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下午两点,“整体史视野下的法律史研究”系列讲座第二十讲之“考古学视角下的早期中国——从文明起源到三代王朝”在明德法学楼205会议室与腾讯会议室同时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许宏研究员担任主讲人,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朱腾教授主持。与谈嘉宾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陈胜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侯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马小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陈煜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仰光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孙闻博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黄海助理研究员。本次讲座亦得到历史学系、考古系、法律史系等系学生线下线上的广泛参与,与会者人数近四五十人。
????主讲人许宏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早期国家和早期文明的考古学研究。1999~2019年,主持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工作。著有《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先秦城邑考古》等书。
????许宏教授首先提出对早期中国的寻根应有两条主线,即追求史实复原的文明认知和建构国族认同的民族主义。以两条主线为基础,许宏教授对以往的考古经历和已出成果做了简单回顾,并将讲座分为五部分对“考古学视角下的早期中国”进行阐述。
????与谈嘉宾就讲座所涉五部分发表了自己专业的见解。陈胜前教授认为,考古学是科学与人文的并用,农业中心对文化的绵延是根本性的,可以将中国的起源追溯到农业起源。马小红教授认为,法律的起源决定了其特色,中国古代法制形态和别国不一样可能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古代遗存中能否发现中国最初的法律形态。孙闻博副教授认为二里头文化因素的分析对了解三代和帝制时代的启示颇大。陈煜副教授、黄海研究员就“中国”的定义提出疑问。高仰光副教授认为,冶金、宫殿都是规范性思维的体现,此种思维出现于何时亦值得深究。许宏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肯定并一一予以回复。
????下午五点,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迎来尾声,主讲人、主持人与与谈嘉宾进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