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中国法制史考察内容

下面是中公考研整理的2017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的大纲内容,以供各位考生参考。

2017年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

第五部分中国法制史

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第一节夏商法律制度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二、立法概况

禹刑;汤刑。

三、刑事立法

旧五刑:墨,劓,剕(刖),宫,大辟。

四、司法制度

天罚与神判;监狱:圜土,羑里。

第二节西周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吕刑》;九刑;周公制礼;礼与刑的关系。

二、刑事立法《九刑》;《吕刑》。

主要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

契约:质剂,傅别;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六礼,七出(去),三不去;嫡长子继承制。

司法机构:大司寇,小司寇;狱,讼;五听。

第三节春秋法律制度

一、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铸刑书于鼎”;邓析《竹刑》;晋国铸刑鼎;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论争。

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战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指导思想

“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

二、《法经》

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连坐法;分户令;变法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延行事。

云梦秦简。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主要刑名。

三、经济立法

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审判制度。

第二节汉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汉武帝时“德主刑辅”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主要立法:“约法三章”、《九章律》、“汉律六十篇”.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刑罚适用原则:上请,“亲亲得相首匿”;主要罪名。

盐铁酒专卖;抑商政策;对外贸易立法。

四、行政立法

皇帝制度;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诉讼与审判;春秋决狱;秋冬行刑。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曹魏律(《新律》);晋律(《泰始律》);北魏律;北齐律;麟趾格;大统式。

“准五服以制罪”;“八议”、“官当”入律;“重罪十条”;新五刑的初步形成。

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的变化;登闻鼓直诉制度;死刑复奏制度;刑讯制度。

第三章隋唐宋法律制度

第一节隋朝法律制度

《开皇律》;《大业律》。

二、《开皇律》的主要内容

体例;内容;历史影响。

第二节唐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立法宽简、稳定、划一。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立法:《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开元律》、《唐六典》、《大中刑律统类》。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五刑制度;主要罪名。

民事行为能力;所有权;契约;婚姻家庭与继承。

三省六部制:御史台;官吏管理:科举制度,考课,致仕。

五、经济立法

土地立法;赋役立法;禁榷制度;对外贸易制度。

六、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推事”;告诉的限制;回避制度;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法官责任制度。

第三节宋朝法律制度

《宋刑统》;编敕;编例;条法事类。

刑罚制度:折杖法、刺配、凌迟;重法地法。

不动产买卖契约;典卖契约;财产继承。

国家政权机构的调整;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监察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鞫谳分司制;翻异别推制;务限法。

《洗冤集录》;《名公书判清明集》。

第四章元明清法律制度

第一节元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大札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

二、刑事立法、犯罪分类与量刑原则;刑罚制度的变化。

财产法律制度:契约关系;损害赔偿。

婚姻与继承制度的特点。

中枢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度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发展。

中央司法机关: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明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大明律》的制定与“六部分篇’’的体例。《大诰》的制定及其特点。“教民榜文”;《问刑条例》;《大明会典》。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奸党罪;充军;廷杖。犯罪与刑罚的主要特点。

财产所有权;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变化。

四、经济立法

赋役制度:一条鞭法;专卖制度;海外贸易制度。

五、行政立法

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员选任制度;监察制度。

中央、地方司法机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厂卫;申明亭;明朝诉讼制度的特点;审判制度;会审制度。

第三节清朝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则例;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

充军、发遣、刺字;死刑制度;维护满族特权的内容;文字狱。

民事主体的变化;债权制度的发展;继承制度。

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立法;专卖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与审判制度;秋审制度;幕友胥吏的作用。

第五章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清末法律制度

一、“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背景与“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指导原则。

《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谘议局与资政院。

二、修律活动

修律的指导思想;修订法律馆;《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商事立法及其特点;礼法之争;法院组织法与诉讼法;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三、司法制度的变化

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司法机关的调整;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一、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二、其他革命法令

