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学”与“小法学”:法学类和法学专业究竟指什么?

作者:刘坤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编者按:

这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仅仅是大众不理性,导致继续选择就业难的专业吗?还是有其他层面的原因。对此,笔者曾在2010年专门撰文对麦可思就业报告提出过批评。鉴于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2019年发布的麦可思就业蓝皮书,再次将法学专业连续3年列为红牌专业,本文将从阐释《法学类专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角度,再谈一谈究竟什么是法学专业。

一、法学学科门类、法学学位和法学专业

法学学位实际上是代表国家对在法学领域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法学学科领域里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的个人所授予的一种学术称号,有时法学学位也为表彰在法学领域做出一定贡献的个人。因此,学位本身并不对应一般的本科教育,它是分层次的,比如法学学位实际上包括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对一些在法学研究或法律实务等领域做出特定贡献的个人,也可以授予荣誉性的学位,理论上包括荣誉学士学位、荣誉硕士学位和荣誉博士学位。

二、法学专业究竟是法律专业吗?

接下来一个要澄清的问题就是,法学专业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它是法律专业吗?答案是否定的。以麦可思报告为代表的媒体所传递给社会的法学专业和大众所理解的法律专业,内涵可谓谬之千里,只有其中极小一部分对应着未来的法律职业。

社会传媒的法学专业一般包括6个专业类,33个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最新更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法学专业包括了6个专业类,分别为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民族学类、马克思主义类和公安学类。这些专业类对应的是大学教育的一级学科,其各自的知识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同属于法学专业,所获取的也是法学学位。这也正是麦可思报告中,对于法学专业就业情况评估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因为麦可思报告调查的是法学学科门类,并不是大众话语中的法学或法律专业。还需要继续说明的是,即便是这里的法学类专业,也不同于大众话语中的法学或法律专业,它的内涵要更宽一些,因为法学类专业包括了法学专业、知识产权专业和监狱学3个专业类别,其中,只有第一个法学专业,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应着法律职业的法学专业。为了更为清晰地展示这种区别,笔者将本科阶段大众话语和专业话语中所理解的法学专业对照制作成下表。

从以上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仅仅就本科阶段的专业设置而言,经过社会传媒到大众话语中的法学专业和专业话语中所理解的法学专业,其内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麦可思就业报告中所调查的法学专业,实际上包括了13个基础专业,20个特设专业,一共是33个专业。但是,法律人所理解的法学专业,是狭义上的法学专业,这只有1个,仅从数量上来看,是全部33个子类别中的1/33。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常大众话语中的法学主要是法律学,内涵要更窄。专业话语中的法学,实际上还包括了这10个二级学科,分别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和军事法学。但在大众的话语中,法律学主要是应用型、实践学的,其内涵要更小一些,主要应包括民商法和刑法,一定程度上涉及经济法、诉讼法和国际法,大体也只有2~5个法学二级学科。这一点,也是当我们谈及法律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否则即便本身是从事法学教育或法学研究的学者,也可能为社会传媒所误导。

三、哪个专业能参加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只有作为法学类基础专业的法学专业才是参加职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前置条件。大众传媒关于法学就业率低的传播之所以会对社会甚至法学界产生误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明晰究竟什么专业能够参加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因为通过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进入法律职业的前提,并且是必要条件。司法改革的主导思路是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这一点首先就在法学教育中体现出来,在以上所列举的33个法学学科门类下的专业中,只有法学类专业下的法学基础专业才是唯一能够参加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这是前置条件,从专业数量来看,只占大众传媒话语中法学专业的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了法学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事实上,早在司法考试时代,法律职业资格准入考试就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考”,这基本可以反应这项考试的含金量,因此,法学专业的学生在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就业方面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四、悖论与澄清

经过对于法学学科门类、法学学位和法学专业的数据化梳理,我们基本上厘清了“大法学”和“小法学”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对于社会传媒所传播的两种现象之间的悖论,也就能够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了,这两种现象一个是法学专业挂红牌和就业难,另外一个就是法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在各个专业录取中保持高位。

就业红牌针对的法学专业是以法学学科门类作为基数的。社会传媒中关于法学专业就业率低并因此连续挂红牌的表述,指向的是法学学科门类。当然,在就业报告的正式文本中,麦可思公司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传递到社会大众那里,法学专业就会和仅占统计3%法学基础专业等同起来,而这中间发生了大量的话语扭曲,对于法学专业招生和人才培养都有着不太正面的影响。法学并非就业困难的专业,这一点在进入职业后的薪酬统计方面,也得到了证成,法律职业位列各行各业薪酬榜的前端,和就业率低之间形成对照。

