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14)“严与宽情理法理法律上位者

材料一:韩昭侯醉酒而寝,掌管衣服的“典衣者”没有动静,而掌管帽子的“典帽者”担心韩昭侯着凉给他加盖上衣服。韩昭侯醒来后问明情况,以失职之罪杀了典衣,以越权之罪杀了典冠。

材料二:国内某中学,课间两名学生大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生还是主动到校长室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了。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不要其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02

作文解析

这道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对比阅读两则材料的异同点,进而立意谋篇。如果只看材料一,立意为“人应该各司其职,各安其份”,或者只看材料二,立意为“做人要知错就改”,都无法涵盖两则材料的综合意思。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如果站在受惩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材料一的行为主体是封建社会的侍从,材料二则是现代社会的学生。侍从有自己相应的职权,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从这个角度讲,材料一立足于“职”,而材料二立足于“过”,要在这两者之中找到一个共同点,几乎无从下手。

若从典帽者、典衣者以及两位学生的角度谈,只能这么分析:

材料一中典帽者、典衣者都没有尽职,一个渎职,一个越职,韩昭侯“醒来后问明情况”对二人的判罪和惩罚是恰当的。

材料二中的两位学生犯错后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也因其勇敢坦诚的态度免于受惩赔偿。

综上所述:不管是任职,还是犯错,我们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妄做,不做错,不逃避。

这么写,不算错,但很可能无法涵盖材料的全部内涵,讨论也不够有深度。而且,若脱离材料,光谈“责任”,则为离题。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从上位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材料一的上位者是韩昭侯,材料二的上位者是校长。

材料一中,昭侯醉酒而寝,典衣者无动于衷,属于失职,而典帽者给韩昭侯盖上衣服,属于越权。在“职”和“权”明确的宫廷里,韩昭侯以相应的罪名杀了二人。这在我们看来未免太过严苛,不近人情,但从典章制度执行角度上讲又并无过错。更何况领导者应有的驭下之术,杀人是为了立君威,更是为了树规矩,如此看来,韩昭侯“轨于法”,不以情侵法的精神似乎值得肯定。

材料二中,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也是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校长发现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的美好品质,并表扬了他们,可想而知,怀着忐忑的新到校长办公室认错的孩子,得到校长的肯定和表扬后,心里一定是大受鼓舞的,记忆也必定深刻的。这种不需要惩治的教育,已经起到了感化人心的作用。

两人的做法完全不同,而且材料一讲的是君主对侍从的严格,而材料二讲的是教育者对未成年人的宽厚。要在这两者之中进行“严”与“宽”的比较,几乎没有可比性。若要去评价孰优孰劣,因为时代不同,情境不同,主体不同,孰是孰非,实在难以轻易下判断。命题人只作了客观陈述,并未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需要我们对两则材料进行是非判断,需要同学们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大胆的批判精神。

我们至少可以有三种设想。

从上位者角度思考,可以对两则材料对比分析,评价孰是孰非。

材料一中,韩昭侯的做法虽然符合严苛的典章制度,蕴含杀鸡儆猴的管理权术,但是未免不近人情。当权者用冷冰冰的条文来评判典衣者无心的过错,用残忍的杀害来回报典帽者温暖的关怀,实在令人齿寒。

而材料二中的校长面对两个犯错的孩子,肯定了他们勇于承认错误的行为,对其予以褒奖且免于惩罚,这是一种宽松温暖的人情化人性化的教育,反而能取得比惩戒更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肯定材料二,而否定材料一,综合立意为:无心之失,何妨予以宽容;法理之外,还应考虑情理。

从上位者角度思考,可以对两则材料分别讨论,阐述合理缘由。

材料一中韩昭侯的做法固然不近人情,血腥残忍,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宫廷制度的掌管者,他需要立威。而且他醒来后“问明了情况”对二人判罪,显得严谨、明智。两位侍从进宫服侍君王必然清楚自己的职和权,这是“伴君如伴虎”的风险,也是“打工人的自我修养”,甚至应认为是现代社会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而材料二中的校长是一个教育者,两个孩子是受教育者。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这个校长用温柔的话语,宽容的言辞,不吝的表扬来教育感化了两个犯错的孩子,教育的目的达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所以,两则材料并不能放在一个维度上去比较,也并不能因此来说明情理和法理谁更重要,而是应该分情况讨论。韩昭侯“法不容情”的前提是作为统治者要树立“法”的威严,有助于维护统治;而校长的宽大处理原因在于是教育应以感化为主,惩治并非目的。

