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法检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认定

近年来,社会中出现的许多正当防卫的案例,譬如“昆山龙哥案”、“于欢辱母杀人案”、“涞源反杀案”等等之类的,对于这些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比较难认定,对于我们事业单位的考试来说,正当防卫的认定也是一个比较难的点,往往会以案例题的形式来考查大家对于正当防卫的判断,所以,我们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关于正当防卫如何认定的问题。

一、知识点讲解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1.知识概念

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从概念中不难看出,正当防卫的本质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

2.知识讲解提炼

一般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1)防卫起因: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包括犯罪与违法。

“现实性”,即客观上真实存在不法侵害行为,而非主观臆测。主观臆测会构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指客观上并无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而进行的“防卫”行为,即为假想防卫。假想防卫的处理原则。假想防卫属于事实认识错误问题,不成立故意犯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成立过失犯罪;没有过失,则属于意外事件。

故意犯罪。行为人故意针对明知是合法行为进行反击的,不是假想防卫,成立相应的故意犯罪。

例如,甲犯罪后逃跑,因身上有血迹,甲被便衣警察程某盘查。程某上前拽住甲的衣领,试图将其带走。甲怀疑遇上劫匪,与程某扭打。甲的朋友乙开黑车经过此地,见状停车,和甲一起殴打程某。程某边退边说:“你们不要乱来,我是警察。”甲对乙说:“别听他的,假警察该打程某被摔成轻伤。本案中,甲、乙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其行为属于假想防卫,不成立故意犯罪;由于程某表明其系警察,甲、乙应当预见不存在不法侵害,故主观上有过失,过失导致轻伤的,不成立犯罪。

只有当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才可能减少或者避免不法侵害,防卫行为才具有正当性。

防卫不适时。即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进行所谓“防卫行为”的情形。防卫不适时包括事前加害(事前防卫)与事后加害(事后防卫)行为,可能成立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或者意外事件。

易混案例:老张与其妻发生争吵,隔壁老王过来劝说。张转而辱骂老王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水果刀欲刺老王,老王起身逃跑,张随后紧追。老王的长子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张的颈部打了一下,将张打昏在地上。老王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张的头部猛砸数下,致张死亡。本案中老王的行为属于事后加害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而老王儿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易混案例:宋某持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王某将宋某推倒在地致其昏迷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之后将宋某杀死的行为属于事后加害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在我们的考试中可能会出现防卫装置的问题,关于防卫装置,事先设立防卫装置的,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结局:

如果防卫装置本身危害公共安全,则为法律所禁止,成立相应犯罪(如私拉电网,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如果防卫装置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发挥作用制止了不法侵害,并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成立正当防卫。例如,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就属于正当防卫。

如果没有不法侵害存在,该装置导致无辜者伤亡的,设立防卫装置的行为所造成的风险应由设立者承担,设立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可能成立过失犯罪或者意外事件。

(3)防卫意图:具有防卫的意识。

首先,防卫挑拨(即故意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不法侵害人的行为)原则上不成立正当防卫,因为该行为不仅具有犯罪故意,还具有违法行为。情敌,不服气,来山顶决斗,打不过,方山顶草丛里“别看你人高马大,你过来打我试试呀”

其次,相互斗殴中,斗殴双方的行为都不具有正当性,都不成立正当防卫(斗殴无防卫)。如果一方停止斗殴、求饶或者逃跑,或者一方手段突然升级而可能导致重大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有成立正当防卫的余地。如果双方客观上相互攻击,则要査明谁先攻击:先发起攻击的属于不法侵害,先遭受攻击的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如果查不清谁先发起攻击的,则应适用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认定双方都无罪。如果双方斗殴,导致对方轻伤的,由于轻伤承诺有效,故双方都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最后,偶然防卫(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法益的行为,但符合了正当防卫客观条件的情况)的情形存在不同的处理意见。例如,甲故意枪击乙时,乙刚好正在持枪瞄准丙实施故意杀人行为,但甲对乙的行为一无所知。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4)防卫对象: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防卫。

