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乱公共秩序属于什么行为类别

扰乱公共秩序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公共秩序具体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内容。

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公共秩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主要是指法院在依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作准据法时,因其适用的结果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基本道德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拒绝或排除适用该外国法的一种保留制度。

国内公共秩序与国际公共秩序之分。援引公共秩序制度不应与他国主权行为相抵触,也不应与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一贯持肯定的态度。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重要行为准则;法律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依据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维护公共秩序,既要依靠道德规范,也需要法律规范的制约。然而最重要的仍是人们正确的道德观,这能够帮助人们增强遵守法律的概念,从而使维护公共秩序得到真正的实现。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人员提出申请,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同意后,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法律快车提醒您,在刑事拘留期间,犯罪嫌疑人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近亲属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父母、配偶、同胞兄弟姐妹、子女)均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THE END
1.法律是什么法律是什么 诗酒独酌 2023-12-02 13:45:56 免费咨询 一、法律的定义和内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旨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具有以下特征:1. 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2. 权利和义务:法律规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基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23565659
2.《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一至六章)(法律的概念)书评五、法律作为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1)崭新的起点首先,哈特简述了奥斯丁理论的失败之处:无法说明发出命令者也要接受命令、存在无法被解释为强制性命令的法律、存在起源模式不同于命令的法律规则(习惯)。哈特进而总结道,奥斯丁理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通过命令、服从、习惯和威胁等概念的组合,难以产生规则的观念,而没有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801313/
3.梁灯:解读哈特《法律的概念》――从两个核心概念的中文翻译开始如今学界在讨论哈特法律思想时,对两类规则的中文名字基本上是采用以上诸位学者的提法。这样,不同的称谓,一来容易构成讨论沟通的障碍,二来更严重的是引起人们,特别是初学者,对哈特法律思想的误读。本文将在以下部分说明笔者在阅读《法律的概念》中译本及参考相关中文资料后对该书内容的不解。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19/10/641126_62148422.shtml
4.初级会计+第一节法律基础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2.法律的概念 狭义 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广义 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http://bang.api.duia.com/duibaApp/appViewTopic?topicId=2056
5.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第一节 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2.法律的概念狭义: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http://www.njccc.cn/layout/Detailedwx.asp?Numbered=2474
6.综合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 法律概述 (一)法、法律的概念 1.法的概念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法律的概念 从形式上讲,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与“法”的含义相同,即指“法”的整体,泛指国家的全部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仅指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在https://www.51test.net/show/1188223.html
7.法律与我们同行教案(精选8篇)1、法律是什么呢?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十类主要部门法为: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劳动法、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军事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lrs20tm.html
8.论法律原则的性质及其适用———权衡说之批判与诠释说之辩护/王近些年来,我国法理学加强了法律原则理论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主流学说———法律原则适用权衡说。然而,该学说对法律原则之性质的理解并不准确,并由此导致了其在法律原则适用主张上的错误。我们可以在避免这些缺陷的基础上重构法律原则适用理论———诠释说。诠释说认为,法律原则是包含诠释性概念的共享规范,其应当通过https://cpcivillaw.dlmu.edu.cn/info/1017/1711.htm
9.哈特的第二性规则初探1.仅具备“义务要素”的法律规则体系及其缺陷 哈特在论述其第二性规则的内容之前,首先提出了所谓“第一规则”的概念。哈特指出:“当人们对遵从某规则的一般要求是持续且强烈的,而且对那些违反或有违反之虞之人所施加的社会压力是强大的时候,我们会将此规则当作科予义务的”⑥这便是哈特所提出的第一规则。我们从第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524/18213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