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会议

由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以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葡萄牙国立米尼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共计8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

大会开幕式于10月20日上午举行,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洪波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晓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自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刘丹青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会长吴福祥教授分别致辞。

会议现场

李晓娟教授

马自力教授

刘丹青教授

吴福祥教授

洪波教授

江蓝生:《因声求字与因义求字——俗语词“硌硬”考》

蒋绍愚:《也谈文言和白话》

麦耘:《古三四等在韩国汉字音中的表现》

冯胜利:《论黄侃的发明之学与傅斯年的发现之法》

贝罗贝:《再论汉语言说动词的语法化》

戴庆厦:《景颇语一个半音节在汉藏语语音研究中的地位》

刘丹青:《吴江(同里)方言的允准义唯谓宾动词“让拉”及其由来》

黄天树:《甲骨虚词中有关时空观念的一些语法规则》

吴安其:《古汉语的屈折形态》

汪维辉:《〈京本通俗小说〉系伪书的语言学证据》

潘悟云:《音韵学方法的新思路》

张敏:《先秦至现代汉语“泛定语”与“准复合词”现象的区域类型学背景》

朱庆之:《“床”为何在中古从卧具专名变为坐卧具通名》

董志翘:《关于古代汉语大型辞书中“因误成词”词条的处理》

李如龙教授提交了论文《汉字的二重性论纲》,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由武汉工程大学张艳梅老师代为宣读论文。

10月21日上午大会进行分组讨论,60余位代表做了小组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材料等各个方面,对汉语通语、方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历时演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会议安排紧凑,组织有序、讨论热烈、争鸣不断,学术氛围极为浓厚。小组报告的学者及题目有:

第一组:

赵彤:《语言自迩集》O韵的舌齿音字

杨军:从中古语音变化论慧琳“熊”字的注音

李豪:结合古文字和文献用字谈“兕”“弟”“雉”等字的上古音构拟问题

李红:印欧语的变音(Umlaut)与汉语音韵学研究

谭翠:《思溪藏》本《大佛顶首楞严经音》与宋代语音

陈忠敏:浊声母气嗓音与低调

储泰松:唐代通语基础音系的转变

支建刚:谈谈“Z变调”

钟蔚苹:文白异读中的同形异读现象——以厦门、汕头、海口三点闽南方言为例

刘巍:从宁河话看冀鲁官话保唐片阳去的演变

周伟:日语汉字音中的古代汉语南方方言

第二组:

董秀芳:汉语语篇中的插叙标记及其演变

史金生:“够”类副词的语法化

李小军:试论汉语伴随格向工具格的转变

陈祝琴:仆倒义动词语义演变的系统性考察

杨作玲:现代汉语同形异构主谓补语句的形成过程

李美妍:疑问代词“安”“焉”“恶”反诘意义的产生机制

刘华丽:使役变异句式“(NP1)教/叫/使/命/令(NP2):直接引语”研究

张丽丽:反义复合语气副词的用法及成因

朱丽师、杨永龙:否定性违实条件句“不是C1,C2”的产生过程

陈前瑞、龙海平:《诗经》中“既、终”的功能分布及区域特征

闫斯文:上古汉语“赏赐”类谓语动词句式的演变

金宏:魏晋南北朝单音节总括副词计量分析及变因考察

包乌云:谈《元朝秘史》底本文种问题

第三组:

冯蒸:什么是历史比较法的构拟——忆李方桂先生教我如何构拟古音

洪波、景黎黎:从跨语言视角看上古汉语的“所+介+动”结构

杨荣祥:上古汉语语气词“乎”的多功能解释

金理新:元音松紧与动词的体

刘沛江:藏缅语形修名短语语序的渐进式演变

刘杰:江沙维《汉字文法》语言学价值考探

彭睿:图式性构式历时演变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石锓:明代汉语的致使结构研究

刘兴忠:连词“无论”的一种特殊用法——兼及“无论”的否定和排除功能

胡亚:“把”字构式的原型-边缘扩展过程

杨贺:中古汉语名词性前缀“老”及“老”族派生词

赵雪伶:汉语方言“可”的语法化路径

第四组:

华学诚:《方言》“屑”训“洁”考——兼论“屑”之词义演变与“不屑”的成词

张博:并合造词法对词义结构与词义发展的影响

黄树先:黄陂话中的扑克牌——扑克牌的语言学解析

张春泉:《孽海花》中的术语——兼与《围城》中术语的比较

彭著东:两周金文同义连用研究

蒋冀骋:说文解字注音释义小记

吴福祥:词义感染与删略生义

胡敕瑞:隶书形近相误揭例

冯桂芹:也考“夏”之形义——兼论夏代之“夏”

王伟丽:北京话词汇语义动态变化模式探究

第五组:

陶寰、盛益民:论共同吴闽语的词汇特征

覃凤余:也释“侬”

