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梁溪教苑2020年第九期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无锡市五河新村小学曹中悦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倡导的开放性、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成为了我们汲取理论的宝库,而生活教育理念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们的现代教育仍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去认真践行。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德法”课堂的联系

(一)、内容的共通性

(二)、目标的一致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强调,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最终目标是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正与陶行知先生的理念不谋而合。“生活教育”理念指导我们教师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三)、价值观的指导性

“教学做合一”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最具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观点,突出了价值观对实践的指导做作用,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让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主体,但是由于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很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缺乏足够的活力,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对此,让学生主导课堂,提升教学内容与具体生活的联系程度,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核心要素。

(一)、在生活中促进自主发展

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亲自去践行先生的先进教育理念,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突破口,将儿童自身的发展同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由于小学生情感还不够丰富,几乎没有什么生活阅历,所以小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儿童的感情,为孩子们创造出真实并且优质的学习环境。

比如:教师在讲授一年级下册《花儿草儿真美丽》的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将小学们带到草坪上去教学,让小朋友们真切的感受到春天来临的样子。在多次带领学生认识小草、花朵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教室中对学生教学,引导学生们仔细联想春天的模样,大树、小草花儿都有生命,他们会发芽、开花、结果。种子落到地上、又长出新的嫩芽,让这些生机勃勃意象深深的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让他们感受到春天万物生长的乐趣。

又如在《我们有精神》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演示坐姿端正、认真读书的样子,以及站得挺拔、响亮回答问题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都是有精神的,并亲身体验身体的端正认真会传达到我们的精神面貌,我们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纪,作为少先队员,应该随时保持精神的劲头,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二)、在生活中培养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主张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就小学教育而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所以教师就应当通过点化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延伸和探索,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张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纸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陪伴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通过设计一张每天用纸量统计表,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消耗的纸张用途以及数量,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生活,从而让学生惊觉,原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一天要这样多的纸。教师适时引出全班、全校调查计算后一个月、一年的用纸量,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纸张的巨额浪费就在我们身边,这样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场景,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又同样在这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纸的“变废为宝”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珍惜纸张,除了节约用纸外,用过的纸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开动脑筋赋予新的用途,比如旧报纸可以用来擦玻璃,用过的草稿纸可以折叠成收纳盒,并且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用废纸做成的收纳盒可以用来干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说出了许多实用的用途,如用来清扫装桌面的橡皮屑,或是做成讲台的粉笔盒,不仅给生活提供更多思路,学生们的思维空间也得到了扩散和提升。

(三)、在生活中增强实践体验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指导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空谈理论,更重要的是结合生活,让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体验感,感受到趣味性,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授《健康游戏我常玩》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平时大家都喜欢做什么游戏,有的学生会说跳绳、打球甚至手机游戏,在畅所欲言中共同分析哪些属于健康有益的游戏,比如下棋可以培养大脑思维能力,跑步打球等户外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使我们成长更加健康,大家在课后可以根据我们课堂上讲述的进行实践体验。而一些电脑手机游戏则会对我们的视力造成影响,经常玩还会沉迷其中,影响生活学习,使我们小学生不应该过多接触的。

并且教师要充分提示,即使是健康的游戏也要考虑一些实际情况,如身体不舒服不能做剧烈运动,下雨天等最好不要出门进行户外活动,在池塘边放风筝是不对的。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们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一一反应出来。并且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不断加深和固化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这种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恰恰暗中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相符合。

(四)、在生活中增强学习能力

小学生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授他们能够接受难度的知识。

比如,我们在教授《大自然,谢谢您》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讲解一些自然规律。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蚂蚁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的高,明天可能是晴天。蚂蚁要搬家,出门要带伞。水里的蝌蚪,告诉我们春天已到人间,大雁南飞,就像人字一样,告诉我们秋天就在眼前,而大树的年轮一圈就是一年。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新,利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让学生们主动去了解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又如:在“试种一粒籽”课堂中,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将绿豆或者黄豆种植在小花盆中,每天引导同学们去浇水,当黄豆或者绿豆发芽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同学们一起看,让孩子初步了解植物的组成部分。借助于小小的黄豆或者绿豆芽,教师还能引导鼓励小朋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豆芽的长度,比如教师问学生:刚开始的时候豆芽有多长?刚刚出土的豆芽像蚂蚁一样大还是像小狗一样?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游戏和娱乐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现今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人的社会化,使学生能积极面对适应现实生活、努力认识创造生活、切实体验享受生活。而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促进小学生与时代接轨的主要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联系,给了我们实践的目标和方面,启迪德育工作的积极践行,在引导学生构建圆满的道德人生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嵇婷婷.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指导[J].教育艺术,2012,(08):63-65.

