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权威源自于惩戒性

法律的至上性是以法律的惩罚性为依托的。正因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惩处和制裁,才意味着法律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至上性

□蒋传光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法律的权威性,法律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反思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违法和无视法律存在的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全社会法治观念淡薄,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忽视法律的最基本属性,对法律的惩罚功能重视和运用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的当代中国,如果法律的惩罚功能不能充分彰显,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就将无从谈起。

对各种违规行为的约束,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各种权益的保障,在各种社会规范中,人们最终会想到法律。除法律外,社会上还存在诸如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礼仪、职业规范、社会组织规章制度等各种社会规范。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在价值理念的追求上,也具有很多共性。但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中,人们为什么对法律会有更多的期盼、依赖和信任呢法律何以具有更高的权威,其权威来自哪里简言之,相对于其他社会规范,除了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要素之外,其更高的权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的至上性;二是法律的惩罚性。

法律的至上性,从人们对法律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可得到充分的体现。关于法律的本质属性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观点,如古希腊思想家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神意说认为法律是神的意志的体现,是上帝为人类所制定的规则;自然法理论认为法是自然理性的体现,自然法是人定法的依据,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等等。

从上述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各种观点可以看出,不管哪一种学说,也不论其对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本质是如何认识的,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法律从一开始产生,就被赋予了神圣性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并从不同的立场阐释了法律是不可违背的,为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提供了理论根据。这是其他社会规范所没有的特征。

法律的惩罚性,是相伴法律的至上性产生的,也是法律所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的体现。其他各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但相比较法律而言,其他社会规范对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而法律的强制性和惩罚性,则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适用性,即普遍适用于本国主权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类主体;具有严厉性,违背法律的行为,会付出名誉、荣誉、财产、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具有平等性,对同样的违法行为会受到同样的惩罚。

法律的惩罚性,又反过来强化了法律的至上性。法律惩罚理论认为,惩罚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是必需的。惩罚不仅可以阻止人们犯罪,而且可以起到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会使人们认识到受惩罚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而且实际实施的惩罚,也会给实施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人带来一种恐惧,起到法律的震慑作用。同时,正式的惩罚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避免发生私人报复行为。

法律的至上性是以法律的惩罚性为依托的。正因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惩处和制裁,才意味着法律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至上性。因而,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严格执法,违反法律,就要付出成本和代价,通过严厉的惩罚、制裁,使人们不敢违法,以此使人们对法律产生自觉的尊重和敬畏。人们敬畏法律,就是因为法律具有惩罚功能,具有震慑作用。如果严厉的惩罚和制裁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就失去了依据和基础,甚至失去了法律存在的价值。

如果一部法律人们千百次违反它却不受任何制裁,那么很难说他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对法律缺乏起码的尊重和敬畏,那么基本法治秩序的维护,法治国家的建设,就将失去了基本的社会根基。因而,以严厉惩处和制裁为内容的法律强制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是法律的生命力所在,是法律的本质使然,也是实现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

THE END
1.从“井中有人”到现代监狱,法律如何演变?在遥远的古代,法律并不像今天这样以条文的形式明文规定,但它却以一种更为古朴、更为原始的方式存在着,默默守护着社会的秩序与公正。那时的法律,或许没有现代法律的严谨与完备,但它却如同大地上的山川河流,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669100904190003&wfr=spider&for=pc
2.中华法律文化起源之特征中华法律文化源远流长,按照传世文献的记叙,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法律生活。笔者以近100余年考古学之丰硕成果,详尽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及其轮廓,阐述了从仰韶、龙山等各大文化以及陶寺、二里头等各个遗址所获得的文献资料(遗存),试图说明在文字诞生之前中国“公法”“私法”“刑法”之萌芽、诞生和起源的http://www.bingtuannet.com/btllw/btllwfz/202404/t20240429_185276.html
3.漳州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要点(二)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6、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更好地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http://tjj.zhangzhou.gov.cn/cms/siteresource/article.shtml?id=530375059787390000&siteId=530418360992730000
4.休闲太阳系中哪个巨行星因为自转快被称为“灵活的胖子”去年9.1施行的哪部法律使残疾人老年人权益保护更有法治保障 A、环境保护法 B、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解析:《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后,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智慧城市创建,以及城市更新、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都在一体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https://blog.csdn.net/qq_41539778/article/details/135125608
5.党的十八届四屮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哪里?()男性,5岁,持续发热15天,体温39.0~39.5℃,伴腹泻每日3~5次,体检:神萎,心率72次/分,肝右肋下2cm,脾肋下1.5cm,血常规检查:WBC3.0×10?/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嗜酸粒细胞0.9,ALT200U/L,血清抗-HBs阳性,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https://www.shuashuati.com/ti/9f045b43a600431ebf8ec48be54029ea.html?fm=bd3e299f5f6f0949c35aabcd96519a6898
6.法律图书馆: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论文法律图书,法律门户网站法律图书馆_法律门户网站,提供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学论文、裁判文书、律师黄页、法治动态、司法考试资料、法律图书、法律书刊、法律书摘、著者介绍、出版社介绍等资料。http://www.law-lib.com/
7.吴汉东: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理论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就确立法治信仰这一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文澜资深教授吴汉东。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201/c40531-26126496.html
8.书生事业无限江山——关于近世中国五代法学家及其志业的一个学术而一个渐具独立社群性质的法律家法学家职业共同体,屡仆屡起,亦初现雏形。五代法律学人,身处其间,生聚教训,壮士摧眉,英雄折腰,所孜孜以求、梦寐向往者,即此“现代化法制”,即此“法制中国”,而塑造了二十世纪中国一帧独特的人文风景。 在以下的篇幅里,笔者将首先简单勾勒出近代中国五代法律学人的基本谱系,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php?id=6484
9.中国金融法治研究中心摘要:经济法“从哪里来”即经济法的产生问题,是研究经济法其他一切问题的起点。不同于西方近代经济法,有周以来,中国古代经济法植根于“适宜农耕”的地理环境和“善于农耕”的历史条件,以“教民稼穑,以利农耕”为调整目标,以农业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以丰富多元的法律渊源及其责任规范为调整方式,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系统https://cfr.swupl.edu.cn/xsdt/3b563a51d28447c3a16866b3208a2645.htm
10.“七五”普法知识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4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哪里?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B.科学立法 C.依宪执政D.司法公正 4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抓住的关键是下列哪项?()A提高立法质量B恪守以民为本C立法为民理念D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43.根据《立法法》的规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s06gnvm.html
11.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数据库,收录460余万件法律法规文件,来自《立法法》认可的权威文件来源,平均每日更新千余篇。是中国法律法规大全网站,同时是目前国内成熟、专业、先进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http://www.pkulaw.cn/
1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解放军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生命力,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夯实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根基。 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22-12/28/content_330792.htm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法律可以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5445385.html
14.黄宗智:探寻扎根于(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相对于那些理论,实践理论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对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来说,它促使我们突破了韦伯(Max Weber)所代表的西方主流形式主义的霸权,也突破了简单的法律条文主义,使我们能看到中国的法律体系所包含的两种不同但又相互依赖的逻辑。 同时,笔者深入档案的研究突出了(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实践与其表达/话语之间的不同,而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4562
15.反邪教知识一百问答:我国法律规定: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以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鼓吹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 邪教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教主”崇拜。(2)精神控制。(3)编造邪说。(4)聚敛钱财。(5)秘密结社。(6)危害社会。 https://www.jnnews.tv/jnxwrmpp2/p/69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