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军队文职笔试《公共科目》真题及解析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公共知识和岗位能力两个部分,共110个题,总分100分

2.必须在答题卡上面答题

3.题型分值分布:

公共知识:单选50×0.5+多选10×1.5=40分

岗位能力:言语15×1+判断10×1.5+数量10×1.5+资料15×1=60分

第一部分:公共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一古训所体现的哲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B.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C.事物的功能会影响和制约其机构

D.要善于把握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

2.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

A.维护世界和平

B.热爱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C.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D.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3.“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句话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方面。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4.下列选项中()是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A.危害行为

B.犯罪动机

C.犯罪目的

D.危害后果

5.在20世纪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不包括()

A.薛定谔

B.牛顿

C.狄拉克

D.玻尔

6.我国的军事法律由()制定

A.中央军委

B.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7.首次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的文职人员,聘用到初级岗位的,根据学历确定为十三级至十一

级,其中,具有()学历的,确定为十二级

A.大学专科

B.大学本科

C.硕士研究生

D.博士研究生

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重大问题

A.全面加强经济建设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9.生产关系总和是指()

A.生产、分配、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总和

B.生产、分配方面的经济关系总和

C.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总和

D.生产、分配、交换方面的经济关系总和

10.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这表明法律具有

A.国家强制性

B.国家意志性

C.普遍性

D.规范性

11.文职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应当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坚持()的原则

A.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公平择优

B.选聘政治合格的尖端人才

C.公平公正公开

D.统一考核、统一分配

12.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执行的语言是()

A.机器语言

B.高级语言

C.模拟语言

D.符号语言

13.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

A.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B.自然人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D.自然人的民事法律行为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领导,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保卫人民和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国防部

C.中国人民

D.国家主席

15.“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

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

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

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段话主

要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杰出人物的作用离不开时代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加速作用

D.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人合力

16.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田会议: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问题

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的军事路线

C.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D.洛川会议:决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

17.文职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时,应当(),应当遵守有关着装和军容军纪的规定

A.着训练服、佩戴文职人员胸标

B.着训练服、佩戴单位臂章

C.着军队统一式样的文职人员服务,佩带单位臂章

D.着军队统一样式的文职人员服装,佩带文职人员胸标

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

A.强大生产力的根源

B.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C.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D.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9.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要方面,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独立自主

B.互利共赢

C.多元平衡

D.双效安全

20.就货币的起源来说,货币是:

A.在商品没有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

B.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C.由少数经常交换商品的人发明的

D.由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21.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是:

A.故事杀害被继承人未遂

B.故意杀害其他继承人

C.遗弃被继承人

D.虐待被继承人

2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标准不包括:

A.公有制资产是否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是否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所有领域和行业是否比非公有制有量的优势

D.国有经济是否对整体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A.成反比

B.可能成正比,也可能成反比

C.无关

D.成正比

2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我国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十分之一河北华图本文标签:(编辑:admin)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河北总部: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大街88号广友大厦6层(十七中南区对面)

THE END
1.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李洋桥 【摘要】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而法律制度则作为文明的重要部分,伴随着中国文明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绵延至今。从夏商周到近现代,随着朝代的更替,政权的更迭,各个时期的法律也相应的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中国法律在中国文明的各个具体时期的发展历程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112/544921.shtml
2.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从中国法律发展史的眼光来看,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立是伴随着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而渐次展开并逐步完成。在近代中国法学体系中,中国法制史学是一门最早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法学基础学科。可以说,从中国法制史学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管窥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大体路径。这似乎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法史学是法学学科的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3.莫纪宏:“公民”概念在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发展在个人获得宪法上的"公民"法律身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从从属到平等、从不清晰到非常明确,"公民"概念使得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为"公民社会"、"法治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宪法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公民"概念在宪法文本中的体现及特征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080.htm
4.[石树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真理,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事业的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选择的必然产物 https://www.yueyang.gov.cn/yyswdx/24389/24392/content_598256.html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
7.对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的透视与反思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文化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与冲突中展开的,并由此带来了西方法律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影响。我们可以说,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过程,也是传统法律文化迎接挑战、扬弃自身、进而实现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很显然,在中国传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01/id/285246.shtml
8.比较中美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及方向丁嫣律师律师文集比较中美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及方向 一、中国经济法的起源及发展 (一)中国经济法的起源 中国经济法是一部年轻的法律体系,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启动实施催生了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自此,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04758512104763606oo707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