从上位者角度思考,可以对两则材料批判思辨,提出调整意见。

材料一中韩昭侯固然能够坚守本职,但是对待下属苛刻残忍,不尽人情,否定了下属给予自己的关怀,这是僵化法理,不近情理。

材料二中的校长固然能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但是最好的教育应该既表扬他们的勇于承认错误,也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责任,也就是说,认错的精神应予肯定,打碎的玻璃必须赔偿。校长的做法是太重情理,忽视法理。

在情理和法理的讨论中,要把二者结合,并且把握尺度是非常难的。两则材料都有偏颇之处,如果分别完善,将法理和情理融合才是最完美的做法。

03

立意参考

(一)

从典帽者、典衣者以及两位学生的角度出发——

1.勿乱作为,勿不作为

典冠心怜君主,给君主加衣,却被判处死刑,看似残忍冷血的事实背后,实则警示了后世之人切记乱为。而学生因勇于承担责任而被校长免除责罚,是对敢于担责的嘉奖。二者截然不同的结果发人深省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条处世之道:勿乱为,勿不为。

勿乱作为,体现在怀揣边界意识,给自己开一张“负面清单”。

勿不作为,体现在秉持担当精神,勇于承担分内之责。(田睿康)

2.行己划界,泾渭分明

在为人,为事方面,我们时常需要为自己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界线之内,是我们广阔的天地,也是我们需要承担责任的分内领域。界线之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越雷池半步。(朱佳豪)

(二)

对比分析,评价孰是孰非——

1.典冠为韩昭侯加衣,招来杀身之祸;学生打闹打碎窗橱,校长暖心宽宥。逾矩行为,前者有意护主,后者无心之失。典冠赴死,韩国覆灭;学生认错,秩序井然。是韩昭侯的厉行,造成了韩国百姓的自私;又是校长的仁德,塑造了诚信清朗的校园环境。故秩序的维护在内德而非外行。(鲍语晨)

2.韩昭侯醉酒而寝,典帽者担心他着凉主动为他加盖衣服,最后因越权之罪而被杀。典帽者一片好心,反而落得个尸首两处的下场。不禁让我们反思其规则的边界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冲突。新时代,陈规不应成为冰冷的囚笼,适宜发展的规则背后应有温情。何为规则后的温情?是诚恳认错后校长的宽容;是奋不顾身为民走私白血病药行为的减刑认同;是十字路口红灯下永远为救护车畅通的道路,它有时超越了规则,却合乎情理,彰显善意。(罗益赞)

(三)

分别讨论,阐述合理缘由——

1.“典衣者”因失职被韩昭侯处以死刑,而“典帽者”因担心韩昭侯着凉,给他加盖衣服,被扣上“越权”的帽子难逃死刑;反观现代,两名学生打碎玻璃,在没有人发现的情况下主动向校长认错,因此还收到了表扬。“典帽者”和学生同样表现了他们“美”的一面,但为何下场却大相径庭呢?作为掌权者,不能让绝对的规矩蒙蔽了发现人性之美的眼睛。(杨卓睿)

2.诚以为长人者当共同发挥法治与道德之效,明确法之底线,使之和谐、使之安定,氤氲德之风尚,譬如北辰,众星拱之。(夏与时)

3.身居高位者,虽应以规则为重,但需有一颗仁爱之心,宽严相济,才能获得尊重。(宋晨轩)

(四)

批判思辨,提出调整意见——

1.昔日韩昭侯此举看似合规,却罔顾了典帽者对其的忠情;今时的校长顺了人情,却又失了规矩。在规矩与情理的两端,我们应做的是折中,以情宽矩,以规束情。(张梓豪)

