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诉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法律适用问题浅析

一、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程序性法律适用

二、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民事关系定性的法律适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八条“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适用法院地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第十七条“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参照适用本规定。”的规定,涉外、涉港澳台诉讼案件民事关系的定性应适用或参照适用法院地法律,由我国法院管辖的涉外、涉港澳台诉讼案件即应适用我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定性。

同样的,由我国法院审理的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也应依据我国法律认定涉外民事关系的性质,例如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再134号民事判决书[1]中,法院即根据前述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认定双方当事人纠纷性质为定金融借款合同及涉港担保合同纠纷。

三、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准据法的法律适用

(一)当事人约定优先

依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条“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适用的法律。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依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第六条第一款[2],当事人可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协议选择或者变更选择适用的法律。

2.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或损害我国公共利益

3.当事人不能提供已选择法律的,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二)当事人无约定时的法律适用问题

1.特征性履行与最密切联系地原则

依据现行有效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一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的规定,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应根据特征性履行与最密切联系地原则确定适应的法律。这一规定给了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结合合同签署地、履行地、当事人所在地以及被担保的基础债权履行地及法律适用等均在境内或为境内法律为由,直接认定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例如: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8)最高法民终20号民事判决书[10]中,最高人民法院结合案涉借款、担保关系中,主合同当事人即出借人与借款人住所地均在中国内地,《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的签订地、履行地也在中国内地,认定与《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为中国内地法律。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21)京民终508号民事判决书[11]中,法院认为“《合作协议》《委托保证合同》均约定了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法律)作为处理合同争议的准据法,其余合同均未对法律适用作出明确约定。结合系列合同的整体性以及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内地法律应当作为处理本案争议的准据法。”

2.法律无法查明外国法律的,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同样,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条、《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第十五条等规定,即使法院根据特征性履行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适用国外法,若不能查明外国法律或者该国法律没有规定的,仍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3.适用保证人住所地法律

另外,笔者也注意到,2005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以下简称南京会议纪要)第56条、2007年08月0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涉外民商事合同纠纷法律适用规定,已于2013年4月8日因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相冲突而被废止)第五条均规定应根据“保证合同,适用保证人住所地法”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或特征性履行地法律。虽《涉外民商事合同纠纷法律适用规定》已经失效,但考虑《南京会议纪要》仍有效,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仍可参照《南京会议纪要》确定最密切联系或特征性履行地法律[12]。另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于2018年9月13日作出的(2017)沪0115民初58061号民事判决书[13]中,法院也仍适用前述规定认定适用保证人住所地法。

笔者认为,保证人住所地并不能完整体现合同履行特征,且结合《南京会议纪要》第56条、《涉外民商事合同纠纷法律适用规定》第五条亦均规定“上述合同明显与另一国家或者地区有更密切联系的,适用该国或者地区的法律”,仍应结合合同履行、合同签署、各方当事人住所地、被担保债权履行地及法律适用等综合确定应适用的法律。

(三)区分不同法律关系法律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前述准据法法律适用仅是针对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内容等的审理规范,在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纠纷案件中往往还涉及保证人行为效力的确认问题。依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第十一条“案件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涉外民事关系时,人民法院应当分别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的规定,对于涉外、涉港澳台保证合同保证关系与保证人行为效力等涉及的民事关系应分别确定适用的法律。

依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二条“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除外。”的规定,自然人保证人行为能力的认定应结合具体情况适用保证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行为地法律。依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四条“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组织机构、股东权利义务等事项,适用登记地法律。法人的主营业地与登记地不一致的,可以适用主营业地法律。法人的经常居所地,为其主营业地。”的规定,公司保证人行为效力等涉及的民事关系应适用保证人登记地或主营业地法律。

[1]东方置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信用证欺诈纠纷再审民事判决书,2017.12.14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六条第一款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协议选择或者变更选择适用的法律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

第五条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七条当事人在合同中援引尚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的国际条约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该国际条约的内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排除适用、无需通过冲突规范指引而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条规定的强制性规定:

(一)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

(二)涉及食品或公共卫生安全的;

(三)涉及环境安全的;

(四)涉及外汇管制等金融安全的;

(五)涉及反垄断、反倾销的;

(六)应当认定为强制性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涉外民事关系的连结点,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认定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

[5]中国长城资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邓杰、张岳保证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20.06.30

[6]华侨永亨银行有限公司与成就纸品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区成就纸品包装有限公司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17.03.1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第十条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查明。当事人选择适用外国法律的,应当提供该国法律。

不能查明外国法律或者该国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通过由当事人提供、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的国际条约规定的途径、中外法律专家提供等合理途径仍不能获得外国法律的,可以认定为不能查明外国法律。

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提供外国法律,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合理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未提供该外国法律的,可以认定为不能查明外国法律。

[9]信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秦军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18.07.03

[10]重庆申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申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8.11.26

