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情味的法律才能服人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重庆一起幼儿园园长教师节“收礼”6元巧克力被开除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热议。法院认为,王某收受的巧克力价值较小,且是小朋友出于喜爱和尊敬而赠送,不宜定性为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

什么礼品叫“礼品”?如何更明确“礼品”的法律认定?如何在法与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法院的判决让广大师生和家长在法与情中不再困惑,维系了正常的传统文化礼仪。

古今中外人与人的交往都免不了送礼物,这是人类朴素的感情,但是为了防止这种行为被利用,或异化为谋求不当利益的工具,于是就有了法律或法规、规范性文件等进行规制,但规制并没有一刀切,比如法律规定了数额多少以上才是受贿。法律规定来自何处?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和容忍标准,也就是本案法官的精彩判词——未超过普通善良人之衡量标准及公众正常容忍范围。

教育领域更有特殊性,尊师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礼仪,我们在教师节,在金榜题名时,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想给自己最爱的老师送一份表达心意的小礼物,送一束鲜花,送一张贺卡,送一袋金嗓子喉宝何错之有?

教育部规定的原意是防止教育工作者利用职务收受礼品礼金谋取私利,督促教育工作者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有关规定,幼儿园在执行层面对教育部规定的“礼品”不能片面、机械地理解。此礼品非彼礼品,要在法与情中找到平衡点,给“礼品”一个明确的界定,比如金额及其他,设置红线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表达感情的空间,给人情伦理、优良传统留下空间。

THE END
1.中国的法律,有人情味儿不可用大炮来自渭南检察【“中国的法律,有人情味儿”】“不可用大炮打小鸟”,这句著名的德国法谚是行政法中比例原则最生动的诠释,意指在追求目标实现时应当尽可能小地影响当事人的利益,以免“小错大惩”。日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在处理一起外企行政违法案件时合理运用比例原则,保障了企业的合理利益,获得外商好评。https://weibo.com/5201566670/IppKw90bc
2.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具引法典条文前提下,还强调罚当其罪,而非一味机械征引。例如,《大清律例》在“断罪引律令”条之下,专门规定一个条例要求“务须详核情罪”。“详核情罪”就是要求罪刑相适应。与此相应,古代判例判牍中反复出现的“情法两平”“情罪相允”等词语,都在提醒法司要注意罚当其罪:判罪既不可随意出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2173460731037977&wfr=spider&for=pc
3.厚植司法文化促进法治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司法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法治领域的综合体现,应适应现代化的文明要求。文化陶冶人,司法文化是法律文化最丰富,最生动的诠释、展现,也最具感染力、思想冲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理服人,以文服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E2ODg5Mw==&mid=2653166735&idx=2&sn=fc833cd6fd34c9ea2e6bbcdcd557bacc&chksm=85fc1cc2e12095c7e9bce9072bb176b5039706b3a941a55883fffc560a51448e899258553dc2&scene=27
4.中国人的人文传统以及浸润乡村的烟火人情味,更是法律专家学者口中近日美国总统拜登下令赦免其子刑事追究,据拜登儿子的案情介绍,几项重罪若成立,依美国法律判决,在牢房坐个十年八年顺理成章,消息一经公开美国社会一遍哗然。 讨论权与法的关系,总是永恒的话题,在中国更是热度不减,千年中国人的人文传统以及浸润乡村的烟火人情味,更是法律专家学者口中诟病的对象,社会任何一个负面新https://www.toutiao.com/w/1817369362291722/
5.法制与人情(精选14篇)还是我自己的工作生活可能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在我的DV机里。我会每天更新……”元元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工作的贡献,自从2011年4月来到中央电视台主持《今日说法》以来,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原本硬邦邦的法制节目,让元元主持得充满了人情味,在与专家共同解析案件的同时又会给观众传递出可以借鉴的法律知识和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r7x4lu0.html
6.文章列表【CLECSS 的第1400天】Non-transactional 的人情味(CLECSS友必读)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来到CLECSS微信公众号的http://www.clecss.cn/newarticle/index?type=13
7.《中国法学》文摘·2018年第1期在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注入协同主义因素,有助于缓解改善过度的诉讼对抗,在诉讼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法院与当事人的合作,让诉讼过程充满人情味。更重要的是,通过促进诉讼主体的法律交往,以及充分的信息提供,让司法裁判获得社会的共鸣,提升司法权威。 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314.html
8.专家解读:中国传统死刑的文化意义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判断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不能用今天的的眼光或者西方的眼光来衡量,而应该考虑到当时的社会需要和实际产生的社会效果,否则单纯地认为死刑“残酷”是没有意义的。其实中国法律有人情味的一面,比如《唐律》就开始规定女犯人如怀孕不得执行死刑,而应该等到生产百日之后,再重新审案,看判处死刑是否有必要。https://news.sina.com.cn/c/2003-11-24/15012198756.shtml
9.学年论文1949年以后,经过土改,镇反之类的运动,人情味十足而又大体上能公正执法的乡绅长老们(地主,土豪,劣绅)早就作为刘文彩,周扒皮们被斗臭甚至斗死,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代之的是经过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等运动,国家势力的全面进入乡村(公社党委,村党委等),国家对农民人身,财产的全面控制的人民公社也只是20多年前方https://m.douban.com/note/61671627/
10.中华遗嘱库:中国专业遗嘱服务开创者和革新者丨对话法律服务创新者但涉及部分法律法规时,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被认可。仅以电子签名为例,目前还不能适用于婚姻、继承等法律文书;其次,人工智能缺乏一定的人情味,遗嘱行业是极具温度的行业,是立嘱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对家庭负责任的表现,并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可以直接进行解答或情绪安抚的。 https://www.lvxinnews.com/details/e7040d10-213b-4784-bea5-6a0919ad772b
11::礼治社会中的法(下)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内容是人伦道德,即所谓的“礼”。为了突出教育的作用,中国古代立法以礼为指导,执法以教为首务。法律条款的确立要体现人伦道德的宗旨,统治者为政要先教而后刑。礼法并举、刑教结合的目的是建造一个“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④ 充满人情味的道德王国。 http://iolaw.cssn.cn/zxzp/200401/t20040113_4588346.shtml
12.产品营销与中国法律的公众形象/张远梁对强制性的法律,应通过在司法、司法过程引进更多的人情味因素[31],给当事人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当事人真正受到“人”的待遇,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受到法律这个领域的温暖,使其明白法律并不是毫无温情的。最终使之对司法、执法的结果心服口服,一句话,使大众在内心里彻底为法律的震慑力征服!这方面,珠海市检察院的改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6174647_10807.html
13.《“家”视野下的中国法制现代化》书籍推荐具体说:中华民族更具有也更需要更多的“同”;中国社会因庞大的亲属关系会出现更多的“别”;中华民族是一个最具有人情味的民族,同时中国人对自己民族具有特殊的情感,因此它孕育着更多的“情”;中国民间社会离不开伦理风俗来维系,因此它需要更多的“止”。如果我们要承认“家”文化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或者欲将http://www.mzyfz.com/html/2018/2020-08-17/content-143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