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法律史学与法律社会学的对话”专题研讨会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与社会跨学科

研究中心

《法律和社会科学》编辑部

开幕式

主持人

刘昕杰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致辞人:(各10分钟)

里赞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旨发言

(发言每人15分钟)

发言人: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题目:法律史的社会科学视角探析

发言人: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教授

◆题目:拿来与自产:中国法律史的社会科学研究

发言人:徐忠明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题目:法律史研究中的学科融合

发言人:王志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茶歇10:20-10:30

第一单元:法律史与法律社会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尤陈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冰逆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论文报告(每人8分钟,10:30-11:30)

01

题目:阶级理论与中国社会:瞿同祖学术思想再考察

报告人:吴景键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02

题目:文明演化中的中国法律与社会:瞿同祖对梅因思想的推进

报告人:李宏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

03

题目:萨维尼的法学历史主义和历史方法的再考察——以康特洛维茨的批判为切入点

报告人:肖伟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04

题目:法律何以起源于占卜——卢曼法律演化论的展开

报告人:刘浩田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05

题目:从独裁官到例外状态——作为法学概念的“独裁”的法律史与法理学

报告人:胡敏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06

题目:重拾法的“社会语境”——谫论法社会学对罗马法研究的启迪

报告人:汪博雅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07

题目:司法程序对组织的影响——基于专门审判发展历程的观察

报告人:王子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论文评议(每人15分钟,11:30-12:00)

评议人:杜金

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赖骏楠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午餐午休12:00-14:30

第二单元:历史维度的法律社会学与社会维度的法律史

于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雷家琼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

论文报告(每人8分钟,14:30-15:35)

题目:在戏曲舞台上的大众法律文化与清代社会:以“公案戏”的变迁为例

报告人:李浩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题目:法律史学与法律社会学的耦合——一个以律典、刑法志和判例汇编为中心的学术考察

报告人:周小凡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

题目:灾异祥瑞抑或弥勒下生?——从明堂大火案看武周皇权合法性危机

报告人:朱源帅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题目:制造“烈妇”:从穆宋氏之死看制度与态度

报告人:武剑飞广州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题目:想象的惩治:法律如何应对不确定

报告人:田心月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题目:国民政府时期诉愿制度的地方实践——以四川为中心的考察

报告人:周芩宇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题目:集中与非集中:行政再审的组织模式变迁

报告人:王坤宁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08

题目:中央纪委重建的组织结构变迁

报告人:权思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论文评议(每人15分钟,15:35-16:05)

评议人:张剑源

云南大学教授

胡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

茶歇16:05-16:15

第三单元:中西法律文明的比较与互鉴

杨松涛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楷悦《四川大学学报》副编审

论文报告(每人8分钟,16:15-17:15)

题目:TheEvolutionofConstitutionalProtectionforMotherhoodinChina

报告人:肖炜霖耶鲁大学法学院博士

题目:疑罪从无概念史:三种法律传统的互动与演进

报告人:刘金松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生

题目:从“私诉”到“附带民诉”:近代中国一个诉讼法概念的跨语际实践

报告人:胡晓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生

报告人:李嘉峰图宾根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题目:“德国式”的民法?——早期日本民法继受路径分析

报告人:陈怡玮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生

题目:职业女性法律符号的生成——鲍西娅缘何成为女律师的代名词?

报告人:王瑞超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论文评议(每人15分钟,17:15-17:45)

评议人:颜丽媛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邱遥堃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

闭幕总结

王有粮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总结人:(每位10分钟)

晚餐18:05-19:00

青年论坛(19:00-22:30)

第一单元

缪若冰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张雪伟四川大学法学院专职博士后

论文报告(每人6分钟,19:00-19:50)

题目:治标与治本:近代司法检验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报告人:张昊鹏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题目:分久必合: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边界(1948-1959)

报告人:潘子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题目:中国古代“勤”观念与国家运作的理性化

报告人:马凯旋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题目:财政牵制地权:清中晚期四川的契税、财政与地权诉讼——从南部县“就当找买”案件切入

报告人:刘沫寒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题目:国家在上:清末湖州海岛争地案中的官绅复合式诉权

报告人:孔思尧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生

题目:作为国家权力下沉渠道的民国县域律师:以浙江龙泉为例

报告人:胡弼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题目:从国家到市场: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四十年

报告人:金上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论文评议(每人10分钟,19:50-20:20)

评议人:景风华

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崧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朱志昊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师生自由讨论(20:20-20:30)

间歇20:30-20:40

第二单元

主持人:

林树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讲师

冯雷四川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论文报告(每人6分钟,20:40-21:20)

题目:“风化”与“Decency”:晚清上海社会风化整治中的中西差异与互动

报告人:于露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生

题目:菲律宾华商应对1921年《西文簿记律》的法律斗争

报告人:陈思翰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题目:政制危机背景下早期拜占庭国家的家产官僚化转型

报告人:邬子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题目:所有与使用:教皇约翰二十二世与奥卡姆的财产观念之争

报告人:白雨薇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生

题目:英国贫民学徒制及其家长主义解读

报告人:田好奇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生

题目:论18世纪晚期英帝国殖民逻辑的转变——以黑斯廷斯弹劾案为切入点

THE END
1.法则之门揭秘法律基本知识的奥秘二、法律基础:理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在探索法律基本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起源和发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而不断完善。从古代律法到现代法典,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内涵。 三、立法原理:构建合理的规则体系 https://www.f3kg3td6j.cn/jun-lei-wen-xian/97361.html
2.法律如何进化在人类的漫漫长河里,法律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这种演变其实反映的是法律的一种进化。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法律如何进化?法律进化的路径在哪里?作为日本著名法学家牧野英一的代表作之一,《法律的进化与进步》采用正文和补遗的体例,探讨了不同法学流派的观点,分析了20世纪日本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http://m.legalweekly.cn/whlh/2023-08/31/content_8895094.html
3.国际经济法网信托作为一种管理和处分财产的法律制度,早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但在我国信托尚属新生事物,正确认识信托法律关系,深刻了解它的起源与演化,对于发展我国的信托业,建立我国的信托法制是必不可少的。信托法律关系的演进,笔者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 https://ielaw.uibe.edu.cn/fxlw/bjmfx1/bjccf/13316.htm
4.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预约,立法例,历史演变,效力, 预约起源于要物契约之发展,为了缓和要物契约之要物性,预约与特定契约相结合,然该种形式备受争议,有学者认为要物契约不可预约,法https://wap.cnki.net/lunwen-1011016596.html
5.人类简史从进化到文明的人类演进史人类简史人类文明的演化与未来发展人类简史:人类文明的演化与未来发展 人类简史是一本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畅销书,探讨了人类自从出现以来的历史和演化。从最早的狩猎采集时代到现代信息 时代,人类文明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和发展。本文将对人类的演化起源、文明的诞生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人类的演https://www.360docs.net/doc/b319116755.html
6.法律的起源(豆瓣)本书引领读者踏上一场遥远而深邃的法律起源探索之旅。以信息概念为珠串, 以演化思想为绳线,把上帝、大爆炸、基因、本能、文化、道德、 禁忌、巫术、宗教和国家等与法律现象密切相关但又长期纠缠不清的超验、自然或社会现象纳入统一的信息演化框架。 依序在渐次展开的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动物世界、灵长类世界、晚期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620035/
7.中国“邪教”的由来与演变咸阳反邪教咸阳新闻网佛教中的救世思想,尤其是弥勒救世思想——“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更成为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佛教异端教派及明清邪教泛滥的灵魂。明清之际,弥勒救世思想具体演化为众多秘密教门与邪教的“三佛应劫”救世思想。所以,要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邪教,就必须了解佛教,尤其要了解佛教中的弥勒净土信仰对民众的影响。http://www.sxxynews.com/2017/0918/59450.shtml
8.法的起源(精选三篇)由此可见,东西方不同的伦理道德类型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法律发展模式。如果说法律形式主义体现了西方社会特有的市民伦理道德与制度安排,而法律伦理道德主义则充分反映了东方及中国社会固有的历史逻辑,体现了东方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的法权要求。 参考文献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篇2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8ai3f.html
9.道德的演化过程:评克里斯托弗·博姆《道德的起源》一书Keywords Moral Origin, Moral Evolution, Cultural Factors, Inheritance Factors 道德的演化过程:评克里斯托弗·博姆 《道德的起源》一书 王新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收稿日期:2018年7月7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31日 摘要 克里斯托弗·博姆所著的《道德的起源》一书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Download.aspx?paperID=26176
10.社交媒体简史:社交与媒体的起源社交与媒体的演化与发展 11世纪晚期,大学开始在欧洲兴起,民众的识字率逐渐上升;贸易的增加,使得西欧对书的需求增加。12世纪,随着中国造纸术的传入,产生了一个叫“抄录人”的新职业。不过,抄录工作既费时又费力。为了寻找更高效的方法,15世纪时,古登堡经过几年的秘密实验,终于成功地在改进了造纸技术的同时,发明出了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24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