2.韩昭侯未免冷酷无情,只因失职越职就杀害他们;校长未免过于通达,学生打碎玻璃却由学校赔偿。因此两种行为都有失偏颇。而既有法制之刚,又有人情考量,才能达到“与人和美”之境界。(黄英豪)

04

优秀标题

规矩背后应有温情(罗益赞)

纠己之错,恕人之过(邹戊昕)

宽而不纵,严而不厉(李冠宇)

无严不成法,无仁不得安(刘轶轩)

以规则治人,以情理致仁(扶润熹)

以仁德而非厉行维护秩序(鲍语晨)

手执法治钢尺,心怀人情考量(黄英豪)

明确法之底线,氤氲德之风尚(夏与时)

“刚”立律令之威,“柔”护人伦之情(张敬轩)

05

构思参考

标题以规则治人,以情理致仁

开头韩昭侯杀失职典衣,越权典冠;而国内某中学校长免除学生错误惩罚以情理越过规则。规则与情理总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在我看来,我们应做到以规则治人,以情理致仁。

分论点以规则治人,是以刚性的要求和严密的规矩管理自身和他人,使社会可以有序合理地运作。(结合韩昭侯的做法)

以情理致仁,是以将心比心的同理心,为他人带来方便和温暖,在尊重人情常理的同时,使社会不失温度。(结合校长的做法)

在现代化的人情社会中,只知迁就一方,终是无法运作的,我们更应“执其两端”,以中庸之道,处理身边规则与情理并存的事件。

结尾规则和情理从来不是点,而是线,如同经纬一般交织纠缠,共同织成了社会这一大网。以规则治人,以情理致仁,要兼顾规则的维护和情理的守护。

——扶润熹

标题无严不成法,无仁不得安

开头好心的典帽因越权而问斩,打碎玻璃的学生道歉后被原谅,同样是小事,当事人的结局却迵乎不同。原因有二:性质不同,时代不同。诚然,典帽值得同情,但触及法律的红线理应受到惩罚,只不过在封建年代社会不够文明,惩罚较为残忍。打碎玻璃的学生有错,但却没有违法,因此可以以仁心对待,宽恕教育,此所谓无严不成法,无仁不得安。

分论点触及法律的行为执法以严,才能规范社会的秩序。(结合韩昭侯身份及社会现象,不能只以初心定是非)

面对生活中的小错误,要以一颗包容的心,耐心教化从而提升个体自范性(分析学生主动认错的环境因素,推行德育禁止体罚的原因)

结尾仁心是广袤无垠的沃壤,提供崇德向善的养分,法律是刚正不阿的业火,殆尽已成事实的罪行。不严则无以成法,不仁则社会难安,用好法律的手段,贯彻仁德的教育,社会才能欣欣向荣。

——刘轶轩

06

优秀金句

排比有张有驰地践行法律条文,恪正义之原则,达缩放之平衡,致和谐之大道。(邹芷睿)

引用面对当今社会清理与规则的冲突应该“执其两端,其中用于民”,既不让规则变得冰冷,又避免温情掩盖规则的效力。(罗益赞)

化用作为领导者,既要有“有所为”的勇气,也要有“有所不为”的的智慧。(刘骆宸)

比喻规则的实施就像背负扁担前行。扁担过硬,则会压得人生疼,也无法起到省力的作用;扁担过软,则无法承担起社会治理的重任。软硬适中,才可以达到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张敬轩)

对比残酷的责罚之道,使秦强盛亦使其迁灭;而温和的仁义之道,则在千百年的王朝更迭中熠熠生辉。(邓沐阳)

排比+比喻持“规矩”之秤,为众人明公平;以“弹簧”之态,为众人留余地;量“处罚”之度为众人鸣警钟。当众人皆有序之时,社会将充满平和与美好。(刘筱颖)

辩证思考于法应有度,于情应有理。情法看似各列对立,实则相辅相成,手法不至于成为法外狂徒,讲情不至于成为冷血野兽。(周子翔)

化抽象为形象一只法槌,守的是白纸黑字中的公平正义,是规矩二字的底线;一袭法袍,护的是法律二字的温情,是滚滚尘世间的善意人情。(王馨雅)

