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
第四章附则
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六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第十七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二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
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第二十五条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第二十八条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GB/T28039-2011,2011-10-31发布,2012-02-01实施)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拼写规则
6特殊问题的变通处理办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厉兵、史定国、苏培成、李乐毅、万锦堃。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中国人名的规则,包括汉语人名的拼写规则和少数民族语人名的拼写规则。为了满足应用需要,同时给出了一些特殊场合的变通处理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文化教育、编辑出版、中文信息处理及其他方面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1976年6月国家测绘总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修订)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姓mano-charactersurname
汉语中只有一个字的姓,如张、王、刘、李。
3.2
复姓multi-charactersurname
汉语中不止一个字(一般由两个汉字构成)的姓,如欧阳、司马。
3.3
双姓hyphenatedname
汉语中由两个姓(单姓或复姓)并列而成的姓氏组合,如郑李、欧阳陈、周东方等。
4.1中国人名包括汉语姓名和少数民族语姓名。汉语姓名按照普通话拼写,少数民族语姓名按照民族语读音拼写。
4.2本标准中的人名主要指正式姓名,即符合一般习惯用法的姓名。
4.3根据需要,仿姓名的笔名、别名、法名、艺名等,按照正式姓名写法处理。
4.4个别变通处理办法只适用于限定的特殊场合。
5.1汉语人名拼写规则
5.1.1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例如:
WánɡFānɡ王芳YánɡWèimín杨为民
MǎBěnzhāi马本斋LuóChánɡpéi罗常培
ōuyánɡWén欧阳文SīmǎXiànɡnán司马相南
LǚLüè吕略ZhàoPínɡ’ān赵平安
5.1.2由双姓组合(并列姓氏)作为姓氏部分,双姓中间加连接号,每个姓氏开头字母大写。例如:
Liú-YánɡFān刘杨帆Zhènɡ-LǐShùfānɡ郑李淑芳
Dōnɡfānɡ-YuèFēnɡ东方岳峰Xiànɡ-SītúWénliánɡ项司徒文良
5.1.3笔名、字(或号)、艺名、法名、代称、技名、帝王名号等,按正式人名写法拼写。例如:
LǔXùn鲁迅(笔名)CáoXuěqín曹雪芹(“雪芹”为号)
GàiJiàotiān盖叫天(艺名)LǔZhìshēn鲁智深(“智深”为法名)
DùGōnɡbù杜工部(代称)WángTiěrén王铁人(代称)
LàiTānɡyuán赖汤圆(技名)QínShǐhuánɡ秦始皇(帝王名号)
5.1.4国际体育比赛等场合,人名可以缩写。汉语人名的缩写,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后面加小圆点,声调符号可以省略。例如:
LǐXiǎolónɡ缩写为:LiX.L.或LIX.L.李小龙
RōnɡGuótuán缩写为:RonɡG.T.或RONGG.T.容国团
ZhūɡěZhìchénɡ缩写为:ZhuɡeZ.C.或ZHUGEZ.C.诸葛志成
Chén-YánRuòshuǐ缩写为:Chen-YanR.S.或CHEN-YANR.S.陈言若水
5.1.5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人名索引,可以把姓的字母都大写,声调符号可以省略。例如:
ZhānɡYǐnq拼写为:ZHANGYinɡ张颖
WánɡJiànɡuó拼写为:WANGJiɑnɡuo王建国
ShànɡɡuānXiǎoyuè拼写为:SHANGGUANXiaoyue上官晓月
Chén-FānɡYùméi拼写为:CHEN-FANGYumei陈方玉梅
