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中国法制史考察内容

下面是中公考研整理的2017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的大纲内容,以供各位考生参考。

2017年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

第五部分中国法制史

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第一节夏商法律制度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二、立法概况

禹刑;汤刑。

三、刑事立法

旧五刑:墨,劓,剕(刖),宫,大辟。

四、司法制度

天罚与神判;监狱:圜土,羑里。

第二节西周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吕刑》;九刑;周公制礼;礼与刑的关系。

二、刑事立法《九刑》;《吕刑》。

主要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

契约:质剂,傅别;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六礼,七出(去),三不去;嫡长子继承制。

司法机构:大司寇,小司寇;狱,讼;五听。

第三节春秋法律制度

一、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铸刑书于鼎”;邓析《竹刑》;晋国铸刑鼎;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论争。

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战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指导思想

“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

二、《法经》

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连坐法;分户令;变法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延行事。

云梦秦简。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主要刑名。

三、经济立法

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审判制度。

第二节汉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汉武帝时“德主刑辅”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主要立法:“约法三章”、《九章律》、“汉律六十篇”.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刑罚适用原则:上请,“亲亲得相首匿”;主要罪名。

盐铁酒专卖;抑商政策;对外贸易立法。

四、行政立法

皇帝制度;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诉讼与审判;春秋决狱;秋冬行刑。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曹魏律(《新律》);晋律(《泰始律》);北魏律;北齐律;麟趾格;大统式。

“准五服以制罪”;“八议”、“官当”入律;“重罪十条”;新五刑的初步形成。

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的变化;登闻鼓直诉制度;死刑复奏制度;刑讯制度。

第三章隋唐宋法律制度

第一节隋朝法律制度

《开皇律》;《大业律》。

二、《开皇律》的主要内容

体例;内容;历史影响。

第二节唐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立法宽简、稳定、划一。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立法:《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开元律》、《唐六典》、《大中刑律统类》。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五刑制度;主要罪名。

民事行为能力;所有权;契约;婚姻家庭与继承。

三省六部制:御史台;官吏管理:科举制度,考课,致仕。

五、经济立法

土地立法;赋役立法;禁榷制度;对外贸易制度。

六、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推事”;告诉的限制;回避制度;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法官责任制度。

第三节宋朝法律制度

《宋刑统》;编敕;编例;条法事类。

刑罚制度:折杖法、刺配、凌迟;重法地法。

不动产买卖契约;典卖契约;财产继承。

国家政权机构的调整;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监察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鞫谳分司制;翻异别推制;务限法。

《洗冤集录》;《名公书判清明集》。

第四章元明清法律制度

第一节元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大札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

二、刑事立法、犯罪分类与量刑原则;刑罚制度的变化。

财产法律制度:契约关系;损害赔偿。

婚姻与继承制度的特点。

中枢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度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发展。

中央司法机关: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明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大明律》的制定与“六部分篇’’的体例。《大诰》的制定及其特点。“教民榜文”;《问刑条例》;《大明会典》。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奸党罪;充军;廷杖。犯罪与刑罚的主要特点。

财产所有权;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变化。

四、经济立法

赋役制度:一条鞭法;专卖制度;海外贸易制度。

五、行政立法

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员选任制度;监察制度。

中央、地方司法机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厂卫;申明亭;明朝诉讼制度的特点;审判制度;会审制度。

第三节清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则例;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

充军、发遣、刺字;死刑制度;维护满族特权的内容;文字狱。

民事主体的变化;债权制度的发展;继承制度。

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立法;专卖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与审判制度;秋审制度;幕友胥吏的作用。

第五章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清末法律制度

一、“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背景与“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指导原则。

《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谘议局与资政院。

二、修律活动

修律的指导思想;修订法律馆;《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商事立法及其特点;礼法之争;法院组织法与诉讼法;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三、司法制度的变化

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司法机关的调整;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一、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二、其他革命法令