崔山佳: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姓”是不典型的关系动词

闫艳:非汉源本草名物考释二则

关秀娇:上古汉语服饰词汇词义引申机制分析

倪博洋、曾晓渝:中古汉语入声调值与舒促同值的声调格局

崔延燕、三木旦:从演化路径类型的视角考察安多藏语科才话的送气擦音

杨大雪:洛大藏语语音演变

闭幕式由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曾晓渝教授主持,各小组召集专家杨军、陈前瑞、彭睿、胡敕瑞、陶寰就各组讨论情况做了汇报。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副会长杨永龙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对本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闭幕式最后,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承办方西南大学文学院张春泉教授对与会专家发出了热情邀请,下届研讨会将于2020年在西南大学举行。

THE END
1.在中国,一部法律是如何诞生的?律师科普普法法律知识2023-03-08 10:23:47中国日报北京 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中国日报 37.0万粉丝中国日报官方网易号 00:201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日媒记者提问,这次美国大选的结果会影响到中方的外交政策 https://www.163.com/v/video/VAUCB7365.html
2.古代东西方法治文明有哪些异同,又有什么影响呢?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家都从罗马法中吸取思想反驳封建主义。当今的西方国家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在国家统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今天的世界倡导依法治国,没有绝对的权力可以高于法律,法律在一个国家中居于最高的地位,这都是东西方法治共同影响的结果。依法治国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都有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875804665787425&wfr=spider&for=pc
3.法社会学论文范文6篇(全文)一、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由来及现状 我国的信访制度形成于新中国初期[1].1951 年《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的颁布正式标志着我国信访制度形成[2].1995 年颁布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信访条例》,并在 2005 年对其进行了修改[3].2013 年我国对信访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即中央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0266fhq.html
4.中国古代法制法律的起源及制度中国的法制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开始,经过四千多年没有中断的发展,以历史悠久、沿革清晰、内容丰富、资料充实著称于世。 最早记载中国法制内容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古籍《尚书》。最先使用“法制”一词的是春秋时期的史籍《左传》和《国语》。 中国法律起源于传说时代,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DIxMTI1MQ==&mid=2649978987&idx=1&sn=fc95b44937e6518fe5ad6fdfca9bcb0e&chksm=f1cf7db7c6b8f4a1ef1e9c63c78308ad7b5f24a6bc41f24ef8bc73597c6ceb979a05b78a8d0d&scene=27
5.国际经济法网本文对临时仲裁的历史沿革及其优劣进行了总结,结合《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及商事仲裁制度发达国家的立法规定及实践做法等,在我国现行的仲裁立法只规定机构仲裁的情况下,对我国临时仲裁制度的法律渊源、相关实践以及由此对民事主体的权利影响作一探讨,并对临时仲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https://ielaw.uibe.edu.cn/fxlw/gjzcf/14031.htm
6.领带的由来和历史正确打法搭配原则摘要:领带的历史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罗马时期,到现代之后,领带已经是男性服装的重要配件,它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不仅仅是装饰作用,在重要场合,还是品味和个性的象征,而且还有保暖、当腰带的功能。领带的款式材质很多,常见的丝绸、亚麻、棉类、羊毛等。这些不同种类的领带如何挑选、搭配呢?领带怎么清洗保养https://www.cnpp.cn/focus/33329.html
7.导游基础知识重点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善琏镇。名称由来:古属湖州。 特点:尖、齐、圆、健四大特点。称誉:“毛硕之冠”“湖笔之乡”。 徽墨:产地:安徽歙县和体宁。名称由来:历史上属于徽州。 历史:唐末五代至清代。特点: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称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article/detail/id-11612.html
8.《商法通则》是中国民商关系的务实选择合一论则着重于民法的私法基本法地位极其法律适用等方面。由于本文的中立性,分立理由可适当作为结论之证成,故主要分析合一的缺陷及弊病,现逐一展开。于理论层面主要包括一元私法体系的影响,学术界的推动及其历史源流等,于实践层面主要法律适用与规范困境等方面。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22353.html
9.浅析萨维尼的历史法学观查琪琦律师律师文集通过对民族法的本质的阐述萨维尼引申出历史方法论。主张通过考察法律制度及其学说的起源与发展变化来发现其精神和基本原则,试图从塑造者“民族精神”或法律的“观念”的社会历史、社会变迁和社会环境中找到法的“真谛”。萨维尼对历史方法的偏爱和对“民族精神”的简单化经常受到批判;并且,他的关于习惯法优于法典的结论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15924326115929420oo708170
10.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和法德意三国的由来1郭圣铭;查理曼帝国和它的分裂——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和法、德、意三国的由来[J];历史教学;1979年05期 2张珊;核心素养立意下的统编初中教材解读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2021年03期 3欧洲各国的国名释义[J];新长征;2006年22期 4杜亨庆;欧洲各国的国名释义[J];建筑工人;2009年06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ISI197905006.htm
11.沈江平:经济决定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评判一、“经济决定论”的演进及其实质 用“经济决定论”范式解读人类历史进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由来已久。马克思逝世以后,第二国际主流派在理解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将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解读实证主义化,将唯物辩证法解释为经验主义发生学,将历史唯物论解释为经济决定论,而进化主义和折中主义成为其主流走向。https://www.hbskw.com/p/4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