5.1.6公民护照上的人名,可以把姓和名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双姓之间可以不加连接号,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可以省略。例如:
LiúChàng拼写为:LIUCHANG刘畅
ZhōuJiànjūn拼写为:ZHOUJIANJUN周建军
Zhào-LǐShūɡānɡ拼写为:ZHAOLISHUGANG赵李书刚
WúXīnɡ’ēn拼写为:WUXINGEN吴兴恩
5.1.7三音节以内不能分出姓和名的汉语人名,包括历史上已经专名化的称呼,以及笔名、艺名、法名、神名、帝王年号等,连写,开头字母大写。例如:
Kǒnɡzì孔子(专称)Bāoɡōnɡ包公(专称)
Xīshī西施(专称)Mènɡchánɡjūn孟尝君(专称)
Bīnɡxīn冰心(笔名)Liúshāhé流沙河(笔名)
Hónɡxiànnǚ红线女(艺名)Jiànzhēn鉴真(法名)
Nézhɑ哪吒(神仙名)Qián1ónɡ乾隆(帝王年号)
5.1.8四音节以上不能分出姓和名的人名,如代称、雅号、神仙名等,按语义结构或语音节律分写,各分开部分开头字母大写。例如:
DōnɡɡuóXiānshenɡ东郭先生(代称)
LiǔquánJūshì柳泉居士(雅号蒲松龄)
JiànhúNǚxiá鉴湖女侠(雅号秋瑾)
TàibáiJīnxīnɡ太白金星(神仙名)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
中国地名委员会文件(84)中地字第17号
一、分写和连写
1.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地名,原则上专名与通名分写。
太行/山(注)松花/江汾/河太/湖舟山/群岛台湾/海峡
青藏/高原密云/水库大/运河永丰/渠西藏/自治区江苏/省
襄樊/市通/县西峰/镇虹口/区友谊/乡京津/公路南京/路滨江/道横/街长安/街大/马路梧桐/巷门框/胡同
西辽/河潮白/新河新通扬/运河北雁荡/山老秃顶子/山
小金门/岛景山/后街造币/左路清波门/直街后赵家楼/合同
朝阳门内/大街南/小街小/南街南横/东街修文/西小巷
东直门外/南后街广安门/北滨河/路广渠/南水关/胡同
3.自然村镇名称不区分专名和通名,各音节连写。
王村江镇漷县周口店文家市油坊桥铁匠营大虎山
太平沟三岔河龙王集龚家棚众埠街南王家荡东桑家堡子
4.通名已专名化的,按专名处理。
渤海/湾黑龙江/省景德镇/市解放路/南小街包头/胡同/东巷
5.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人名中的姓和名连写。
左权/县张之洞/路欧阳海/水库
二、数词的书写
6.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
五指山WǔzhǐShan
九龙江Jiǔlóngjiāng
三门峡SānmēnXiá
二道沟ěrdàoGōu
第二松花江Dì’èrSōnghuājiāng
第六屯Dìlitún
三眼井胡同SānyǎnjǐngHútong
八角场东街BājiǎochǎngDōngjiē
三八路SānbàLù
五一广场WǔyīGuǎngchǎng
7.地名中的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1203高地1203Gāodì
1718峰1718Fēng
二马路2Mǎlù
经五路Jīng5Lù
三环路3Huánlù
大川淀一巷Dàchuāndiān1Xiàng
东四十二条Dōngsì12Tiāo
第九弄Dī9Lòng
三、语音的依据
8.汉语地名按普通话语音拼写。地名中的多音字和方言字根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审定的读音拼写。
十里堡(北京)Shílǐpù
大黄堡(天津)Dàhuángbǎo
吴堡(陕西)Wúbǔ
9.地名拼写按普通话语音标调。特殊情况可不标调。
四、大小写、隔音、儿化音的书写和移行
10.地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分段书写的,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特殊情况可全部大写。
李庄LǐZhuāng
珠江ZhūJiāng
天宁寺西里一巷TiānníngsìXīlǐ1Xiāng
11.凡以a、o、e开头的非第一音节,在a、o、e前用隔音符号“’”隔开。
西安Xī’ān建瓯Jiān’ōu
天峨Tiān’é
12、地名汉字书写中有“儿”字的儿化音用“r”表示,没有“儿”字的不予表示。
盆儿胡同PénrHútong
13、移行以音节为单位,上行末尾加短横。
海南岛Hǎi-
nánDǎo
五、起地名作用的建筑物、游览地、纪念地和企事业单位等名称的书写
14、能够区分专、通名的,专名与通名分写。修饰、限定单音节通名的成分与其通名连写。
解放/桥挹江/门黄鹤/楼少林/寺大雁/塔中山/陵
兰州/站星海/公园武汉/长江/大桥上海/交通/大学