有关民权、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改革等方面的法令。

中央司法机关;司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立法原则;立法活动的特点。

二、制宪活动与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暂行新刑律》;单行刑事法规。四、司法制度司法机关的体系;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六章南京国民政府及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指导思想;主要立法原则与立法阶段;法律体系与《六法书》;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宪法性文件与宪法.《训政纲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刑法》;刑事特别法。

四、民商事立法“民商合一,’的立法体系;《中华民国民法》;商事立法。

普通法院系统;特种刑事法庭;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一、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立法:《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司法制度。

二、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的发展;主要罪名。司法制度:司法组织体制;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调解制度。

三、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宪法性文件:《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土地立法、劳动立法;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主要罪名。司法制度:人民法院体制的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精品网课、2018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THE END
1.中华法系,你真的了解吗?言之有理:为什么说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夏锦文: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很早的国家之一,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便产生了习惯法,夏朝之后的殷商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法律制度,至西周臻于完善。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364113646635854&wfr=spider&for=pc
2.寻找中国的法律印记北大法律信息网起源 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批实践团成员 北京大学法学院韩康麒、王晨焕、陈敏同学 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律信息网、北京燕大元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寻找中国的法律印迹”暑期实践活动,经过近一个月的招募、筛选、培训等流程,共组织了三个暑期实践团,分赴山西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579
3.法学考研法制史高频考点:中国法的起源Ⅰ中国法的起源 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即正式形成。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夏朝的建立,其主要依据在于: 1.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世袭专制帝王。 2.夏已开始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这是国家产生依据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496145.html
4.獬豸简介獬豸像征什么獬豸外貌形态→MAIGOO百科出于便于书写和记忆的需要,“廌”字从“灋”中被隐去,简化为“法”,然而它所象征的中国法律传统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直到今天,在法学的殿堂,在法院的门口,我们常常看到它的代表法律、代表公平、代表正义的身影。 作为法律的象征,獬豸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民间,獬豸作为正义的象征,它给民众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https://www.maigoo.com/citiao/230207.html
5.好书·新书《中国法理学史》:贯通古今,钩沉中国法理学的四千年近日,中国政法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发展研讨会暨《中国法理学史》新书发布会”。《中国法理学史》是一部面向本土、构建中国法学话语体系的学术佳作,不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法律文化和法律学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3NDIwMQ==&mid=2649641244&idx=1&sn=84d1ee7ee056109537e846b8ade7c325&chksm=bf260c00023a9cd1d8ac9d4f2d156a8294e0f0204f7151e521fcd78a4c534363f36e26acf6b9&scene=27
6.礼法融合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进(黑龙江大学法学文丛)第二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72 一、礼为法源,礼法结合/73 二、王权专制/73 三、刑事法规发达、民事法规相对落后/74 四、贵族宗法统治/75 第三节 礼与法的比较/75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75 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76 三、维持秩序的方式不同/76 四、礼是维护宗法社会的规范,法是瓦解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27989
7.惩罚性赔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内容提要】 在中国传统的民法理论中,惩罚性赔偿受到一贯的忽视。实际上,这种与补偿性赔偿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以其全面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等多重功能,越来越对当今民法学领域特别是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正由英美法系国家向大陆法系国家延深和扩展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1.html
8.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6篇(全文)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1篇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至少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的夏朝已经建立了国家,形成了法制。中华法制不仅起源早,而且经过四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一直没有中断过,这是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所仅有的。因此中国法制的历史沿革非常清晰,无论是某一部法典,还是某一项制度,都有清楚的源流关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c7k7l8r.html
9.考研法硕冲刺复习:法理学重要必背考点复习经验3.历史类型更替与继承的规律。 4.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的规律。 二、简述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 1.在法律哲学与法律精神方面。中国法的发展长期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哲学。西方法的发展则以西方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 2.在法律结构和法律文化方面。中国法律结构以刑法为主,法律文化以公法文化为核心;西方法律结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jingyan/5c08b6cb05fad.html
10.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11.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