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0万公里,7年年均增加营运里程5124公里,7年复合增速4.8%。其中,普铁总里程达到10.20万公里,年均增加营业里程2286公里,7年复合增长率2.47%。高铁营业里程达2.5万公里,年均增加营业里程2838公里,7年复合增长率25.38%。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铁路营业里程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7.08%提高到2017年的19.69%,主要是因为新增铁路里程中高铁占比较高。
2016年7月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的铁路网络。
二、未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维持高位
根据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3.5万亿到4万亿之间,还需建设2.3万公里铁路,其中高速铁路还需建设0.5万公里。按照当前铁路建设成本计算,2021-2025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在维持在3万亿左右,铁路总里程将增加2.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将增加0.8万公里。我们预计,未来铁路建设速度将随着铁路网逐渐完善而放缓,2018-202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逐步小幅下降至7000亿元左右的水平,“十四五”期间年均投资规模在6000亿元左右。
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近10年复合增速达12.26%。2008-2010年,高铁建设带动整个铁路行业投资规模快速上升,全国铁路固定资产年投资额一度达到8233亿元。2011年,温州动车组事故导致高铁建设被叫停,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大幅下降29.91%,其后几年逐渐恢复增长。2017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010亿元,同比下降0.06%。
高铁在建项目未来投资规模将超6000亿,“十三五”建设任务或将超额完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且尚未通车的高铁里程约8272公里,基本在2018-2020年建设完成。其中,2018-2020年中国高铁新增里程分别为1524公里、2187公里和3643公里,三年合计7354公里,预期将超过“十三五”剩余5000公里的建设任务。我们通过对各项目建设进度分析,预计2018-2020年高铁建设投资规模分别为2733亿元、2113亿元、和1330亿元,2021年以后投资规模为277亿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高速铁路建设规划不断新增,2-3年后投资规模和里程有望增加。
随着“八纵八横”主干线路将逐步完成,中长期铁路建设增量将集中在城际铁路方面,未来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经初步统计,2018年以后通车的城际铁路线路总里程约8500公里,其中,2018-2010年新增里程分别为1151公里、1580公里和2687公里,2021年以后通车里程达到3102公里。我们通过对各项目建设进度分析,预计2018-2020年城际铁路投资规模分别3282亿元、2946亿元和2257亿元。城际铁路2021年以后投资规模为1706亿元,远期规划投资规模及通车里程远高于高速铁路,间接表明未来投资重心向城际铁路转移。同样需要说明的是,随着高速铁路建设规划不断新增,2-3年后投资规模和里程有望增加。
三、货运及客运价格分析
2014年以前,铁路运价每年由发改委统一定价、调价。2015年,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铁路货运价格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改委将定价权下放铁总。《通知》将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率提高到15.51分/吨公里,并作为基准价,允许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在上述浮动范围内,铁路运输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确定具体运价水平,铁路货运价格改革已基本完成。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再进一步。一方面,更多品类的运输产品实行市场化调节运价、可由企业自主定价;另一方面,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货品,运价上浮的空间加大,此前最高定价为基准价格上浮10%,此次改为允许基准价格上浮15%。
运价方面,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已基本实现。由于运输成本上涨,2012年-2015年连续4次上调,基准价达到15.51分/吨公里。2016年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影响铁路货运量下滑明显,铁路平均运价下调1分/吨公里。2017年一季度,随着经济向好、铁路运量回暖,货运价格恢复至2015年的水平。
自1995年铁路普客调价后,20多年内从未上调价格,旅客票价基价率仅为约0.06元/公里,普快和特快列车硬座客公里票价约0.11元和0.14元。动车及高铁方面,动车一等座、二等座客公里票价分别约为0.5元和0.3元,高铁一等座、二等座客公里票价分别约为0.73元和0.45元。随着铁路运营成本提升,铁路客运提价大势所趋。
高铁定价权下方至铁总,并允许浮动票价。2015年12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其主要内容为:1)高铁动车组列车一、二等座票价,由铁路运输企业自主制定;2)商务座、特等座、动卧等票价,继续根据市场供求及竞争情况实行市场调节;3)可制定一、二等座无折扣的公布票价,可根据市场变化实行一定折扣。
普客成本核算基本完成,调价方案进行时。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铁路普通旅客列车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普铁调价已提上日程。《办法》首次明确了铁路普客的定价成本核定机制,为铁路总公司重新核定普客成本提供了依据。截至2017年6月,各路局已上报普客运营成本摸底情况至铁总,我们预计下一步铁总有望根据汇总材料,统一制定提价方案。
2018年铁路客运改革将继续深化,客运方面主要的方向包括:1)普客提价进入实质性方案落地、实施阶段,我们预计可能的提价幅度在30%-50%左右。2)高铁提速提价、行程市场化浮动运价可能将全面铺开,高铁资产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将更好的吸引民营资本投资建设铁路行业、也有利于优质高铁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货运量及客运量分析
主要大宗商品货运量(煤炭、钢铁及有色金属、金属矿石、石油及粮食等)占铁路货运量比重较大,其中,煤炭为最主要产品。但近几年该比重有小幅下跌的趋势,2006-2016年从73.83%下降至68.58%。未来,我国铁路将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商品汽车、冷链运输、快云服务和多式联运等业务,大宗商品货运占比可能进一步下降。
高铁网络完善进一步提升客流量。2017年完成铁路客运量30.84亿人次,同比上升9.56%。铁路客运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高铁网络的逐渐贯通,铁路出行便捷性逐步凸显。2011年至2016年,高铁客运量占铁路客运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0.50%增长到2016年的43.39%,五年新增高铁客运量增量占新增铁路客运总量的97.95%。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铁路客运量依旧会保持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