金陵/饭店鲁迅/博物馆红星/拖拉机厂月亮山/种羊场
北京/工人/体育馆二七/烈士/纪念碑武威/地区/气象局
15、不易区分专、通名的一般连写。
一线天水珠帘百花深处三潭印月铜壶滴漏
16、企事业单位名称中的代码和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501矿区501Kuàngqū
前进四厂Qiánjìn4Chǎng
17、含有行政区域名称的企事业单位等名称,行政区域名称的专名与通名分写。
浙江/省/测绘局费/县/汽车站郑州/市/玻璃厂
北京/市/宣武/区/育才/学校
18、起地名作用的建筑物、游览地、纪念地和企事业单位等名称的其他拼写要求,参照本规则相应条款。
六、附则
19、各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的特殊要求,地名的拼写形式在不违背本规则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作适当的变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内容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外来词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移行规则等。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同时提出一些可供技术处理的变通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文教、出版、信息处理及其他部门,作为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统一规范。
2术语
汉语拼音正词法
汉语拼音的拼写规范及其书写格式的准则。《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了音节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是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词的拼写规范的基本要点。
3制定原则
3.1以词为拼写单位,并适当考虑语音、语义等因素,同时考虑词形长短适度。
2基本采取按语法词类分节叙述。
3.3规则条目尽可能详简适中,便于掌握应用。
4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4.1总原则
4.1.1拼写普通话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
rén(人)pǎo(跑)hǎo(好)hé(和)hěn(很)
fúróng(芙蓉)qiǎokèlì(巧克力)
péngyou(朋友)yuèdú(阅读)
dìzhèn(地震)niánqīng(年轻)
zhòngshì(重视)wǎnhuì(晚会)
qiānmíng(签名)shìwēi(示威)
niǔzhuǎn(扭转)chuánzhī(船只)
dànshì(但是)fēicháng(非常)
diànshìjī(电视机)túshūguǎn(图书馆)
4.1.2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双音节和三音节结构,连写。
gāngtiě(钢铁)wèndá(问答)
hǎifēng(海风)hóngqí(红旗)
dàhuì(大会)quánguó(全国)
zhòngtián(种田)kāihuì(开会)
dǎpò(打破)zǒulái(走来)
húshuō(胡说)dǎnxiǎo(胆小)
qiūhǎitáng(秋海棠)àiniǎozhōu(爱鸟周)
duìbuqǐ(对不起)chīdexiāo(吃得消)
4.1.3四音节以上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名称,按词(或语节)分开写,不能按词(或语节)划分的,全都连写。
wúfènggāngguǎn(无缝钢管)
huánjìngbǎohùguīhuà(环境保护规划)
jīngtǐguǎngōnglǜfàngdàqì(晶体管功率放大器)
ZhōnghuáRénmínGònghéguó(中华人民共和国)
ZhōngguóShèhuìKēxuéyuàn(中国社会科学院)
yánjiūshēngyuàn(研究生院)
hóngshízìhuì(红十字会)
yúxīngcǎosù(鱼腥草素)
gǔshēngwùxuéjiā(古生物学家)
4.1.4单音节词重叠,连写;双音节词重叠,分写。
rénrén(人人)niánnián(年年)
kànkan(看看)shuōshuo(说说)
dàdà(大大)hónghóngde(红红的)
gègè(个个)tiáotiáo(条条)
yánjiūyánjiū(研究研究)
xuěbáixuěbái(雪白雪白)
chángshìchángshì(尝试尝试)
tōnghóngtōnghóng(通红通红)
重叠并列即AABB式结构,当中加短横。
