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题(十三)公共课百分自考网

1、理想信念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推动人生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力量,是因为它具有()

B.实践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

2、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会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段话说明()

A.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行为规范

B.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状态

A.自发性

B.趋同性

C.曲折性

D.偶然性

4、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以这种方式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矛盾实质上是()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B.以理想来肯定现实

C.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D.以现实来肯定理想

5、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把中国疆域内众多的大小民族凝聚在一起,把亿万中华儿女牢牢地吸引在中国大地上,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

A.爱国主义

B.民主主义

C.集体主义

D.理性主义

6、我们应该树立的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B.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C.极端个人的人生目的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7、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以人类的幸福”为主要指针,就是为人类谋幸福,为人民献身,这是人生的()

A.境遇

B.社会价值

C.自我价值

D.自然生命活动

8、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提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

B.“天”的意志、“神”的启示

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9、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

B.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D.沟通功能和辩护功能

A.共产主义

B.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A.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B.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D.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2、“慎独”是我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下列叙述中体现了“慎独”要求的是()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D.遵纪守法的要求

A.正真无私的要求

B.忠诚守信的要求

C.勇敢进取的要求

D.勤劳节俭的要求

15、从业者在职业劳动中,严格履行合同约定,讲信誉,不欺人,不弄虚作假,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B.诚实守信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A.专业排他性

B.平等互爱性

C.生物本能性

D.强烈持久性

17、“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其中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是“四有”中()

A.有理想的要求

B.有道德的要求

D.有文化的要求

A.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B.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要求

19、下列选项中符合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是:()

B.重程序轻实体

C.重实体轻程序

D.权利义务相统一

A.证据形式广泛,具有任意性

B.证据的收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D.证据可以由律师凭借丰富经验主观推断而来。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D.制裁作用

A.判决书

B.裁定书

D.法律原则

A.《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4、在我国,有权进行审判解释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各级人民检察院

25、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司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监察机关

D.社会团体

A.赔偿损失

B.排除妨碍

C.劳动教养

D.没收财产

A.人民主权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28、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A.外商投资企业

B.全民所有制经济

D.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29、在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作为犯罪分类依据的是()

B.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A.不服诉讼处罚的

B.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

D.行政机关奖惩其内部工作人员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A.社会主义荣辱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2、根据人们社会生活的领域,可以将理想信念划分为()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C.开发社会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

A.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35、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有()

B.功利性和目的性

D.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A.是对个人行为的限制

B.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D.依靠国家强制力量的保障

37、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下列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B.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

D.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中享有检举、控告权利

A.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B.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C.以习惯法为主成文法为辅

D.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39、法律遵守是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这包括()

A.保护合法行为

B.制裁违法行为

C.进行法律编纂

D.加强法律监督

A.《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权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2、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44、简述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的关系。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A

6.D

7.B

8.D

9.C

10.D

11.D

12.D

13.C

14.C

15.B

16.A

18.A

19.D

20.B

21.A

22.C

23.B

24.A

25.A

26.D

27.B

28.B

29.A

30.D

31.ABCD

32.ABCD

33.ABCD

34.ACD

35.ACD

36.BC

37.BCD

38.ABD

39.AB

40.ABC

4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43、为什么公民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隶属不同的范畴;

45、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46、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2)顺境和逆境,对不同的人来说,并不是均等的。

(3)在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①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坦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或者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②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同样的目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但是,逆境对人生又是一种磨炼,它可以使人更多地思考人生、磨砺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4)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①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更不等于没有困难,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并终身勤勉,才能在顺境中不断奋进和成长。②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相反,如果一遇逆境,就悲观失望,既无坚定信念,也无顽强意志,更不主动去作准备,终日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虚度光阴,结果只能每况愈下,成为环境的奴隶。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就是要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意识。

(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践行,要做当荣之事,拒之辱之行,践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

THE END
1.法则纷呈剖析法律法规的奥秘一、法则之源: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公民权利和义务得到平等保护,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事 法以及国际私法等几个主要类别。 二、宪政之基:宪法的重要性与作用 宪法是国家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37678.html
2.我来告诉你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让小明带你一探究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law,它规定了国家政体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国家机构以及各级政府职权范围,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宪法是最高层面的法律,是其他所有法律和行为准则的基础。 行政 法規 行政 法規通常由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现行有效的行政程序制定出来,用于管理具体事务,比如税收政策、环境保护措施等。这类 法規往往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27327.html
3.法律法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范围。 首先,从顶层结构来看,我们有宪法。宪法是最高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基本权利与义务等。这一层次最为核心,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hua/399887.html
4.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层次结构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然而,这些法律法规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就在于它们的多样性和精细化管理。 首先,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例如,西方国家以宪法为基础构建了复杂而完善的立法体系,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历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1303.html
5.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宪法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也为宪法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当代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https://www.cqrd.gov.cn/web/article/1313077066799390720/web/content_1313077066799390720.html
6.法律部门有哪些分类二级建造师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构成。按法律部门分类可分为以下七类: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233网校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https://www.233.com/jzs2/zhishiku/190/202312/28151506295290.html
7.综合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3.我国法律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 (四)法律的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实体法和程序法 3.根本法和普通法 4.一般法和特别法 5.国内法和国际法。 6.公法和私法。 第二节 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https://www.51test.net/show/1188223.html
8.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一、划分部门法的标准:①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②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是划分部门法的第二位的标准. 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9.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概念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法律关系2.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七大法律部门: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https://blog.csdn.net/m0_56501550/article/details/125030604
10.法理学试题库8、一般情况下,我国法律不具有溯及既往力。(?) 9、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法得体系”或简称为“法系”,就是指由一国现行得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得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得一个呈体系化得有机联系得统一整体。(×) 10、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所调整得社会关系存在着交叉与重叠。(?) 三、单项选择https://www.360docs.net/doc/0d751265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4.html
11.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7大类) 部门调整关系包括的主要法律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宪法、6个相关法 民法商法 ■三类主体间(平等主体) ☆公民间 ☆法人间 ☆公民与法人间 ■两类关系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民法通则 ■合同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21/20/34152255_715183555.shtml
12.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C.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D.行政相对方 A B C D 19.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___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A B C D 20.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有权制定行政法规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13967
13.《法理学》第三章法的制定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2.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这个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1189143.html
14.统计局公布2016年2季度和上半年我国GDP初步核算结果季度GDP数据的国内用户主要是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行业协会、媒体以及社会公众。此外,国家统计局定期向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提供中国季度GDP数据。 2.季度GDP核算方法 2.1 分类体系 在季度GDP核算中,行业划分依据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并采用https://news.cctv.com/2016/07/16/ARTIKEtkoJA8yeIqoMEujsW51607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