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中国法制史考察内容

下面是中公考研整理的2017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的大纲内容,以供各位考生参考。

2017年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

第五部分中国法制史

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第一节夏商法律制度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二、立法概况

禹刑;汤刑。

三、刑事立法

旧五刑:墨,劓,剕(刖),宫,大辟。

四、司法制度

天罚与神判;监狱:圜土,羑里。

第二节西周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吕刑》;九刑;周公制礼;礼与刑的关系。

二、刑事立法《九刑》;《吕刑》。

主要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

契约:质剂,傅别;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六礼,七出(去),三不去;嫡长子继承制。

司法机构:大司寇,小司寇;狱,讼;五听。

第三节春秋法律制度

一、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铸刑书于鼎”;邓析《竹刑》;晋国铸刑鼎;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论争。

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战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指导思想

“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

二、《法经》

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连坐法;分户令;变法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延行事。

云梦秦简。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主要刑名。

三、经济立法

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审判制度。

第二节汉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汉武帝时“德主刑辅”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主要立法:“约法三章”、《九章律》、“汉律六十篇”.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刑罚适用原则:上请,“亲亲得相首匿”;主要罪名。

盐铁酒专卖;抑商政策;对外贸易立法。

四、行政立法

皇帝制度;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诉讼与审判;春秋决狱;秋冬行刑。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曹魏律(《新律》);晋律(《泰始律》);北魏律;北齐律;麟趾格;大统式。

“准五服以制罪”;“八议”、“官当”入律;“重罪十条”;新五刑的初步形成。

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的变化;登闻鼓直诉制度;死刑复奏制度;刑讯制度。

第三章隋唐宋法律制度

第一节隋朝法律制度

《开皇律》;《大业律》。

二、《开皇律》的主要内容

体例;内容;历史影响。

第二节唐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立法宽简、稳定、划一。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立法:《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开元律》、《唐六典》、《大中刑律统类》。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五刑制度;主要罪名。

民事行为能力;所有权;契约;婚姻家庭与继承。

三省六部制:御史台;官吏管理:科举制度,考课,致仕。

五、经济立法

土地立法;赋役立法;禁榷制度;对外贸易制度。

六、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推事”;告诉的限制;回避制度;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法官责任制度。

第三节宋朝法律制度

《宋刑统》;编敕;编例;条法事类。

刑罚制度:折杖法、刺配、凌迟;重法地法。

不动产买卖契约;典卖契约;财产继承。

国家政权机构的调整;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监察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鞫谳分司制;翻异别推制;务限法。

《洗冤集录》;《名公书判清明集》。

第四章元明清法律制度

第一节元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大札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

二、刑事立法、犯罪分类与量刑原则;刑罚制度的变化。

财产法律制度:契约关系;损害赔偿。

婚姻与继承制度的特点。

中枢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度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发展。

中央司法机关: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明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大明律》的制定与“六部分篇’’的体例。《大诰》的制定及其特点。“教民榜文”;《问刑条例》;《大明会典》。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奸党罪;充军;廷杖。犯罪与刑罚的主要特点。

财产所有权;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变化。

四、经济立法

赋役制度:一条鞭法;专卖制度;海外贸易制度。

五、行政立法

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员选任制度;监察制度。

中央、地方司法机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厂卫;申明亭;明朝诉讼制度的特点;审判制度;会审制度。

第三节清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则例;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

充军、发遣、刺字;死刑制度;维护满族特权的内容;文字狱。

民事主体的变化;债权制度的发展;继承制度。

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立法;专卖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与审判制度;秋审制度;幕友胥吏的作用。

第五章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清末法律制度

一、“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背景与“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指导原则。

《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谘议局与资政院。

二、修律活动

修律的指导思想;修订法律馆;《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商事立法及其特点;礼法之争;法院组织法与诉讼法;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三、司法制度的变化

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司法机关的调整;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一、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二、其他革命法令

有关民权、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改革等方面的法令。

中央司法机关;司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立法原则;立法活动的特点。

二、制宪活动与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暂行新刑律》;单行刑事法规。四、司法制度司法机关的体系;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六章南京国民政府及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指导思想;主要立法原则与立法阶段;法律体系与《六法书》;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宪法性文件与宪法.《训政纲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刑法》;刑事特别法。