láilai-wǎngwǎng(来来往往)
qīngqīng-chǔchǔ(清清楚楚)
jiājiā-hùhù(家家户户)
shuōshuo-xiàoxiào(说说笑笑)
wānwān-qūqū(弯弯曲曲)
qiānqiān-wànwàn(千千万万)
4.1.5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某些场合可以用短横。
huán-bǎo(环保--环境保护)
bā-jiǔtiān(八九天)
rén-jīduìhuà(人机对话)
lù-hǎi-kōngjūn(陆海空军)
gōng-guān(公关--公共关系)
shíqī-bāsuì(十七八岁)
zhōng-xiǎoxué(中小学)
biànzhèng-wéiwùzhǔyì(辩证唯物主义)
4.2名词
4.2.1名词与单音节前加成分(副、总、非、反、超、老、阿、可、无等)和单音节后加成分(子、儿、头、性、者、员、家、手、化、们等),连写。
fùbùzhǎng(副部长)
fēijīnshǔ(非金属)
chāoshēngbō(超声波)
zǒnggōngchéngshī(总工程师)
fēiyèwùrényuán(非业务人员)
fǎndàndàodǎodàn(反弹道导弹)
zhuōzi(桌子)
chéngwùyuán(乘务员)
kēxuéxìng(科学性)
háizimen(孩子们)
mùtou(木头)
yìshùjiā(艺术家)
xiàndàihuà(现代化)
tuōlājīshǒu(拖拉机手)
4.2.2名词和后面的方位词,分写。
shānshàng(山上)
ménwài(门外)
héli(河里)
huǒchēshàngmian(火车上面)
YǒngdìngHéshàng(永定河上)
shùxià(树下)
ménwàimian(门外面)
hélǐmiàn(河里面)
xuéxiàopángbiān(学校旁边)
HuángHéyǐnán(黄河以南)
但是,已经成词的,连写。例如“海外”不等于“海的外面”。
tiānshang(天上)
kōngzhōng(空中)
dìxia(地下)
hǎiwài(海外)
4.2.3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笔名、别名等,按姓名写法
处理。
LǐHuá(李华)
DōngfāngShuò(东方朔)
LǔXùn(鲁迅)
ZhāngSān(张三)
Wángjiànguó(王建国)
ZhūgěKǒngmíng(诸葛孔明)
Méilánfāng(梅兰芳)
WángMázi(王麻子)
姓名和职务、称呼等分开写;职务、称呼等开头小写。
wángbùzhǎng(王部长)
Lǐxiānsheng(李先生)
Tiánzhǔrèn(田主任)
Zhàotóngzhì(赵同志)
“老”、“小”、“大”、“阿”等称呼开头大写。
XiǎoLiú(小刘)LǎoQián(老钱)
DàLǐ(大李)ASān(阿三)
WúLǎo(吴老)
已经专名化的称呼,连写,开头大写。
Kǒngzǐ(孔子)
Xīshī(西施)
Bāogōng(包公)
Mèngchángjūn(孟尝君)
4.2.4汉语地名按照中国地名委员会文件(84)中地字第17号《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规定拼写。
汉语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一分写部分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BěijīngShì(北京市)HéběiShěng(河北省)
YālùJiāng(鸭绿江)TàiShān(泰山)
DòngtíngHú(洞庭湖)TáiwānHǎixiá(台湾海峡)
XīliáoHe(西辽河)JǐngshānHòujiē(景山后街)
CháoyángménnèiNánxiǎojiē(朝阳门内南小街)
自然村镇名称和其他不需区分专名和通名的地名,各音节连写。
Wángcūn(王村)Jiǔxiānqiáo(酒仙桥)
Zhōukǒudiàn(周口店)Sāntányìnyuè(三潭印月)
4.2.5非汉语人名、地名本着“名从主人”的原则,按照罗马字母(拉丁字母)原文书写;非罗马字母文字的人名、地名,按照该文字的罗马字母转写法拼写。为了便于阅读,可以在原文后面注上汉字或汉字的拼音,在一定的场合也可以先用或仅用汉字的拼音。
Ulanhu(乌兰夫)Marx(马克思)
Neton(牛顿)
NgapoiNgawangJigme(阿沛·阿旺晋美)
Paris(巴黎)Darwin(达尔文)
Tokyo(东京)Einstein(爱因斯坦)
AkutagawaRyunosuke(芥川龙之介)
Hohhot(呼和浩特)London(伦敦)
Seypidin(赛福鼎)Washington(华盛顿)
汉语化的音译名词,按汉字译音拼写。
Fēizhōu(非洲)Nánměi(南美)
Déguó(德国)Dōngnányà(东南亚)
4.3动词
4.3.1动词和“着”、“了”、“过”连写。
kànzhe(看着)jìnxíngzhe(进行着)
kànle(看了)jìnxíngle(进行了)
