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艳芳杨茂)“初心不因来路遥迢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近年来,蓝山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始终坚守法治信仰,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厚植以人为本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切实推出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推动蓝山县公共法律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蓝山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一、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人人共享的法律服务
一是高标准建设蓝山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了满足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优化服务品质,县司法局于2019年搬迁到新的司法行政大楼,在二楼大厅建立了符合规范要求的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全业务”一体化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只进一扇门,办好公共法律服务所有事”。优化12348服务热线,充分发挥值班律师专业优势,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热线解答和服务指引,打造“线上+线下”法律服务网络。二是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依托司法所挂牌设立了16个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置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窗口,发挥着引导、参与基层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宣传司法行政工作政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群众寻求法律帮助;协助群众办理法律援助申请等作用;三是在村(社区)设立法律服务点。按照职能下沉,关口前置的总体思路,公共法律服务点承担着最基层的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从而在全县构建起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统领、镇(乡)公共法律服务站为枢纽,村(社区)为前沿的三级平台框架。
二、心系群众推出便民利民举措,为人民撑起一片“晴天”
2021年出台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利民十条举措,让人民群众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得到更多实惠。一是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推出经济困难免审制。优化申请流程,对农民工、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做到当天受理、当天指派,力争做到“一件事一次办”。自举措推出以来,共办理342起经济困难免审法律援助案件,其中谭利华律师办理的一起为19名被拖欠劳务费的农民工讨回工钱的案例还入选中国法律服务网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二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出法律援助“点援制”。2023年5月份推出法律援助点援制服务政策,成立全县法律援助律师库,对库内律师专业特点、擅长领域、案件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申请人在法律援助机构建立的法律援助律师库中自行选择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这一举措让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律师,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目前已办理68起由当事人自主选择律师的点援制法律援助案件。二是优化公证便民服务,扩展“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提供公证延伸服务。2023年公证办案量387件,预约延时服务300人次,邮寄送达16件,上门提供办证9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