四、民商事立法“民商合一,’的立法体系;《中华民国民法》;商事立法。

普通法院系统;特种刑事法庭;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一、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立法:《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司法制度。

二、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的发展;主要罪名。司法制度:司法组织体制;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调解制度。

三、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宪法性文件:《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土地立法、劳动立法;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主要罪名。司法制度:人民法院体制的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精品网课、2018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THE END
1.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颁布了《至元新格》;元英宗时制定了《大元通制》。元代法律的基本内容依循唐律,形式上仍沿用宋代的编□,但改□为“条例”或“条格”。元朝的法律具有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双重特点。 九、明清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两个朝代,在法律上亦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特点。明、清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6745216566537423&wfr=spider&for=pc
2.中国法律的起源有哪些特点?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8395df35c42a4184bad21684f6642658.html
3.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若只作片面的批判,不仅会造成了人们对传统“礼治”的误读,而且也会使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法治”在中国变得“非驴非马”。历史证明,在中国,现代“法治”的发展必须是连接而不是中断传统。 一、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及特点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有两种途径。第一,产生于部落战争中的号令与刑罚。这种以军事首长权威为后盾的http://www.nopss.gov.cn/GB/219506/219508/219516/14640011.html
4.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包括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 B.具有礼治、德治、人治的宗法伦理道德特点 C.早期法律明显带有国法与宗法的双重性质 D.法律以维护团体利益为基本宗旨,强调社会成员的服从义务E.公法体系较私法体系发达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4ad7e98996044969b3e807fba361742e
5.法学考研法制史高频考点:中国法的起源4.夏朝还形成了以国家强制力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 二、中国国家与法起源的特点 中国国家和法的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主要是: A氏族起源色彩B集权统治C与道德结合D刑事法规发达 Ⅱ法制指导思想 一、夏、商法制指导思想 神权法思想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法制指导思想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496145.html
6.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中国法制史之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定1.12.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而世界不同民族由于其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 同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国家与法的具体发展途径是不同的。中国法的起源的特点主要是: (1)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的形成而更加加强 https://www.huatu.com/2013/0809/689546.html
7.201801信息参考淄博职业学院平时宪法与战时宪法相比较,它的特点是,规定的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全面、周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比较有法律保障,国家任务重在经济建设,国家机构的设置比较正规化,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较严格,贯彻施行稳定性比较强。世界上各国的宪法基本上都属于平时宪法。在平时宪法中,有的国家宪法特别规定不发动战争,不保持战争力量,不承认https://tsg.zbvc.edu.cn/info/1073/2096.htm
8.2022上半年自考劳动法真题试卷分享D.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律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 5.关于国际劳工组织,表述错误的是 A.理事会是国际劳动立法的决策机关 B.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 C.国际劳动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成立时间早于联合国 D.国际劳工组织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的突出特点是实行“三方性原则” https://www.eol.cn/ceici/235918
9.建设中国特色法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光明日报性大学的法律系;第二个阶段是从1957年到“文革”结束,中国的法治处在徘徊期和破坏期,很多法学院和法律系停办;第三个阶段是中国法治的恢复与发展时期,即从1978年到2012年;第四个阶段是从党的十八大之后开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我们正处https://news.gmw.cn/2017-12/29/content_27217171.htm
10.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其法律文化的包容性,也使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广泛吸收不同民族的法律文化,却能保持其基本特质。这种特质产生的凝聚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当然,对它的稳定性特点不宜过分强调,当形势变化时还应遵循"法与时转,制与世宜"的历史观,否则就会像晚清以后那样,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228.html
11.中国法律的起源(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1.从法律的形成途径来看,中国法律的起源,最初是在部族征服战争和祭祀礼仪活动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经历了“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等方式,因而形成了礼和刑两种不同的法律渊源,并且奠定了具有古代中国特色的先礼后刑、礼刑并用的法律传统。 2.从法律的基本性质来看,中国法律的起源,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70&bid=1340&cid=14276&nid=14277&p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