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肖雅菁:身处检察“窗口”心系来访群众

文/图金羊网记者董柳通讯员郑雅心熊焕叶富环

她身处检察一线“窗口”,是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守门人”;对待前来控告申诉的群众,她用专业、真诚和善良将他们的怨气、怒气一一化解……她是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干警肖雅菁。

接待来访群众,见证人间冷暖。肖雅菁用笑脸迎来了一批批群众,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将心比心的尊重,厘清事实、理顺关系、化解胸中块垒。许多群众经过她的接访,带着怨气而来,心平气和而归。

前不久,肖雅菁以综合成绩第二获得“全国刑事申诉检察业务标兵”称号,为广东刑事申诉检察业务领域再添一面旗帜。

失女母亲的难解“心结”

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干警肖雅菁的办公室里,一位中年妇女情绪非常激动。

中年妇女哭泣着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肖雅菁。原来,她的女儿在楼梯间被一名精神病患者掐死了,虽然法律程序都已走完,被告人由于被鉴定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法院最后依法对其判处有期徒刑,没有判处死刑。可是被告人及其家属一直都没有对被害方表达过一丝歉意,也没有给予任何赔偿。

这位母亲悲痛欲绝,一边是丧女之痛,一边是对被告方冰冷态度的怨愤。她来到白云区检控告申诉科申诉,提出对原案重新审查,加重对该精神病人的刑罚处罚。

“这位母亲基本上每次来都是大哭,人也挺崩溃的。”肖雅菁回忆。

“她真正的问题是‘心结’无法解开,一直不愿意面对孩子已经离开的现实。”看着这位母亲,肖雅菁将心比心地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和说话。她主动联系该案被告人亲属,为双方搭建和解的桥梁。另外,为了让这位母亲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她还联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为这位母亲做心理辅导。她协助经办检察官依法为她申请了3万元司法救助金,缓解其生活困难。

经过与经办检察官一同多次回访和心理疏导,这位母亲感受到了检察官的真心与诚心,心里非常感动。最终,在各方的帮助下,她放下心结,重新融入社会,甚至乐意配合检察官参加一档有关精神病人的法治专题电视节目。

从“对牛弹琴”到说话“接地气”

接访那位中年妇女的时候,肖雅菁已在控告申诉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具备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基本经验。而刚上岗时的她,可以说是完全“不得法”。

2012年,肖雅菁从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考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与其他许多初到检察院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样,肖雅菁也怀揣着一个公诉梦,梦想做一名在法庭上伸张正义的公诉人。不过,最终她被分配到相对陌生的控告申诉检察科。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的控告申诉检察业务量很大,最近两年,仅接待来访群众就达到2300余人次,受理信访案件500多件。

“一开始来到这里完全不适应。”她抿着嘴巴回忆,从学生到干警的转换,在接访岗位上最为明显。“刚工作时还是大学毕业生,觉得要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回答他们,但我说了半天,发现与这些群众找不到共鸣,仿佛‘对牛弹琴’。”

慢慢地,肖雅菁琢磨出来了:对待控告申诉的群众,除了要有好的工作态度外,最需要学习群众语言。“来到这里的群众,往往不是需要你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回应他们,而需要你用他能听得懂的语言跟他说话,需要你跟他们有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你才能解开他的心结”。“你要把专业知识全部融入到生活语言中,把整个人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感受对方为什么会有怨恨、为什么不能理解司法机关作出的处理结果,必须要将心比心”。

尤其是接触过老上访户后,肖雅菁更加坚定了“工作方式必须得变一下”的信念。

“其实上访多年的人,他们来这里真的都是有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案子已经处理了,但心里没法接受,案子过去很多年了没人可以帮他们说通道理,他们才来上访,因而需要我们做的主要就是安慰开导。”肖雅菁说。

“将心比心”让法律更有温度

在邓某奥司法救助案中,邓某奥两兄弟是湖南籍的未成年人。邓某奥的父亲在广州市白云区的工地上打工,一天酒后斗殴,死了。但当时的证据不够充分,无法认定邓某奥的父亲是被犯罪嫌疑人打死,广州市白云区检察院作出了对犯罪嫌疑人不予批捕的决定。

母亲早亡,父亲又去世了,两兄弟中一个还在湖南老家读初中,靠着父亲往家里寄钱读书度日。

在白云区检察院的控告申诉室里,兄弟俩哭成一团:“我父亲就是晚上死的,大家都看到他们打架了,为什么你们不批准逮捕凶手?”