若针对不法侵害人以外的人实施,则属于伤害。比如老王殴打张三,张三防卫,无奈打不过老王,于是抓住老王的儿子一顿暴揍,张三构成故意伤害。

如果防卫行为客观上致使第三者伤亡的,如果主观上具有故意,则成立故意犯罪;如果主观上具有过失的,以过失犯罪论;如果没有过失的,则属于意外事件;如果符合紧急避险条件的,以紧急避险论处。

(5)防卫限度: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失

①“重大损害”。通常指重伤或者死亡,但不能认为只要导致不法侵害人重伤或者死亡就一定过当;如果只是导致不法侵害人轻伤结果的,不可能成立防卫过当。

这里的必要限度指的是正常人所能理解接受的程度,比如我给你一巴掌,你反手给我一拳,这属于限度内;但是我给你你巴掌,你把我的眼睛抓瞎了,这就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了。

③“没有明显超过”。其中“明显”属于规范的要素。如果只是轻微超过必要限度,不成立防卫过当。

(二)防卫过当的处罚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上面所讲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为在防卫过当的情形中防卫人主观上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虽然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但其行为的客观危害性比其他犯罪行为小的多。

注意罪责形式。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罪名。防卫行为造成重伤、死亡结果,才有可能成立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成立犯罪,至少要求防卫人对过当结果具有故意或者过失;如果防卫人对过当没有故意或过失,不成立犯罪,属于意外事件。

(三)特殊正当防卫

2018年8月27日,江苏昆山龙哥反杀案。案件经过:当事人刘某和于某因行车问题引发口角导致冲突,刘某拿刀砍于某,最后刘某被于某反杀死亡,最终处理结果是于某属于特殊无限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里就涉及到防卫的一种特殊形式——特殊正当防卫

概念: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特殊防卫那里,是对人身的暴力犯罪,即具有导致死亡或者严重重伤(一般重伤不算,例如砍掉大拇指)的紧迫危险,而不是财产。