kànguo(看过)jìnxíngguo(进行过)
句末的“了”,分写。
Huǒchēdàole(火车到了。)
4.3.2动词和宾语,分写。
kànxìn(看信)kāiwánxiào(开玩笑)
jiāoliújīngyàn(交流经验)chīyú(吃鱼)
动宾式合成词中间插入其他成分的,分写。
jūleyīgègōng(鞠了一个躬)
lǐguosāncìfà(理过三次发)
4.3.3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两者都是单音节的,连写;其余的情况,分写。
gǎohuài(搞坏)jiànchéng(建成[楼房])
shútòu(熟透)
huàwéi(化为[蒸气])dàngzuò(当做[笑话])
zǒujinlai(走进来)zhěnglǐhǎo(整理好)
jiànshèchéng(建设成[公园])
gǎixiěwéi(改写为[剧本])dǎsǐ(打死)
4.4形容词
4.4.1单音节形容词和重叠的前加成分或后加成分,连写。
mēngmēngliàng(蒙蒙亮)liàngtāngtāng(亮堂堂)
4.4.2形容词和后面的“些”、“一些”、“点儿”、“一点儿”,分写。
dàxiē(大些)dàyīxiē(大一些)
kuàidiǎnr(快点儿)kuàiyīdiǎnr(快一点儿)
4.5代词
1表示复数的“们”和前面的代词,连写。
wǒmen(我们)tāmen(他们)
4.5.2指示代词“这”、“那”,疑问代词“哪”和名词或量词,分写。
zhèrén(这人)
zhèzhīchuán(这只船)
nàcìhuìyì(那次会议)
nǎzhāngbàozhǐ(哪张报纸)
“这”、“那”、“哪”和“些”、“么”、“样”、“般”、“里”、“边”、“会儿”、“个”,
连写。
zhèxiē(这些)zhème(这么)
nàyàng(那样)zhèbān(这般)
nàli(那里)nǎli(哪里)
zhèbiān(这边)zhèhuìr(这会儿)
zhège(这个)zhèmeyàng(这么样)
4.5.3“各”、“每”、“某”、“本”、“该”、“我”、“你”等和后面的名词或量词,分写。
gèguó(各国)gègè(各个)
gèrén(各人)gèxuékē(各学科)
měinián(每年)měicì(每次)
mǒurén(某人)mǒugōngchǎng(某工厂)
běnshì(本市)běnbùmén(本部门)
gāikān(该刊)gāigōngsī(该公司)
wǒxiào(我校)nǐdānwèi(你单位)
4.6数词和量词
4.6.1十一到九十九之间的整数,连写。
shíyī(十一)shíwǔ(十五)
sānshísān(三十三)jiǔshíjiǔ(九十九)
4.6.2“百”、“千”、“万”、“亿”与前面的个位数,连写;“万”、“亿”与前面的十位以上的数,分写。
jiǔyìlíngqīwànèrqiānsānbǎiwǔshíliù(九亿零七万二千三百五十六)
liùshísānyìqīqiānèrbǎiliùshíbāwànsìqiānlíngjiǔshíwǔ(六十三亿七千二百六十八万四千零九十五)
4.6.3表示序数的“第”与后面的数词中间,加短横。
dì-yī(第一)
dì-èrshíbā(第二十八)
dì-shísān(第十三)
dì-sānhǎiwǔshíliù(第三百五十六)
4.6.4数词和量词,分写。
liǎnggèrén(两个人)
liǎngjiānbànwūzi(两间半屋子)
yīdàwǎnfàn(一大碗饭)
wǔshísānréncì(五十三人次)
表示约数的“多”、“来”、“几”和数词、量词分写。
yībǎiduōgè(一百多个)
jǐjiārén(几家人)
shíláiwànrén(十来万人)
jǐtiāngōngfu(几天工夫)
“十几”、“几十”连写。
shíjǐgèrén(十几个人)
jǐshígēngāngguǎn(几十根钢管)
4.7虚词
虚词与其他语词分写。
4.7.1副词
hěnhǎo(很好)bùlái(不来)
gèngměi(更美)yīngbùyīnggāi(应不应该)
fēichángkuài(非常快)gānggāngzǒu(刚刚走)
dōulái(都来)shífēngǎndòng(十分感动)
zuìdà(最大)
4.7.2介词
zàiqiánmiàn(在前面)
wèirénmínfúwù(为人民服务)
shēngyú1940nián(生于1940年)
xiàngdōngbiānqù(向东边去)
cóngzuótiānqǐ(从昨天起)
guānyúzhègewèntí(关于这个问题)
4.7.3连词
gōngrénhénóngmín(工人和农民)
guāngróngérjiānjù(光荣而艰巨)
bùdànkuàiérqiěhǎo(不但快而且好)
Nǐláiháishibùlái(你来还是不来)
4.7.4结构助词“的”、“地”、“得”、“之”
dàdìdenǚ’ér(大地的女儿)
Zhèshìwǒdeshū.(这是我的书。)
Wǒmenguòzhexìngfúdeshēnghuó(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Shāngdiànlibǎimǎnlechīde,chuānde,yòngde.
