决则肯定了熊元翰等人对《法律丛书》所享有的著作权,充分维护了编辑者的合法利益,即使罗廷辅的目的未达到,但也为这套珍贵的现代法律教科书顺利传播扫清了障碍。

在该案处理过程中,无论是内务部还是平政院,均没有拘泥于形式上的差别,而是从著作权制度的立法宗旨与价值理念出发,对法律作出了精准的解读与正确的适用,对编辑人“苦心孤诣”的独创性劳动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中国近代行政保护与司法救济,在明确权利归属、及时化解纠纷和保护著作权人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有限的司法条件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司法机关在捍卫著作权价值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它为中国近代法学学科体系构建和法律知识普及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THE END
1.法律图书馆: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论文法律图书,法律门户网站· 律师制度与基层法律工作者制度起源与区别辨析 /徐凤林 投稿 分享真知灼见 本站微博 订阅 律师书友会 推荐律所 更多 我要推荐 虚位以待电话: - - 浙江安瑞律师事务所电话:0577-6582526 广西超仁律师事务所电话:0772-3596898 黑龙江陈山律师事务电话:0459-5211185 湖北浩颂律师事务所电话:027-88938309 上海君http://www.law-lib.com/
2.不看不知道,这些80后出版人有多牛!·入行原因:我在进入译林社之前,曾经在电视台实习两年担任英语新闻的播音员,硕士毕业时,也有机会进入外交部或者商务部,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出版行业。 ·与其他行业相比,出版业的魅力在于:一来这是一个与书为伴的行业,而我从小就热爱书;二来出版业环境更单纯,是个可以让人不断升华,不断有积淀的行业。 http://www.cptoday.cn/news/detail/4382
3.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快评教育部相关负责同志日前撰文指出,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习实践基 作者:张湘怡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 2024-11-12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保障 教育时评 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获表决通过,将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它的出台填补了学前教育法律的空白,http://www.jyb.cn/rmtsy1240/zt/dyjhzt/202203/t20220305_2110924502.htm
4.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白皮书(2020)数据工匠俱乐部《京都议定书》具有法律约束力,要求发达国家缔约方遵守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是从2008年到2012年,第二个承诺期从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截止。目前,《气候变化公约》有197个缔约国,《京都议定书》有192个缔约国。 《巴黎协定》 2015年12月,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达成。这是史上第一份覆盖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94331.html
5.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法律合规工作部法律合规工作部职责说明书法律合规工作部职责说明书 一、部门基本信息https://www.iachina.cn/art/2017/6/22/art_204_2804.html
6.百年教育职业培训中心写作与表达章节资料考试资料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法律文书的是() A、判决书 B、起诉书 C、裁定书 D、民法典 2、【单选题】法律文书的特点有() A、内容随意性 B、国家强制性 C、方式单一性 D、效力道德性 3、【单选题】判决书的制定主体是()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https://bnjyedu.cn/pc/news_xx-5878-.html
7.美国国会图书馆介绍美国国会图书馆怎么样→MAIGOO百科根据中文部的统计,到2015年为止,它共藏有中国古代的善本书籍5万多册。其中,有一卷叫《一切如来》的书,是公元975年北宋早期佛经的木版印刷品。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部还拥有4000多种共6万余册的中国地方志,其中的100多种是中国国内的孤本;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该部也收有200多种藏文木版印刷品,400多种https://www.maigoo.com/citiao/171128.html
8.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信息服务平台刘磊,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制度、基层法治、中国宪法。在《政治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环球[详情] 北大法宝 法律法规 司法案例 法学期刊 英文译本 律所实务 海关总署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计核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暂2024.12.01 https://www.chinalaw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