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应知应会50问普法学法(知识库)

1.习近平法治思想最初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

答: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我们党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

2.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容是哪些?

答:“十一个坚持”,即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4.中国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答: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

答:“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的是什么?

答:全面依法治国。

7.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答:法治。

8.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答: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9.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

10.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11.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1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什么?

答: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3.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什么?

答: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什么?

答:建设法治政府。

15.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各地区各层级法治政府建设协调并进,更多地区实现率先突破,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6.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切实解决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突出问题;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模式和路径;坚持统筹推进,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推动、协同发展。

17.法治政府建设的几大任务是什么?

答:有九大任务:一是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三是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四是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是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六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七是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八是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九是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

18.最好的营商环境是什么?

19.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答: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20.什么是“放管服”改革?

答:“放管服”改革指的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管: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服:以优化服务服出便利和品质。

21.“放管服”改革“七张清单”是什么?

答:(1)网上办理事项清单;(2)当场办理事项清单;(3)承诺办理事项清单;(4)限时办理事项清单;(5)便民化服务事项清单;(6)从严监管事项清单;(7)就近办理事项清单。

2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答: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3.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公平竞争审查目的旨在约束政府行为,以确保今后政府出台的各种产业、投资政策,都要以不破坏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为前提。

24.什么是行政审批?

答: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25.什么是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答: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开展行政审批时,要求申请人委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开展的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有偿服务,包括各类技术审查、论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鉴证、鉴定、证明、咨询、试验等。

26.清理证明事项的目的是什么?

答:清理证明事项就是要求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之外,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不得向行政管理相对人索要证明。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就是要从根本上铲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

27.什么是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

答:权力清单制度,就是把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公共权力,以清单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责任清单制度就是在建立权力清单的同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对不按权力清单履行职权的单位和人员,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28.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9.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的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0.什么是地方政府规章?

答: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我市制定的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

31.地方政府规章制定程序是什么?

答:(1)立项;(2)起草;(3)审查;(4)决定;(5)公布。

32.什么是行政规范性文件?

33.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答:《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

34.什么情况下的重大行政决策草案不得提交讨论?

答:决策草案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机关讨论。

35.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由什么人员在集体讨论基础上作出决定?

答:由决策机关行政首长在政府常务会议、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36.什么是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答:决策机关违反《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造成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当及时作出决策而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应当倒查责任,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对决策机关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37.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是什么?

答:是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8.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39.什么是“双随机、一公开”?

答: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40.创新社会治理,优化公共服务的要求是什么?

答:(1)应当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全部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全面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在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等事项上脱钩;(2)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3)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41.如何处理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

答: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和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检察建议应当100%按规定回复。

42.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的情形有哪些?

答:(1)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能;(2)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3)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

43.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会被追究什么责任?

答:行政机关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的,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4.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哪些措施?

答:有五项主要措施:(1)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2)加强行政复议工作;(3)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仲裁制度;(4)加强人民调解工作;(5)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45.什么是行政复议?

答: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制度。

46.什么是行政诉讼?

答: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俗称民告官。

47.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有哪些规定?

48.如何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答: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法治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本地区本部门一年内发生多起重大行政违法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49.如何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答:(1)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2)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和考查。

THE END
1.民法典法律法规(精选5篇)在本人的建议稿中,直接规定了“法例”一节,恢复了我国民法典历史的中国特色。 民法总则规定法例,究竟应当规定哪些内容,先作一些比较法的研究。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法典的规定 1. 《法国民法典》关于法律适用规则的规定比较简明。第4条:“法官借口法律无规定、规定不明确或不完备而拒绝审判者,得以拒绝审判罪https://www.1mishu.com/haowen/196718.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不包括原哪部法律内容民法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39438648560834139.html
3.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在学习《中国法制史》是还要明确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只能是法制而不是国家与法。法制史是将历朝历代中国社会的法制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而非各个时期的法律内容,因而学习《中国法制史》更像是在学习中国历史,中国法制史不仅涉及文史哲方面的内容也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法学功底,否则学习过程中会很吃力。此外,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有哪些?法律法规电子版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大全2023整合了等劳动合同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刑法免费电子版文档。提供了最新修改版法律法规内容,可以为个人以及行业用户提供法律参考依据。比如:可以从《刑法》中学习到权威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从《劳动法》中了解劳务合同基本要求,提高劳工权益意识,正确维权。本站提供了相关法律http://www.downcc.com/k/falvfagui/
5.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第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一方面,从党的中央组织到基层组织,从领导干部到每一名党员,都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宪法法律设定的权力范围、确立的原则行使权力,切实提高运用宪法法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坚持依规治党,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以更https://www.xlgy.com/100/133/content_55697.html
6.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7.宪法考试复习提纲6篇(全文)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发展的必然结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主张和实践。宪法不仅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丰富了我国现行宪法有关公民宪法权利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强调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以及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了从整体人权观念和具体权利形态两个方面来突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g2qfkg4.html
8.浅谈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传统正是由于人们从伦理角度看待财产关系,而不是从个人权利的角度看待财产关系,使得中国古代的法律关于财产权的制度很不发达。无怪乎梁漱溟说:“中国法律早发达到极其精详地步。……但各国法典所致详之物权债权问题,中国几千年却一直是忽略的。盖正为社会组织从伦理情谊出发,人情为重,财物斯轻,此其一。伦理因情而有义,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7012761159.html
9.民法典的法律条文范文同时,这种逻辑上的矛盾在《民法通则》也有体现:《民法通则》中规定了无过错责任条款,而无所顾忌这种条款与形式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之间的逻辑矛盾,是因为中国法律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实用的道德主义——尽管法典中并未明确说明。这种实用道德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优先考虑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贯彻抽象原则,因此法律很自然地承认现https://www.gwyoo.com/haowen/18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