以上就是关于正当防卫的认定问题,大家要牢牢掌握正当防卫的几个构成要件,根据具体不同的案例来判断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THE END
1.如何准确界定和适用正当防卫–重庆长安网2020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一些正当防卫典型案例的相继发布,为基层办理刑事伤害类案件提供了范例和指引,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笔者从正当防卫的概念、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存在的https://www.pacq.gov.cn/archives/193196.html
2.《人民法院报》:不应将是否存在伤害的故意作为区分正当防卫和相互近年来,如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条款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热议的话题,笔者认为应当在重新审视“互殴”概念的基础上审慎地界分相互斗殴行为和正当防卫,进一步明确正当防卫的适用规则。 一、互殴行为的涵摄范围应当实质性限缩 “互殴”并非规范的法律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NDk3MjQyNw==&mid=2247496918&idx=3&sn=bee21412746a4775a3f7df9552ffc567&chksm=fa328cd043da4d6b0472fe01f9cfbec2c888014fb889bfbac50ddcc31f0303f2726f6917450d&scene=27
3.什么是正当防卫,有哪些必要的限度?1、对正当防卫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从以下几点把握:  1.1、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公民在面对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均有权对不法侵害予以必要的损害。正当防卫作为公民的权利,并不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即使在公民有条件躲避非法侵害或求助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433823568056029&wfr=spider&for=pc
4.正当防卫的概念(刑法对正当防卫的定义)法律常识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正当防卫的概念的一些知识点,和刑法对正当防卫的定义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怎么才叫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在自己身体就要受到他人的暴力侵害时,为避免侵害而采取的防御措施。https://www.kstnjscl.com/flcs/226790.html
5.昆山砍人案引法律概念争议正当防卫到底咋界定?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31日电(杨雨奇)连日来,发生在江苏昆山街头的一起刑事案件成为舆论焦点。当事双方冲突过程中的“反杀”引发网友、媒体乃至法律界关于“正当防卫”话题的争议。那么,到底如何区分防卫的“正当”与“过当”? 图片来源:江苏省昆山市公安局官方微博 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7UUHbvyMd5JswLx0Unux180831
6.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刑法中正当防卫概念之比较研究【摘要】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特区)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概念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着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地刑法是从正当防卫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权利的角度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规定的,而香港刑法则是将正当防卫视为在紧急情况下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加以规定的。因而内地刑法对正当防卫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9.html
7.正当防卫概念和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正当防卫概念和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 导读: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应该符合四个条件: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3、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4https://www.64365.com/zs/695178.aspx
8.法律解释的概念与方法扩大解释案例《于欢案中的正当防卫法理学(2018) 法律解释的概念与方法 扩大解释案例《于欢案中的正当防卫》.docx,NUMPAGES1 扩大解释——于欢案中的正当防卫 案例 山东聊城的青年于欢在面对讨债人员辱骂、非法拘禁等不法侵害时,用一把水果刀刺向了对方,4人受伤,其中一人死亡。一审判决中,于欢以故意伤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119/6112202112003052.shtm
9.论正当防卫制度(精选6篇)【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它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超过明显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条件以及防卫过当等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并阐述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由此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mrufiwf.html
10.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12篇(全文)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定义中规定防卫必须是“正在进行”, 那么如何理解“正在进行”这个概念, 遗憾的是目前为止, 对“正在进行”这个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法律学者对这一概念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大部分学者也认为应当以具体行为和客观状况作为标准来判断“正在进行”这一状态, “正在进行”是一个马上发生, 或已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v2hbsid.html
11.防卫过当及其界定标准初探一、防卫过当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一)不法侵害的存在 不法侵害的存在即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它是正当防卫的基础条件也是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12/id/388660.shtml
12.《中国法学》文摘·2018年第4期2.法律概念 环境与环境权在宪法、民法和环境法中的基本内涵是大体一致的。环境法和民法上的环境概念和范围,以宪法规范为依据,并进行了具体化,但均指向同一概念内核。 (二)有效沟通 1.公法与私法沟通 公法和私法的合流是20世纪以来法律体系发展的主要表现。宪法上的环境利益兼具公法、私法和社会法属性;同时,宪法可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311.html
13.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张碧波再次,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一方面,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的人身或者财产的一种损害,在必要的情况下,正当防卫可能是一种合法的杀人行为、伤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的行为,法律不追究正当防卫者的刑事责任;同时由于正当防卫可能要造成某种伤害,因而它不是无条件、无限度的,公民在行使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7541
14.谈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区别运用正当防卫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行为,然而从民法与刑法上分析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首先民法与刑法在处理侵权和犯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就“正当防卫”的“正当”行为存在不同的限定,由此便出现了正当防卫在民法与刑法中的区别运用。文章围绕正当防卫,分析了其在民法与刑法中的区别运用。 https://www.yjbys.com/bylw/faxue/97147.html
15.刑法视野量刑法学网如果不深入到正当防卫的本质问题,我们就无法理解西方学者为什么要去辨析正当防卫到底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免除违法性或犯罪性的正当理由(Justification)还是作为不予归责的宽恕事由(Excuse),更不可能发现正当防卫制度背后潜在的特定意识形态⑤及其国家学说。只有把政治哲学引入到具体的法律思考中,只有把特定的意识形态及其国家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fsy/247487.htm
16.2024年法律对正当防卫的界定是怎样的?法律风云榜导读:正当防卫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公民在合法权益遭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采取必要且适度的反击行为,以防止或减轻侵害。法律对正当防卫的界定具有严格的条件和限制,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个人合法权益。 法律对正当防卫的界定是怎样的? 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必须存在现实、正https://www.maxlaw.cn/top/20240325/11030293306513.shtml
17.昆山事件属正当防卫该案对关注案情的公众及其法律认知有何意义?昆山宝马男遭反杀案,定性为正当防卫,这在中国司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一是它表明,在落实正当防卫法律规定时,更为侧重于受攻击者对危险的判断,尊重他临场的可以解释的应急反应,即主要依据从受害者的角度看到行凶者下一步可能加害行为的致命程度来判断,而不是从行凶者事后可能的脱罪狡辩来判断。比如行凶者拿枪顶https://weibo.com/p/2313474279749320046533/wenda_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