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热点聚焦·全球化与全球化逆动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及中国策略

蔡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11期

经济史视角下的贸易崩溃与逆全球化

彼得·范伯盖吉克著杨桃译作者单位: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国际社会研究所,译者单位:郑州信息工程大学,摘自《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17年1期

欧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与表现

郑春荣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摘自《国际展望》2017年1期

美式全球化体系的衰变与前景

王湘穗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摘自《文化纵横》2016年6期

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陈伟光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23日,第5版

前沿

人机关系:基于中国文化的机体哲学分析

于雪王前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摘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年1期

一种新的产能过剩分类标准

贾帅帅徐滇庆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广州大学金融研究院,摘自《经济学家》2016年11期

学人与学林

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最新进展

大卫·梁赞诺夫著李乾坤译译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1期

柯亨的正义观及其局限

包大为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新视野》2016年6期

艾思奇论新哲学

尼克·奈特著陆寓丰编译作者单位: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译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江海学刊》2016年6期

杨生茂与新中国世界近代史教学研究

杨令侠朱佳寅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图书馆,摘自《南开学报》2017年1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总体性

陈新夏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1期

解放思想的哲学特性与当代价值

仝联勃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理论探讨》2017年1期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俄罗斯的保留与转向

武卉昕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道德与文明》2016年6期

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判逻辑

仇竹妮徐德斌作者单位: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理论学刊》2016年6期

行使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逻辑

郭燕来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12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文明形态变革与中国发展理念

袁祖社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6年11期

中华和合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左亚文侯文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年4期

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观念

韩立坤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思政部,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1期

仁的形而上学结构

杨晓伟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东岳论丛》杂志社,摘自《东岳论丛》2017年2期

胡塞尔与黑格尔并非殊途同归

杨宝富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哲学系,摘自《哲学研究》2016年11期

羞耻脆弱性的德性伦理反思

童建军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深圳大学学报》2016年6期

日本关于道教研究的百年历史回顾与反思

孙亦平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摘自《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6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马克思主义人文文化理论的特性

谭好哲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12期

强制阐释论与文本阐释批评的理论拓展

段吉方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16年12期

中国美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渊源、现代传统与发展展望

杜卫冯学勤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16年4期

图像学的政治维度

王海洲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文艺研究》二〇一七年一期

文学经济学批评范式的生成逻辑与方法论意义

龚举善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自《河北学刊》2017年1期

语言传意视角下的典籍注释

杜敏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6期

莎士比亚戏剧对小说家的启示意义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焦兵)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历史逻辑

赵华飞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摘自《学术探索》2017年1期

王朝经略与隋唐南疆商贸一体化进程

陈国保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摘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4期

八旗、保甲与清前期社会结构变革

赵轶峰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摘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1期

英国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侯中军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摘自《历史研究》2016年6期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阶段

黄正林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4期

罗马政治视域下的犹太人起义

冯定雄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摘自《世界历史》2016年6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建设性税制”改革

滕淑娜顾銮斋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史学集刊》2016年6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国际贸易体系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张衔李少武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摘自《当代经济研究》2016年11期

国际产能合作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

吴福象段巍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2期

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目标(2013.11—2016.10)

高培勇汪德华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摘自《财贸经济》2016年11期

如何有效削减政府债务

马勇田拓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摘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二〇一六年十一期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住房成本构成

倪建伟桑建忠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摘自《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6期

阿里吉—杉原方法与中国故事的第二种讲法

宋磊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思想战线》2016年6期

宏观经济理论发展中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袁志刚高虹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摘自《改革》2016年11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功利主义幸福观:从个体幸福走向社会幸福

马妮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6期

大数据公共治理价值观基本框架

许欢孟庆国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1期

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潘晓珍王传刚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1期

赋权与脱贫:公民权理论视野下的贫困治理

徐琳樊友凯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学习与实践》2016年12期

基于精炼测算模型的社会风险防控体系建构

贾海薇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11期

国外拉斯基研究的最新动向

魏宁海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6期

国际关系·军事学(栏目主持:张萍)

国际秩序演进与中国的时代责任

王鸿刚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摘自《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12期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前景

复合地缘政治下的跨境安全治理

张春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摘自《国际安全研究》2017年1期

东亚国家间信任建构的现实路径

刘昌明杨慧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国际观察》2016年6期

“非洲学”的中国路径

刘鸿武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摘自《国际政治研究》二〇一六年六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之道

支振锋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摘自《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1期

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与法律规制

谢德成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16年6期

科学立法的逻辑问题

熊明辉杜文静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摘自《法学论坛》二〇一七年一期

法学教授的立法角色突破

宋远升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摘自《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1期

认知风格对法官决策差异悖论的化解

韩振文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摘自《中南大学学报》2016年6期

确定代孕子女监护人的法律路径

彭诚信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摘自《法商研究》2017年1期

存量房网签交易中买方债权的保障

常鹏翱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当代法学》2017年1期

中国预算法改革进路

陈治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摘自《财经法学》二〇一七年一期

打击海上恐怖主义的法律机制

刘笑晨王淑敏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海商法研究》2016年4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刘亚秋)

