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系统梳理了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机制,生动展现了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权益法治保障的历史进程。从白皮书对70年保障妇女权益法治体系的梳理总结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自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重视将关于男女平等的政治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确立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提升妇女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机制不断建立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程中,更加重视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普法各方面贯彻男女平等原则,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基石愈加坚固。
立法层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有效保障妇女权益,离不开立法的引领和推动。
新中国70年,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经形成并完善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100多部单行法律法规在内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
执法层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政策制度不断健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依法保障妇女权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在依法行政中注重出台保障妇女权益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强化工作机制,使法律中的男女平等层层落实,转化为现实中的男女平等。
司法层面,保障妇女权益的司法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保障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普法层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增强妇女的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重要前提。
从1986年“一五”普法规划到2016年“七五”普法规划,国家持续在人民群众中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将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作为普法的重要内容。妇联组织也制定专门普法规划,坚持经常性普法与每年“三八”国际妇女节、11·25国际反家庭暴力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点时点宣传相结合。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妇联组织以“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为主题,联合女法官协会、女检察官协会、女律师协会、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等团体会员和社会组织,通过推选好案例、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生动具体地宣传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增强妇女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推动全社会树立性别平等的法治意识。
新时代,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中,回应妇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的要求,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机制必将进一步完善,妇女权益的法治保障必将有更光明的未来!(张永英李文作者张永英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作者李文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