有关民权、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改革等方面的法令。

中央司法机关;司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立法原则;立法活动的特点。

二、制宪活动与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暂行新刑律》;单行刑事法规。四、司法制度司法机关的体系;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六章南京国民政府及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指导思想;主要立法原则与立法阶段;法律体系与《六法书》;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宪法性文件与宪法.《训政纲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刑法》;刑事特别法。

四、民商事立法“民商合一,’的立法体系;《中华民国民法》;商事立法。

普通法院系统;特种刑事法庭;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一、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立法:《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司法制度。

二、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的发展;主要罪名。司法制度:司法组织体制;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调解制度。

三、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宪法性文件:《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土地立法、劳动立法;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主要罪名。司法制度:人民法院体制的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精品网课、2018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THE END
1.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特点是什么解析 中国法律的起源:1、刑起于兵;2、法源于礼中国法律的特点:.1、引礼入法,礼法结合;2、家庭本文,伦理法制;3、法为治世之具,缘法断罪;4、、无讼是求,调处息争;5、法典体例上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不分”.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26015989622223089&fr=search
2.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中国法制史之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定1.12.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而世界不同民族由于其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 同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国家与法的具体发展途径是不同的。中国法的起源的特点主要是: (1)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的形成而更加加强 https://www.huatu.com/2013/0809/689546.html
3.考研法硕冲刺复习:法理学重要必背考点复习经验1.在法律哲学与法律精神方面。中国法的发展长期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哲学。西方法的发展则以西方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 2.在法律结构和法律文化方面。中国法律结构以刑法为主,法律文化以公法文化为核心;西方法律结构以民法为主,法律文化以私法为核心。 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jingyan/5c08b6cb05fad.html
4.建设中国特色法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光明日报性大学的法律系;第二个阶段是从1957年到“文革”结束,中国的法治处在徘徊期和破坏期,很多法学院和法律系停办;第三个阶段是中国法治的恢复与发展时期,即从1978年到2012年;第四个阶段是从党的十八大之后开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我们正处https://news.gmw.cn/2017-12/29/content_27217171.htm
5.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的概念、内容、本质、作用、特点及其产生、发展的认识。一般说,法的理念是对法的认识,属于法律思想的一部分,但法律思想对法的产生与发展的认识更加系统。法律思想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学者和政治家个人的法律思想。他们的法律思想多表现于著述、言论。其二,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或称占统治地位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228.html
6.法的一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大咖说法本文旨在对法的一般理论的缘起及其在中国70年来的发展进行梳理和考察。为避免泛泛而谈,本文将选择一个基本法律概念,即“法律关系”,以其学说的变迁为线索来透视法的一般理论在中国的继受与发展。 一、法的一般理论研究的起源与扩散 (一)一般法学说在德国的起源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20-05-25/content-1427791.html
7.法律硕士联考中国法律的起源商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甲骨文”中的法律条文和“金文”中的法律文献。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法律条文,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商朝的法律制度和社会风貌。 三、中国法律的起源特点 1与宗教紧密结合:在夏、商时期,法律与宗教紧密相连。许多https://www.jianshu.com/p/a1ae34520e6e
8.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讲义第二章学历提升学历教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即作为传统中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儒家的法律思想融合了先秦诸子各家中与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因素,而逐渐取代了法家法律思想,成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导,对中国法兰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演变影响很大,以致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成为五四运动前整个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特点,并且至今仍影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6903100104952.html
9.法的起源(精选三篇)由此可见,东西方不同的伦理道德类型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法律发展模式。如果说法律形式主义体现了西方社会特有的市民伦理道德与制度安排,而法律伦理道德主义则充分反映了东方及中国社会固有的历史逻辑,体现了东方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的法权要求。 参考文献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篇2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8ai3f.html
10.法家法律思想范文8篇(全文)三,法家对法的起源,法的规范性、公共性、强制性、公开性等特征,对法的效用等法的基本 问题,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这些认识不仅指导了当时的法制建设,而且影响了后来的整个 中国法制的历史。在后来两千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人们对法的基本理解即来自法家。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法治思想,也就是以法治国的思想。为了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j72y6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