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先秦时代——妇女再婚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在儒家思想中已出现禁止再婚的言论

春秋战国时战争频仍、人口损失惨重,使得婚姻所承担的繁衍人口任务更为重要。孀妇再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甚至在诸侯国君中,这种事都屡见不鲜。史载卫宣公和其继母私通,所生子长大后迎娶齐女,宣公见齐女貌美,竟劫夺来据为己有。《诗·邶风·新台》就是卫人讽刺宣公之作。宣公死后,其庶长子公子顽又迎娶宣姜,生子女多人,有二人后又继为国君。卫人又作《墙有茨》刺之。其贵为国君,竟然迎娶再嫁、三嫁之女,而且其后代并未受到歧视,可见此风俗的普遍。从现存的关于先秦时代法律规定的残存记载中,也未见有对妇女再婚作出限制之处。当然,丧偶妇女的再婚是有一定限制的,即必须为丈夫服满丧期,必须遵守社会习惯中对婚姻成立要件的规定,等等。

二、秦汉时代–限制再婚理论的进一步系统化和再婚行为的依然普遍存在

汉武帝之后,儒学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两汉时的儒者和官僚发挥了先秦典籍中关于男尊女卑思想的表述,对妇女再嫁问题给出了道德上进一步否定的评价。班昭《女诫》中说:“男有再娶之意,女无再适之文。”两汉时的统治者也开始旌表守节孀妇,汉宣帝就曾于神爵四年(前58年)给颍川一带的“贞妇顺女”奖励布帛。东汉以后,这种举动变得非常频繁。不过,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替她作说客。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归汉后又嫁与董祀,先后改嫁两次。这样的身世并没有成为她一生的污点,相反她由于传奇的经历和文学上的才华被南朝人范晔收入了《后汉书·列女传》,这在一千多年之后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古诗《孔雀东南飞》叙述东汉建安年间的故事,刘兰芝不见容于婆母,其夫被迫出之,回到本家之后,马上就有众多提亲者找上门来,可见妇女再嫁、即使是被出妇女的再嫁,都不是羞耻之事。[page]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规范的因袭前朝和社会舆论的由宽渐严

三国时期对于妇女再婚的问题,同样沿袭了汉代法律的宽松规定。《三国志》记载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氏原为袁绍子袁熙之妻,袁绍被曹氏打败后,归于曹丕,后来失宠,据说是与曹植有染,后人还从中附会出了著名的洛神传说。

西晋统一全国后,晋武帝多次颁布诏令,禁止士庶为婚、严明嫡庶之别。对于孀妇改嫁问题,和东汉时的情形类似,官方意识形态中已经频繁赞扬守节的烈女,而民间改嫁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四、隋唐时期–盛世之下对妇女的束缚再次放松

五、宋代–法律条文的固定少动和礼教思想渐趋严酷下社会风气的改变

宋初,仍乘唐代遗风,社会上妇女再嫁之风流行。皇室内部经过五代时的多年变乱,甚至连唐末制定的公主不得再嫁的规矩也不遵守。太祖之妹初嫁米福德,守寡后改适高怀德。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长大后才归宗。宋仁宗时颁布了类似唐宣宗当年的规定,宗室有子者的改嫁被禁止,但民间改嫁之风终北宋年间,未见式微。周敦颐、程颐等所宣传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程颐的侄子亡故,媳妇也未能守节。但是,南宋以后,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在这以后,绝无皇室公主和亲王郡主多次下嫁的记载,一般的官宦人家之女,再婚的状况也逐渐减少。与之相对应的是,《宋史》、《元史》列女传中的节妇、烈女的记载与前代相比,大为增强。

六、明代

《大明律》首次将前代法典中关于妇女再婚问题的两条规定“居丧嫁娶”与“妇女守节而强嫁”浓缩到一条之中,不过处罚力度变轻。在唐宋“徒三年”的“居丧嫁娶”,改为“杖一百”,唐宋“徒一年”的父母、祖父母之外的人逼迫孀妇改嫁之罪,在《大明律》中仅“杖八十”。明朝法律的规定甚至比唐代都要宽松。

七、清代

《大清律》对于强迫守志孀妇改嫁的问题,作了破天荒的新规定:“其夫丧服满,果愿守志,而女之祖父母、父母,及夫家之祖父母、父母强嫁之者,杖八十。期亲加一等。大功以下又加一等。”在当时,宗族习惯法、地方习惯法实际上起着主要的调整功能。因此,妇女要想成功地再嫁,首先就要遇到极其强大的宗族势力的阻碍。