肖雅菁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一遍遍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法律规定、事实证据认定以及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原因。听了肖雅菁的专业解释,两兄弟逐渐平静下来。

当然,也有些情绪非常激动的群众。肖雅菁目睹过一位中年女性因情绪激动,手拍桌子太用力,手镯碰到桌子后断裂,手腕出血。肖雅菁见状,急忙叫来正在办案的法医止血。还有些群众,因情绪激动在接访现场破口大骂,有位群众自称被恐怖分子盯上前来求助,还有位自称某国公主的群众前来上访,令肖雅菁哭笑不得……常年身处与基层群众对接的一线“窗口”,肖雅菁受了许多委屈,也见证了太多人间冷暖。

纵然如此,她对待上访群众总是真心相迎,真诚接待,令来访者倍感亲切。一些群众还幽默地称她为“宽心丸”。

在参与办理“跨界联盟”、“盛融在线”、“山西运城果品”等多个重大集体上访案件过程中,肖雅菁认真负责地审查每一起案件,通过坚决纠正司法错误或瑕疵来解决法律问题,树立检察监督权威。在她看来,“通过在接访中换位思考来展示司法为民的诚意,将心比心地做好释法说理工作,才能让法律更有‘温度’”。

THE END
1.高质效办案,让宪法光辉温暖心田法律新浪财经编者按 宪法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在民事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映射。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以宪法为遵循,聚焦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通过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将宪法精神具象化于所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中,为公民基本权利筑牢坚实防线,让每一名案件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宪法的光辉。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04/doc-incyfwzc0983424.shtml
2.国家宪法日检察官带您感受宪法的温度与魅力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 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新时代新征程 检察机关准确把握历史方位 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维护公平正义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以法治力量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接下来 请跟随检察官 一起来感受 检察工作中的宪法温度与魅力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47863
3.中国民主建国会江西省委员会会员心声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律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律师自觉遵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等从业基本要求,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于我而言,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律人,这是我踏入律师行业的初心,也是我作为一名律师的自我要求,更是我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https://www.mjjxsw.gov.cn/art/2024/8/29/art_41353_4993717.html
4.陈燕萍:扎根司法领域30年让法律有温度陈燕萍:扎根司法领域30年 让法律有温度 陈燕萍带青少年参观法院。资料图片 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记住了这张笑脸。一位平凡朴实的中年女性,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和春天般温暖的微笑。代表中国法官的陈燕萍精神,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 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9/id/3506252.shtml
5.手杜爱萍:希望我的学生都成为有温度的法律人“我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杜爱萍在获评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后说道。 杜爱萍是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云南省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昆明市呈贡区第四届人大代表。多年来,杜爱萍立足讲台,面向社会,培育万千法律学子,走在法治志愿服务最前列,努力让法治之光照亮妇女儿童https://www.ynnu.edu.cn/info/1102/30143.htm
6.“宪”启民心,“法”有温度!这场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了最基层12月2日上午,贺州市司法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贺州市分行等有关部门到八步区信都镇北津村开展“宪法进万家 北津新风尚”宣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走进日常生活,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宪法意识,进一步做好法治促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http://www.gxhzxw.com/html/226/2024-12-02/content-115191.html
7.美国总统拜登能赦免其子是否说明美国法律是有温度而不是冰冷死板现在很多事儿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张三做了ABCDE五件事你怎么评价 你得先说张三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要不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20504409/answer/47342231426
8.李君:在法律的温度里实现人生的信念做一个能温暖他人的律师,离不开一个有温度和力度的团队。李君作为高级合伙人的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始创于1995年,系省直属大型综合性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是国家司法部门批准成立的海南最早的从事国内外经济法律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大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首批取得司法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的律https://www.ftpol.com/news/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