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5日消息(记者孙莹实习记者王曼宁)“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6年度启动仪式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主题为“扶贫攻坚·法律援助志愿者在行动”。198名志愿者,包括律师志愿者115名,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大学生志愿者83名,将奔赴青海、西藏、新疆、贵州等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15个县(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兆焯,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吴爱英,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赵大程,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张彦珍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向2015年度优秀志愿者代表和2016年度志愿者代表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是由司法部、团中央共同发起,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会同具体部门举办的大型公益项目,旨在通过向中西部律师资源短缺的地方派遣律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困难群众免费打官司,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参加2016年度“1+1”行动的志愿者们在志愿旗帜下庄严宣誓:牢记“1+1”行动的宗旨和使命,弘扬志愿者精神,追求崇高,奉献法援,服务人民,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的神圣使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据统计,2015年度的170名“1+1”行动志愿者,奔赴到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广西等13个西部省区的130个县(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392起,其中诉讼类案件6190件,调解民事纠纷587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1669起,涉及人数达4639人;开展群众普法宣传、到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军营、电台和监管场所等地作专题法律知识讲座达1428场次,法律援助受益群众近千万人。
“1+1”法律援助志愿者如何让受援这感到法律的温暖
马兰等108名同志荣获“‘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5年度优秀法律援助律师”称号,北京市司法局律师行业综合指导处等60家单位喜获“‘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5年度先进单位”称号。在过去的一年,“1+1”行动中踊跃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有全国三八红旗手、年度法治人物马兰,中央国家机关最受欢迎的法治人物杨彦萍,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王俊,全国优秀律师温新明、刘安信、郑茂冉、许晨伟、王云松和冯勤等等。
何丹智是志愿者中最年长的律师,年近六旬,已经参加志愿者行动4年,他来自广东一家律师事务所,帮助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调解纠纷,让他觉得快乐。与他结婚40年的老伴儿给了他很多支持,跟他说:“干的动你就干,干不动了,你就回来陪我……”
安徽律师陈贤2014年7月,踏上了志愿法援之路,到了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西藏昌都卡若区。从身体上、心理上渡过了高原反应关之后,政府召唤审阅合同,她彻夜不眠;信访办召唤处理信访,她不厌其烦,耐心疏导。对有需求的百姓,她上门服务……被当地党委、政府授予“西藏人民最满意的援助律师”称号,荣获了“2015年度中国十大正义人物”称号。
找准扶贫脱贫和法律援助的工作契合点
顾秀莲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取得的成绩。她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和法律援助工作。要充分认识法律援助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法律扶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勇气,找到扶贫脱贫和法律援助的工作契合点与着力点,主动作为,加强指导,共同推进“1+1”行动健康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赵大程在讲话中指出,“1+1行动,承载着播撒法治阳光、彰显法治力量的使命,担负着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的重任,已经成为社会知名公益品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他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办发[2015]37号文件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做好“1+1”行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立足“十三五”新起点,以新理念新思路推进“1+1”行动等法律援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1+1”法律援助服务。坚持品牌意识,不断为“1+1”行动注入新活力。坚持以“1+1”行动为载体,展现法律援助工作者时代风貌。要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再创新成绩,实现新发展,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