(商店里摆满了吃的、穿的、用的。)
màiqīngcàiluóbode(卖青菜萝卜的)
Tāzàidàjiēshàngmànmandezǒu.(他在大街上慢慢地走。)
Tǎnbáidegàosunǐba.(坦白地告诉你吧。)
Tāyībùyīgèjiǎoyìnrdegōngzuòzhe.(他一步一个脚印儿地工作着。)
dǎsǎodegānjìng(打扫得干净)
hóngdehěn(红得很)
xiědebùhǎo(写得不好)
lěngdefādǒu(冷得发抖)
shàoniánzhījiā(少年之家)
zuìfādádeguójiāzhīyī(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注:“的”、“地”、“得”在技术处理上,根据需要可以分别写作“d”、“di”、“de”。
4.7.5语气助词
Nǐzhīdaoma?(你知道吗)
Zěnmeháibùláia?(怎么还不来啊)
Kuàiqùba!(快去吧!)
Tāshìbùhuìláide.(他是不会来的。)
4.7.5叹词
A!Zhēnměi!(啊!真美!)
Ng,nǐshuōshénme(嗯,你说什么)
Hm,zǒuzheqiáoba!(哼,走着瞧吧!)
4.7.7拟声词
pa!(啪!)
jiji-zhazha(叽叽喳喳)
huahua(哗哗)
“honglong”yīshēng(“轰隆”一声)
Dàgōngjīwo-wo-tí.(大公鸡喔喔啼。)
“Du-”qìdíxiǎngle.(“嘟-”汽笛响了。)
4.8成语
4.8.1四言成语可以分为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
céngchū-bùqióng(层出不穷)
àizēng-fēnmíng(爱憎分明)
yángyáng-dàguān(洋洋大观)
guāngmíng-lěiluò(光明磊落)
fēngpíng-làngjìng(风平浪静)
shuǐdào-qúchéng(水到渠成)
píngfēn-qiūsè(平分秋色)
diānsān-dǎosì(颠三倒四)
4.8.2不能按两段来念的四言成语、熟语等,全部连写。
bùyìlèhū(不亦乐乎)
àimònéngzhù(爱莫能助)
húlihútu(糊里糊涂)
diào’erlángdāng(吊儿郎当)
zǒng’éryánzhī(总而言之)
yīyīdàishuǐ(一衣带水)
hēibuliūqiū(黑不溜秋)
4.9大写
4.9.1句子开头的字母和诗歌每行开头的字母大写。(举例略)
4.9.2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Běijīng(北京)Chángchéng(长城)Qīngmíng(清明)
由几个词组成的专有名词,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GuójìShūdiàn(国际书店)
GuāngmíngRìbào(光明日报)
HépíngBīnguǎn(和平宾馆)
4.9.3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连写在一起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Zhōngguórén(中国人)Míngshǐ(明史)
Guǎngdōnghuà(广东话)
已经转化为普通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小写。
guǎnggān(广柑)zhōngshānfú(中山服)
chuānxiōng(川芎)zàngqīngguǒ(藏青果)
4.10移行
4.10.1移行要按音节分开,在没有写完的地方加上短横。
.....................guāng-
míng(光明)
不能移作“gu-āngmíng”
4.11标调
4.11.1声调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
yījià(一架)bùqù(不去)
yīwǎn(一碗)yītiān(一天)
bāgè(八个)qīwàn(七万)
qīshàng-bāxià(七上八下)qīběn(七本)
bùduì(不对)bùzhìyú(不至于)
yītóu(一头)
但是在语音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变调标写。
注:除了《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符号标调法以外,在技术处理上,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数字或字母作为临时变通标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