07

素材积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荀子·正论》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子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汉·荀悦《申鉴·政体》

规者,所以法圆,裁局则乖;矩者,所以象方,制镜必背。——刘昼

以小量大,必有枉分之失;以小容大,则致倾溢之患;以重处轻,必有伤折之过;以轻载重,则致压覆之害。——刘昼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郭沫若

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的水源。——培根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一康德

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一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布鲁纳

法律要尊重民众的情感,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罗翔

不到万不得已不应轻易动用刑法武器,以保持刑法必要的谦抑性。——罗翔

THE END
1.法官手记:在细微之处,用心践行《宪法》“这就是我的初衷,不逼一逼你们,你们就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继续解释说“虽然你们兄弟姊妹有的在外工作,确实不方便回来照顾老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互协商、共同承担,不管是不是亲生子女都应该负起责任来,赡养父母既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更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你说的我们几个都认识到了,父亲养我们也不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17540419331014301&wfr=spider&for=pc
2.作文素材:法治精神“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成功解答了“谁来保卫英雄”这一重大时代命题。法治护航使国家正气昭彰、民心凝聚,英烈精神将更加融入民族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635083
3.疯狂一家亲短篇合集作文600字:记录生活趣事,分享家庭温情疯狂与温情并存,让家更有意义 “疯狂一家亲”不仅带来了无尽的欢笑,也让我明白了家的真正意义。家人之间即使性格不同,甚至冲突不断,但只要有爱,就能将平凡的日子变成特别的回忆。也许每个人的家庭都有自己的“疯狂”,而正是这些独特的疯狂,让家更有意义。 结束语 愿每一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在“疯http://m.cg-mc.com/avsfgvw/39539.html
4.国旗下讲话成长路上,与法同行通过宪法教育,高中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这些目标和方向对于高中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宪法,高中生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cxMTg1Mg==&mid=2247543072&idx=1&sn=c6235a4f4563336052919e4603703ac4&chksm=e8bce3a3dfcb6ab56ba301700a769b86002ab827921e1623dc0655b9939a8de54e5be7b598b6&scene=27
5.材料作文题目与素材质料作文标题与素材一、当“九八”大水奔腾而至时,是抗洪将士的不屈不挠让人冲动,当“非典劫难不幸到临时,是白衣天使的无私无畏让人冲动---冲动是乐成时师长的一声提示,冲动是得志是老磉的几句慰藉,冲动是善待老人、庇护幼小、救济危难、当仁不让,冲动是一个浅笑、一句善言、一件寒衣---生存中,我们着实有太多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34733.html
6.法制与人情(精选14篇)还是我自己的工作生活可能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在我的DV机里。我会每天更新……”元元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工作的贡献,自从2011年4月来到中央电视台主持《今日说法》以来,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原本硬邦邦的法制节目,让元元主持得充满了人情味,在与专家共同解析案件的同时又会给观众传递出可以借鉴的法律知识和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r7x4lu0.html
7.规则与人情800字议论文题目问:规则与温情作文800字 答:规则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规则,在学校里,社会上到处都是规则,我们人人都要遵守规则。给这就是有关部门的规定,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所 一我们邀从现在做起,培养在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井然有序,生活才会温馨和谐。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则,社会将是一片混乱。 在我们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60118ecbce167a25940d6c0b.html
8.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心得6篇(全文)法律与生活学习心得 我一直就特别喜欢法律的那种魅力,小时候经常看《今日说法》,因此撒贝宁老师一直是我的偶像。但是法律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小时候只是看电视的情节,也不明白到底是根据什么判决的,总是感性的判断是非,对法律了解甚微,因此缺乏理性。上了老师的几节课,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受益良多(但是法律实在太繁琐,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h9tcq8l.html
9.情与法作文800字法与情800字议论文2022.docxWord文档2/2情与法作文800字法与情800字议论文2022面对法理与情理的冲突,我们该如何选择呢?白纸黑字上是理性的法律,人心温暖之间是感性的人情,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下面是美德网我为大家整理的情与法作文800字法与情800字议论文2022,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法理与人情议论文800字一 《道是无情却有情》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6039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