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末年初的冬日里,我们迎来了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这不仅是我国法治建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全民共筑法治信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契机。今年,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宪法宣传的热潮,从12月1日至7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是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固基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宪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国家机器运转的“指南针”,更是人民权益保护的“守护神”。因此,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保障。
宪法精神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宪法文本的每一个条款中,更体现在国家机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里。
在江苏,聚焦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司法厅连续八年组织实施司法行政十项惠民实事,提升5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强化基层村(社区)法治建设、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法治体检”服务……这些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宪法精神在基层的落地生根,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的阳光下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在于人民的信仰和拥护。要让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就需要不断加强宪法宣传和教育。令人惊喜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宪法宣传教育的形式正在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宪法宣传以一种更加生动、直观,也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呈现。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互动体验等形式,宪法精神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广泛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提升了宪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激发了人民群众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的热情。
然而,宪法精神的弘扬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个个体的自觉践行。作为公民,我们应当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宪法精神,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展望未来,法治中国的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以“宪法之光”照亮法治之路,让我们携手共进,与“宪”同行,共同书写法治中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