大学招生的法学专业只指向法学基础专业。大学的招生是按照高等教育的基本单元,也就是专业进行的,大学招生各个专业的录取情况基本可以反映专业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同时,招生的专业和大学毕业时的学历是对应的,进入各个专业学习期满后,所获得的学历是对应招生专业的,比如法学类专业下有法学、知识产权和监狱学三个专业类别,其学位虽然都是法学学位,但学历却是不同的,分别对应着法学、知识产权和监狱学学历。其中,只有法学专业学历才能够参加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法学专业在社会传媒中长期被列为红牌专业,但高考招生时却仍然热度不减。

最后,需要再次明确一下《法学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所指向专业内涵。《国标》中法学类专业是一个专业集合,它包括3个类别,在和法学学科门类对比时,它是“小法学”,但如果和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联系起来,它仍然是一个“大法学”的概念,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小法学”,只指向作为法律职业资格前置条件的法学类基础专业,也就是法学专业,其专业代码是030101K。因此,无论是对待社会传媒的信息,还是对于学术研究,对于“大、小法学”,我们要区别所分析的问题,既不应该无视差异,但是,也更不应该因为这种差异而忽略同质性,“大、小法学”在内涵上的差异,让我们要对一些研究数据保存充分的怀疑态度,同时,也要看到,在法学教育体系中,“小法学”的支柱性地位足以支持我们在法社会学研究中,以趋势为目的的描述性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7@ZH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THE END
1.什么叫法律王禾杰律师精选解答法律,是国家的产物,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https://m.64365.com/tuwen/uwhxo/
2.法律指的是什么(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法律是有特殊含义的,并不是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个规则都能叫做法律。法律只是规则的一种,法律一定是规则,但规则不一定是法律。在日常的交往中,大家都有一种默契,就是做什么事是合适的,而什么事是不礼貌的,什么事做出来让人感觉不地道,这就提现了平时的交往,为人处世中存在着公认的规则,谁不遵守这些规则,谁就觉得https://www.77cxw.com/fl/82276.html
3.法律的本质指的是什么法律的本质解释法律的本质指的是什么 法律的本质解释浮生若梦 精选回答 1、法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3、法只能属于https://edu.iask.sina.com.cn/jy/2Y4cFukkLa3.html
4.我国的会计法律是指什么会计法律法规的含义是什么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是会计工作规范的总称。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按权威和法律效力区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制定的会计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二层次是指由国务院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如《总会计师条例》; 第三层次是指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规章制https://www.qinxue365.com/Accounting/368451.html
5.法律是指什么?法律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收藏 ?纠错 上一题 下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莱宁格“日出模式”第二层的主要含义是() 查看答案 护理计划的过程包括排列护理诊断的顺序、___、制订护理措施及书写护理计划。 查看答案 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适应的失败。 查看答案 —位急性肾炎病人痊愈后仍不https://www.chazidian.com/kaoshi/shiti-197396/
6.法律事实是指什么法律事实是指什么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现象。根据是否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不依权利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和客观现象,大部分是自然现象,如时间的流逝、自然灾害、人的死亡和出生等。https://www.dongao.com/cjks/jjfjc/202002041241953.shtml
7.法律逻辑指什么律师普法法律逻辑指的含义如下:1、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以传统逻辑或一阶逻辑内容为框架的法律逻辑体系,并将这些理论广泛地运用于法律思维领域之中;2、第二阶段主要是从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扩展到了法律发现或获取问题的研https://www.110ask.com/tuwen/3201194873420522589.html
8.2023年法考报名条件中的三年法律经验指什么?法考5.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关于法官法、检察官法相关规定的https://www.233.com/sf/gonggao/202305/01152121316070.html
9.什么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定,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人类行为。它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意思表示或其他方式,创造、变更、转移、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法律意思表示。主体是指能够进行法律行为的个人或组织;客体是指法律行为的对象;法律意思表示是指主体通过书面或口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30522160101.shtml
10.学习时报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提: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等,这里所“依”的“法”到底是指什么? 是否所有的上级文件都是“法”?显然不是。我国的法规体系,包括国家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仅就国家法规体系而言,我们所说的“法”是指下列法律文件: 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19-07/10/nw.D110000xxsb_20190710_2-A3.htm
11.法律行为有哪些法律行为的分类→MAIGOO知识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对称,又称“诺成的法律行为”。是指只须由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依法成立的双方法律行为。 2、什么是实践性行为 实践性行为,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需要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有交物这个特点,又被称为要物行为。如民https://www.maigoo.com/goomai/24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