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垃圾分类产业链;垃圾分类发展历程;垃圾分类市场现状;垃圾分类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垃圾分类通过将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率,最大限度地保证垃圾处理的正常运行和控制环境污染情况,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此外,垃圾分类还能减少可回收垃圾造成的污染现象,对这些可回收材料进行循环利用,保证了资源的可再生,既能提高垃圾的经济和资源价值,又能降低土地资源的消耗。
垃圾分类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指垃圾生产及垃圾收集运输设备制造,其中垃圾生产是指居民、企事业单位等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垃圾,是垃圾分类产业链的起点;垃圾收集运输设备制造涉及到垃圾收集设备、垃圾转运设备的制造,以提高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效率。中游是环卫,包括垃圾分类、垃圾收运和垃圾转运三个环节。下游是垃圾处置,包括焚烧、填埋、堆肥和回收利用等。
二、产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外卖、快递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生活垃圾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23年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增至2.64亿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加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存量约70亿吨,生活垃圾已经给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既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还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坏境。通过减量、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在垃圾处理方面,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和焚烧两种,其中,卫生填埋方式具有处理成本低和技术相对成熟的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垃圾焚烧方式则具有处理速度快和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当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环保、节能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主题,我国正不断加快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建设,从而有效处理生活垃圾。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同比下降18.08%至444座,主要原因是运营过程存在管理不规范问题,造成压实度不够、接纳不规范垃圾等;垃圾焚烧厂数量同比增长17.32%至684座,主要是垃圾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垃圾焚烧发电厂数量大幅增加。
三、发展趋势
1、促进垃圾分类技术创新,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渗透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各行各业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的改变,垃圾产量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食品浪费、包装材料的使用等因素都对垃圾产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在科技的推动下,如何对这些生活垃圾分类并将其合理利用尤为重要。首先,加强生活垃圾再利用技术创新,对产生量大、可再循环利用的垃圾开展技术研究,并为低价值废弃物等“垃圾”资源高值化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探索新的利用路径。其次,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渗透和运用,并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信息管理体系,持续提升我国垃圾分类收集效率和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垃圾分类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创新,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和精度。
2、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不断增强,垃圾处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我国垃圾分类需要政策引导及法律约束为后盾,从而形成普遍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共识。借助政府宣传力量、财政资金等手段,不仅能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推广,还能使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保障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
垃圾处理作为垃圾分类产业重要的下游领域,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引导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垃圾处理技术有望从单一处理转向多元化处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生活垃圾成分较为复杂,具备有机物含量大、含水率较高、热值低、可回收物含量少等特性,采用单一的处理技术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处理要求。因此,结合填埋、焚烧、堆肥等多种处理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同时也有望成为未来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
《2024-2030年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垃圾分类行业其他重点城市发展分析,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典型企业发展分析,2024-2030年中国垃圾分类投资分析及前景趋势预测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