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法律的儒家化(礼法结合)。它作为一个体系,从汉至清二千多年间,其发展过程大致为分为开始、发展、成熟和延续等几个阶段。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并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概述,供自学同志参考。

一、两汉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开始阶段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魏相李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法经》,开重刑主义之先河。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在立法上以法家的“法治”为依据,用“以刑去刑”、“以杀止杀”的重刑主义统治政策,在司法上“专任狱吏”,“以吏为师”,但终因“举措暴众”“用刑太极”,至二世亡国。

汉初统治者,一面承袭秦制,建立专制集权国家;另一面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与民休息,除秦苛法。至武帝时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统治思想。之后宣帝又提出“霸王道杂(理)之”的两手统治政策,由是开始了礼法结合,同条互贯的儒家化发展过程。何谓儒家化?即以儒家的政治法律思想作为封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封建法制的核心内容。在汉代表现为:

(一)以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作为立法的原则。礼主要为等级名分,具体为“三纲五常”即将人们的社会地位划分为贵贱、上下、尊卑、长幼、亲疏,由此决定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悬殊不一。故礼在法律内容上,可集中为忠君、孝亲、崇官,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最高鹄的。为此,汉律中出现了侵犯皇权和封建伦理的如“大不敬”、“不孝”、“不道”、“禽兽行”等新罪名,并从重处罚;又为维护封建等级特权,确立了“上请”和赎罪制度。

(二)在刑事政策上,实行“德(礼)主刑辅”。为“绝恶于未萌”用礼“禁于将然之前”,即用“教化”的方法,“使人日从善远罪”故礼是“为治”之本;若出礼“则入刑”即用“法禁于已然之后”,以刑罚的手段,惩治违礼犯法行为,故刑为“助治”之用。总之,汉以“德刑并用”为“常典”。

(三)在法条无文时,用儒家经义和事例作为司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所谓“以古义决疑大狱”,称“以经断狱,或《春秋》决狱”是儒家法律化最重要的表现。此外,对后世法制影响深远者,有从儒家理论演化而来的“亲亲得相首匿”、“秋冬行刑”、“留养承祀”、“录囚”等制度。

二、魏晋南北朝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长期处于分裂、战乱局面。与当时的大土地占有制和门阀制度相适应,“用法不及权贵”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各国频繁的立法中尤为突出,儒家思想全面渗透到法律内容之中,使法典的体例、形式、刑名上都有新发展.表现为:

(一)曹魏时“八议”和南陈时“官当”分别入律,(二)晋律为“竣礼教之防”,出现“准五服制罪”,(三)北齐律确立“重罪十条“(隋发展为“十恶”),(四)北魏时规定死刑复奏制等。

当时全面以礼入律的一个重要客观条件,是法典的编撰和修订落入儒臣之手。因此当时的律学相当发达,如晋代自贾充至徐辖就有二十五家律学家。

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儒家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隋唐的法律儒家化的成熟创造了条件。

THE END
1.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回顾意义与展望但不可否认的是,1978 年宪法在推动国家从混乱走向有序、从错误走向正确的拨乱反正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过渡性作用,为后来宪法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五)现行宪法——1982 年宪法及其发展历程 1982 年宪法是在深刻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而制定的一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380545432724827&wfr=spider&for=pc
2.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李洋桥 【摘要】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而法律制度则作为文明的重要部分,伴随着中国文明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绵延至今。从夏商周到近现代,随着朝代的更替,政权的更迭,各个时期的法律也相应的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中国法律在中国文明的各个具体时期的发展历程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112/544921.shtml
3.机电工程学院1.专业能力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旨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https://www.gzjszy.cn/site5/n312/20200714/i72.html
4.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从中国法律发展史的眼光来看,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立是伴随着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而渐次展开并逐步完成。在近代中国法学体系中,中国法制史学是一门最早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法学基础学科。可以说,从中国法制史学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管窥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大体路径。这似乎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法史学是法学学科的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5.宪法宣传周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 自治区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黄凯一行到鄂尔多斯市调研督导知识产权检察工作 ? 同过政治生日 共忆入党初心 ——市检察院各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 学习强国 原标题:《【宪法宣传周】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22312
6.对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的透视与反思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文化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与冲突中展开的,并由此带来了西方法律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影响。我们可以说,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过程,也是传统法律文化迎接挑战、扬弃自身、进而实现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很显然,在中国传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01/id/285246.shtml
7.比较中美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及方向丁嫣律师律师文集比较中美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及方向 一、中国经济法的起源及发展 (一)中国经济法的起源 中国经济法是一部年轻的法律体系,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启动实施催生了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自此,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04758512104763606oo707664
8.儒家思想的利弊范文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德主刑辅”的法律指导思想一直保留着,从汉朝“大德小刑”到唐朝“德刑并用,以德为主”再到明清“明刑弼教”,中国的法律精神自然和谐,以人为本是没有变化的,这也是其区别于西方法律思想的鲜明特征。 (二)对法律制定的影响https://www.gwyoo.com/haowen/215598.html
9.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 31.03.2021精品课件1?一、初创时期的中国法律(习惯法的成文化)–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法律的初创时期。初创时期法律的突出特点就是,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不公开。?(一)夏?夏代以天命神权的观念作为立法、司法活动的指导思想,法律渊源包括习惯法、制定法和誓(军队的命令)等。31.03https://www.docin.com/p-2631539837.html
10.王今朝:坚守人民立场对我国法律法治建设的要求一、新中国法律发展简史 新中国的法律可以说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法律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法律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10月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第二次代表大会即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经多次修改后于在1928年12月公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20/08/42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