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出鞘必惊人。”他是一名85后,却是江陵县人民法院法庭上的“老道人”。参加工作的近1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算什么,但却让熊涛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兵,成长为一名精通业务的刑事审判法官。一路走来,熊涛获得个人三等功一次,获得共青团省委、省高院联合授予“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连续多年荣获先进个人、优秀法官等称号。
毕业生蜕变为办案“担当”
阳光帅气的熊涛,从他的身上,总能感受到一股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2010年11月,时年24岁的熊涛,刚从法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在律师事务所积累一年的工作经验,如愿通过公务员招考,成为江陵县人民法院一名年轻法官。
有人称刑事法官是“刀尖上的舞者”,用以形容刑事审判的艰辛与严谨。初到刑庭的熊涛,为了快速提升审判业务能力,熊涛收起了年轻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轻狂,越发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认真旁听法官合议案件,查阅大量案例,仔细分析各类案件的特点和裁判要点,在不断总结和改进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审判业务能力。
该案涉案5名被告人,涉及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违法犯罪事实多起,全案侦查卷宗数十册,证言证词40多份。案情之复杂,证据之繁杂,为熊涛近年办案之最。如何严格依法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准确适用法律,做到稳、准、狠,将案件办成铁案,对一个办案经验丰富的法官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办案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案件,都要认真审查每一份证据、排除每一个疑点,这样才对得起这身法袍,对得起当事人。不能把办案看成是完成任务,要谨记作为一名法官的职责。”正是凭着这样的办案刚毅之气,近三年来,熊涛共承办刑事案件近200件,判处被告人300余人,先后参与审理江陵县首例“非法捕捞”刑事案、首例涉黑案等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成了江陵县人民法院“当之无愧”的办案“担当”。
探路速裁提高办案效率
去年1月初,将上一年的工作收尾后,熊涛拖着疲惫的身体,申请了一个“迟来”的病假。其实,这个病假的请假条,早在两个多月就写好了,因工作任务接踵而至,迟迟未找领导签字。
“怎么拖得这么严重才来,这次必须住院”,熊涛身上长了81个脂肪瘤,大大小小遍布全身,医生看了都觉得震惊。医生说,按照常理,一般人可能长了几个,就会迅速到医院检查治疗,如此数量的脂肪瘤,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手术做了整整6个小时,脂肪瘤被全部切除,全身缝了200多针。休息了3个星期后,熊涛申请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去年,该庭的办案数创近三年来的新高。
司法不仅要公正,还要有效率。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是多维度的,而最根本的需求是正义必须要来得及时!作为年轻法官,如何缓解案多人少矛盾,提高办案效率,熊涛一直在进行着有益尝试。
去年12月17日,江陵县人民检察院就被告人晏某、涂某等2名被告人犯危险驾驶罪,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熊涛经审查认为,这2宗案件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2名被告人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定性、量刑建议及适用速裁程序的意见均无异议,适用刑事速裁程序。
熊涛说,此次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审理案件,是该院在司法改革背景下,缓解案多人少、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的有力探路。今后,该院将继续探索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积极推行“简案快结、繁案精审”,对符合条件的案件运用刑事速裁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刚柔并济传递法律温情
刑事审判经常会涉及民事赔偿。在熊涛看来,要想获得更好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刑事法官就不能孤立地看待刑事案件,更不能为了追求快速结案而忽略了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保护,为此,他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中自觉加强民事赔偿法律法规的学习,总结民事赔偿的调解技巧,尽可能地实现案结事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审理被告人吴某交通肇事一案中,被告人违规驾驶机动车,致人一死二伤。熊涛接手案件后,一方面,调查了解到死者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小孩还在上学、妻子亦没有工作,仅靠被害人骑麻木车养活一家,在侦查阶段仅得到5万元赔偿。
“默默无闻忠于职守,勤勤恳恳恪守廉洁”,这是同事们对熊涛的一致评价。刑事审判工作不同于其他,熊涛深知自己所判的每一起案件、所制作的每一份判决书都关系到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与财产权利,甚至是生命,容不得一丁点马虎和错误。在办案过程中,他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强化质量意识、铁案意识,视质量如生命,严把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关。
一路走来,熊涛恪守本职,勤奋敬业,在淬炼中前行,用坚守促公正,以热血铸法魂,深刻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法官应有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