清末起过渡作用的《大清现行刑律》仍是诸法合体的体例,其中基本沿用了《大清律》中对妇女再婚问题的规定:“凡男女居父母丧及妻妾居夫丧,而自嫁娶者,处罚。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不同的只是去掉了过去身体刑的规定。制定《大清民律草案》之时,守旧派对于草案中的婚姻家庭部分,极力主张沿用传统的宗族、家长、服制等规定。对于夫妻间的权利、义务,也主张作出不平等的规定。最后结果虽然在其“亲属编”引入了不少先进的西方理念和制度,但也保留了诸如宗祧继承、嫡庶之别等中国传统的陈旧规定。

八、国民时期

国民政府制定的《中国民国民法典》,仍然保留了很多封建宗法制的残余,如夫妻间地位不完全平等、实质上承认纳妾的合法化、保留亲属会议制度等。但在妇女再婚问题上,终于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传统,废止了关于妻子再婚必须服完夫丧的规定,命妇不得再婚的荒谬制度也随着封建等级制的废除而不复存在。这部民法在987条规定:“女子自婚姻关系结束,六个月内不得再行结婚。”这是仿照西方国家的待婚期制度而设定的。[page]

THE END
1.收藏!关于妇女权利,我国宪法这样规定→收藏!关于妇女权利,我国宪法这样规定→ 2024年12月4日 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我国宪法中有哪些内容和妇女权利有关?一起了解↓↓↓ 主办:湖州市妇联 来源:浙江女性 监制:市妇联融媒体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I4Mjc1Ng==&mid=2652005162&idx=1&sn=d94cbca49f172bce39baca97bb2ab149&chksm=816c7e8e756da0386b84c719e8835d99743c369907f7bcdd8b75995b155bbc266f3af6eac7af&scene=27
2.宪法宣传周关于妇女权利,我国宪法这样规定→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中 有哪些内容和妇女权利有关? 一起了解 ↓↓↓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内容和图片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学习且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凡是来源清晰的,我们都标明作者大名,向原作者致敬。部分文章及图片因网络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我们会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7957
3.收藏!关于妇女权利,我国宪法这样规定→收藏!关于妇女权利,我国宪法这样规定→ 2024年12月4日 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我国宪 法中 有哪些内容和妇女权利有关? 一起了解https://www.cnwomen.com.cn/2024/12/04/99707637.html
4.法律上妇女的定义法律上,妇女定义为14岁以上的女性。未满14岁的女性则被称为儿童。需要注意的是,妇女并不单纯指已婚女性,而是包括所有14岁以上的女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发展权、终止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87862cb5afe994000815
5.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利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其中“妇”即有已婚女子、妻子的含义。在中国的传统的说法中,妇女一般也是指已婚女子。妇女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年满18岁的女青年也可称妇女,18岁以下称少女,14岁以下称幼女,7岁以下称儿童。法律上并没有相关规定,可以说,所有女性在法律上都可以认为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mgyu7y.html
6.《我的真朋友》涉及法律问题交流(完结)(我的真朋友)剧评《我的真朋友》涉及法律问题交流(序)房屋买卖、租赁一般涉及如下法律、法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建设施工一般涉及如下法律、法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8636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https://www.shou.org.cn/dw/2009/1115/c7528a31850/page.htm
8.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后,全国首发《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完善法律责任,让法律长出牙齿 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对于拐卖、绑架妇女等情况未履行报告义务,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并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处分;学校、用人单位未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制止性骚扰,造成妇女权益受https://news.sina.cn/2023-01-02/detail-imxyutuc2181416.d.html
9.中国古代妻妾制度而《明律》则坚决矫正这一“胡风”,对“收继婚”的处罚大为严厉,“若收父、祖妾及伯叔母者,各斩;若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妇者,各绞”,这一规定符合汉族的风俗习惯,对明代妇女的再次婚姻缔结,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未嫁女法律地位的提高 中国古代凡女子在父母家,尚未适人者,即称之未嫁女,又称在室女。关于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04/16/200521_43648049.shtml
10.关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法律思考这种家庭承包为主体的方式忽视了农村家庭成员的个体存在,更忽视了农村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的现实,造成农村妇女主体资格在土地承包中的虚位与妇女土地权益的虚化。 (五)相关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从立法技术的角度看,现有的关于保护妇女土地权益方面的法律绝大多数是高度重视男女平等、防止性别歧视的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24/4239.htm
11.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定升格规定是什么?导读: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定升格规定是刑法240条当中的8种法律规定的升格的条件,其中第2项的规定的话就是将会被判处一个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也就是相比较以前来说的话,它升级了。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定升格规定是什么? 一、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定升格规定是什么? https://www.64365.com/zs/111040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