[11]北京安家世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与吉林省蓝宝石矿业有限公司保证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21.12.30

[13]龙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闰棵(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李占虹保证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18.09.13

THE END
1.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一些常委委员分组审议时提出 对“涉外民事关系”应界定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规定 当事人可选择适用的法律 明确法律适用原则 解决涉外民事争议 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 审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在婚姻家庭等方面就法律适用 http://www.npc.gov.cn/zgrdw/huiyi/lfzt/swmsgxflsyf/node_14074.htm
2.法律适用法是什么意思法律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解决纠纷的活动。应注意的是,仅就“适用”一词而言,它有时指司法机关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有时则泛指法律的实施和运用活动。在中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审判机关)。(1)法治原则。法律适用活动要严格依法进行,既包括程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62610970729151204.html
3.进一步优化法律资源配置着力提升我国法域外适用实效文章加强我国法域外适用,在法律上打赢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的阻击战,首先需要铸造法律利剑。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新需求,首次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并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战略高度,对立法方式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了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1-15/content-1611640.html
4.国际经济法网2011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中国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立法论走向解释论,从解决立法完善问题迈向解决司法适用问题。{1}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布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法律适用法〉的通知》(以下简https://ielaw.uibe.edu.cn/lfjy/8268.htm
5.我国仲裁及境外机构仲裁中的法律适用法院最终根据中国法律(而非中国香港法律)相关规定对仲裁协议效力做出认定。 又如,最高人民法院在成都七彩服装公司案[2]中认为,本案当事人虽然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所应适用的准据法,但在发生争议后,双方当事人一致认为应适用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故应视为当事人就确认仲裁协议http://m.haiwaimoney.com/nd.jsp?id=2003
6.跨境用工安排,适用中国法还是外国法?——涉外用工关系之境内法律有的判决认为,中国劳动法律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对劳动关系而言是强制性规定,因而在涉外劳动争议中(例如外国人受雇于境内用人单位,持工作证在境内工作,或中国人受雇于境内用人单位在境外工作),应直接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而完全排除具体冲突规范的适用,在事实上架空了《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三条[13](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cross-border-employment-issues-application-of-domestic-or-foreign-laws.html
7.法律法规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发文号】 法释〔2012〕18号 【颁布时间】2012-12-07 【实施时间】2013-01-09 【效力属性】 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12年7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2次会议、2012年9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9次会议通过http://criminal.yingkelawyer.com/ArticleView.aspx?link=1a61283fd7852be585535c8ad3f14412a36f03f204ebb160e29a6f93e817e398
8.的司法分歧及解决思路——《法律适用法》第24条实施的实证研究http://www.hanspub.org/journal/ds https://doi.org/10.12677/ds.2021.74025 我国涉外夫妻财产关系法律适用的司法分歧及 解决思路 ——《法律适用法》第24条实施的实证研究 杨世豪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10月21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29日 摘要 《法律适用法》第24条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Download.aspx?paperID=46777
9.在某涉外合同纠纷案件审判中,中国法院确定应当适用甲国法在某涉外在某涉外合同纠纷案件审判中,中国法院确定应当适用甲国法律。关于甲国法的查明和适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当事人选择适用甲国法律的,法院应当协助当事人查明该国法律B.该案适用的甲国法包括该国的法律适用法C.不能查明甲国法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90c22a7e73dcee15763fd249a91fd7d.html
10.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律师普法我国法律适用以下原则: (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三条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https://www.110ask.com/tuwen/6663311798226123546.html
11.我国冲突法中法律规避制度的流变适用及趋向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的最新法律规避制度虽不乏闪光点,但其将法律规避的主体限定在一方当事人可谓前所未有、世所罕见。法官适用该制度的要诀是无规避意图则无规避行为,相应的司法策略为“宁纵勿枉”,同时需要谨慎厘清其与“直接适用的法”和公共秩序保留制度http://www.sass.cn/109000/23267.aspx
12.2022上半年自考国际私法真题试卷分享15.某甲国公民经常居住地在甲国,在中国收养了长期居住于北京的中国儿童,并将其带回甲国生活。根据中国关于收养关系法律适用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收养的条件和手续应同时符合甲国法和中国法 B.收养的条件和手续符合中国法即可 C.收养效力纠纷沂至中国法院的,应适用中国法 https://www.eol.cn/ceici/235921
13.[渝粤教育]中国地质大学婚姻与家庭法复习题9.我国法律规定的结婚形式要件是() A.订婚 B.结婚登记 C.举行结婚仪式 D.财产公证 10.我国《婚姻法》规定的调解救助机制是() A.行政调解 B.司法调解 C.专业调解 D.人民调解 11.下列关于亲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亲系是亲属间的联络系统 B.亲系的划分不适用于配偶关系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004585
14.外国人在国内就业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导读:目前中国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是否适用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从这点上来看,持有就业证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与境内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即为中国境内https://www.64365.com/zs/115051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