江村调查: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周晓虹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摘自《社会学研究》2017年1期

历史主义脉络中的社会变迁

李荣山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摘自《社会》2017年1期

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

孙飞宇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学术交流》2017年1期

“互联网+养老”模式发展的现实困境

于潇孙悦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摘自《人口学刊》2017年1期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分析

杜鹏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摘自《人口研究》2016年6期

职业群体微观公平感的形成机制

李煜朱妍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1期

“非遗”中的互为主体与人类学的社会担当

纳日碧力戈胡展耀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摘自《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6期

村落社会新文化空间的建构

秦红增曹晗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摘自《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6期

多个案比较法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

蔺亚琼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摘自《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11期

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高考政策的实施

吴霓朱富言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摘自《教育研究》2016年12期

新闻学·传播学(栏目主持:李琳)

全球互联网治理:未来趋势与中国议题

邹军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自《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增刊

未来传媒生态:消失的边界与重构的版图

彭兰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摘自《现代传播》2017年1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的个人张瑜等

资本逻辑“正义”的非正义性刘顺

共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杨宏伟等

幸福是劳动实践的展开与价值彰显杨燕华

哲学·宗教学

庄子的至乐活身之道杨婉仪

嵇康养生论周山东

黑格尔哲学中的“真相”和“真理”先刚

自然主义泛心论李恒威等

文学·语言学

重构美学形上之维应回归中国传统李西建

儿童小说中的“顽童叙事”赵淑华

陶渊明诗歌意象中的家园意识邵宁宁

当代法国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刘成富

历史学

龙山时期黄河灾害与大禹治水徐海亮等

中国天命观的历史演进与作用杨志刚

民国时期乡村性别比例失衡冯成杰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王权的形成张建辉

经济学

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刘鹏飞等

打破财政困局的关键万冲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收入分配张涛等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廖朴

政治学·公共管理

市场导向:规范政府权力的发力点石瑛

协商民主与治理现代化的内在一致性袁方成等

政绩考评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李四能

就职宣誓的现代政治价值马华等

国际关系·军事学

国家承诺可信性研究的微观方向骆礼敏

网络安全治理的议题与能力任琳等

从国际关系理论看难民问题史小今

中俄北极合作走廊建设构想李振福等

法学

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杨伟东

完善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李涛

重新定位环境信息的企业强制公开制申进忠

社会学·教育学

培植社会资本:乡村环境治理新路径姚志友等

退休影响中老年人健康董夏燕等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构范庆瑜

反思中小学教育质量观苏启敏

婚姻状况影响主观幸福感李凌等

新闻学·传播学

重启新闻叙事:本土化新闻游戏的创新与实践张建中等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大学文化安全亟待重视王景云

推荐论文篇名

(159—160)

学术信息

短讯(16)(18)(145)《1917—19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启蒙》简介(28)《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研究——基于世界经济大萧条冲击的视角》(79)

THE END
1.宪法宣传周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宪法宣传周 | 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 原标题:《宪法宣传周 | 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来源:承德市双桥区人民法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17926367168533&wfr=spider&for=pc
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2年出版计划书中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法律实践做了细致梳理。全书吸收了大量中外学者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对话,表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并融合了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妇女史、法制史研究的探索上做了有益尝试。https://www.douban.com/note/824257121/
3.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中国法制史)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中国法制史),欢迎阅读与收藏。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中国法制史) 篇1 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faxue/699995.html
4.社会转型期相关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领域的变迁。 世界史部分 1、殖民扩张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4-18世纪)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具体表现:①政治: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经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http://m.fz18z.cn/nd.jsp?id=271&id=271
5.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中国法律史学史 一个学科史问题的透视 如果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实施的《大学堂章程》将有关法制史的课程列为法律科和政治科的必修科目为起点的话,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史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的发展历程。此前,日本学者已经提出了中国法制史这一学科概念,并成为晚清法政学堂中编撰和讲授《中国古今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6.法治与中国社会譬如,中国古代法律无由发展出近代民法中的时效制度,“因善意、和平且连续的占有他人之物至一定时间,占有人即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这种公式自然不曾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法律里面。”[27]原因在于,传统中国的礼治比较发达,各级政府为了避免查证上的繁难程序和限制诉讼,往往不会因为连续占有某物一年半时间以上而将某物归为https://www.jianshu.com/p/83a1f79be433
7.浅析萨维尼的历史法学观查琪琦律师律师文集三、历史法学观对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对萨维尼历史法学之评价 必须承认,正如萨维尼历史法学观的理论中所阐释的一样,萨维尼的法律理论是德意志民族在其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对其的评价也应当基于18、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的整体历史背景来进行。但是,作为世界法律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法学流派思想的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15924326115929420oo708170
8.浅议中国检察制度发展史——法律监督权的历史“沧桑”在检察事业迈向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笔者以史为鉴,纵观检察百年风云,试从中国检察的理论源头、制度沿革、法治实践等方面分析检察制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厘清“检察制度”“法律监督权”等重要概念的发展脉络,以期为新时代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史料参考,并就现实问题作出对策分析。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2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