[2]仇晶晶.点亮童心,呵护成长-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2013,(06):163-165.

[3]李娟.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研究[J].语文学习生活化,2011,(07):28-29.

[4]岳亚平,刘静静,小学园教师生活化教学的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3,(03):102-103.

[5]韩淑萍.我国小学教育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研究评述[J].教育学刊,2011,(06):68-69.

THE END
1.5个身边法治故事,值得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亳州市涡阳县检察院拍摄的微视频《拥抱青春 守护花期》,通过分享5起真实案例故事,让孩子们不做违法犯罪的实施者和受害者,真正做到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愿每个同学都能做弘扬正气、崇尚公平、信仰法治的人,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http://www.bzzfw.gov.cn/content/detail/66ed1f982ae3750864001aaa.html
2.律心向善,“益”心为民!法治公益普法律师日报社法律知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原党委书记胡明在致辞中表示,律师是人民利益的可靠守护者,公益法律服务是律师专业精神与公共精神的重要体现。律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追求者,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们承担着维护法律尊严、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公益普法、企业护航,律师的公益服务在提升社会法治理念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7Q01K00514R9KQ.html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生活中的例子.docx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生活中的例子“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政党兴衰、国家富强,事关人民幸福、百姓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6315689.html
4.法制案例(精选6篇)2、本案中,该建筑陶瓷有限公司违规开工建设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明显违反了节能法第十五条的规定。 3、节能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开工建设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或者将该项目投入生产、使用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者逾期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bgfad.html
5.十大古代经典法治故事中国古代法治典故古代关于法治的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生动形象的经典法治故事。如约法三章、奉公守法、徙木立信、秉公执法、克己奉公、公私分明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律经典故事。这些法制小故事通常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出了不少大道理,可以说是对法治精神的最好昭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法治典故?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十大https://m.maigoo.com/top/423713.html
6.博士生导师孙立平观点,法制档案,宝鸡律师事务所今天我们在讲这样一个西方意义上的法治的时候,可能跟法家的法治完全不一样。中国过去的历史中也面临着其他人类社会遭遇到的同样问题,比如如何限制君主的权力,把君主的权力纳入到一个规范的轨道之中?君主之外,如何限制官员的权力?如何保障人们生活的空间不被一些非法的权力和力量破坏?如果受到侵犯,如何获得应有的救济?这http://qinxuanlaw.com/index.php?ie=122-16-2305-1
7.政治八年级上善用法律7篇(全文)(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侵害他人的犯罪,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2)请你就如何实施有效的自我保护,向同学们提几条建议。小结: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7y9ayo9.html
8.在生活实践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阐述道理,归纳结论与典型的生活实例相结合,内容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生活,联系生活,突出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依据理论找到生活中的例子,再由生活中的事例总结出规律。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对《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索:http://www.shanweinews.net/shanweinews/jiaoyan/202004/1ba489f65855472fb1dd4ec28c8bc3d9.shtml
9.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2课说话要算数第1课时(教案我们再来看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例子。 2013年,《法制时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施先生家住昆明市官渡区六谷村,去年他60岁的母亲被车撞后死亡,肇事司机逃逸。施先生跟家人商量后,张榜悬赏4万元寻找目击证人。目击证人出面配合交警抓获了肇事逃逸司机,要施先生兑现4万元赏金时,施先生却说没能力全部兑现。如今,目击证人https://sz.zjer.cn/index.php?r=portal/content/view&id=15311630
10.日常生活中的不作为犯罪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一般的犯罪都是“做了什么”,如抢劫、放火、投毒,但有些却因“坐着不动”而触刑即刑法要求必须履行的义务而没履行,是谓“不作为犯罪”。现实生活中,不作为虽然是犯罪行为的次要形式,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各种矛盾纠纷的日益复杂化,这类犯罪呈增多趋势,亟待引起人们的关注。 http://www.fzahw.com/news/2021/05/20/c_65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