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AI律师没能走上法庭,但这只是AI改变法律行业的小插曲。
「AI律师」首次进入法庭的尝试,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所谓「AI律师」的本体,是DoNotPay开发的最新版聊天机器人。按照原定计划,被告佩戴载有AI机器人的耳机出庭,后者实时听取法庭实况,将回复内容语音同传给被告,告诉他该怎样与法官答辩。1月初该公司官宣这一计划后,同行质疑和法律风险警告伴随而来,巨大的压力下,他们做出了放弃的决定。
DoNotPay是一个运用AI技术为普通人提供法律服务的APP。公司由JoshuaBrowder在2015年创立,目前已经融了近2800万美元。上一轮融资在2021年,由A16Z领投,共筹集10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到2.1亿美元。
最初,这个App提供的只是被派违规停车罚单后,自动化写申诉的功能。几年间,它将服务的场景扩充到了个人税务、信用积分维护、订阅退费等各种事务上。
语言模型的进步、ChatGPT的更新,也给DoNotpay的聊天机器人带来了更多升级。它现在能够作为消费者的代理,到对话框中协商网络套餐中的问题,争取退费。10美元、15美元这样的退费虽然不多,但胜在省时又省心地替消费者争取了权益。尽管「AI律师」被拒在法庭之外,但在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中,它会越来越多地帮助到普通人。
但是当AI开始为普通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尝试进入初级庭审环节,似乎就面临着更多的阻力,甚至引起了关于AI法律服务合规性讨论。今天的法庭规则和监管体系,已经不足以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
从官宣到撤回,人类第一个「AI律师出庭计划」仅仅20天就宣告流产。
1月4日,JoshuaBrowder向媒体公开了AI律师将出庭辩护的消息。原定的计划是在2月22日一场加利福尼亚州地方法庭的听证庭审上,藏在一对耳机里的「AI律师」,通过听筒给被告实时帮助。
被告被指控超速驾驶,「AI律师」将藏在一副蓝牙耳机里,法庭的实时录音将被传送给算法,AI将根据现场的录音判断应该如何应对法官,在被告的耳朵里细语,实时指导。
据悉,DoNotPay公司和被告达成协议,被告只会回答从「AI律师」处得到建议的内容,再将内容复述给一位并不知情的法官。如果这样操作导致罚款增加,则由公司支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测试AI律师的有效性。据Browder介绍,在庭审上做即时响应的AI,其背后的技术是OpenAI的大语言模型GPT-3。
但在美国的地方法庭,部分州对是否可以携带电子产品出庭更为宽松,比如一些地方法院允许被告使用带有蓝牙功能的助听器,DoNotPay公司相当于打了一个擦边球。「这在技术上是符合规则的,但我认为这不符合规则的精神。」Browder表示。
另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是:AI通过耳机实时听取法庭情况,哪怕数据在分析处理后即刻被销毁,也构成录音行为,后者是在任何法庭上都被禁止的行为。
面对违法风险和来自律师协会的压力,Browder决定放弃,他在1月26日宣布暂停让AI律师出庭的计划。
打开DoNotPay公司的网页,映入眼帘的便是旗帜鲜明的标语:世界上第一个律师机器人。底下的介绍写道:打击企业,打击官僚主义,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起诉任何人。
DoNotPay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提供法律服务的聊天机器人。可以帮助你在日常情景中更好地与法规、协议交涉,维护自己权利。比如,向国税局报税、罚单申诉、撰写遗嘱、退订服务等。在这些特定的情形下,聊天机器人会问你一些问题来获取基本信息,然后辅助你完成表单或者文书的写作。
Browder形容: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观点,带有机器学习模型的软件,将其匹配上法律上正确的表达方式。
在2020年,公司还获得了一个美国律师协会法律服务委员会授予的布朗奖,以表彰其通过技术手段,在普及法律服务方面的推进与创新。
尽管公司已经成立7年,创始人Browder今年也只有26岁。这一切起源于大二他成为一个新手司机时,被开出的一串违停罚单。依据当地法规,他可以写一封信为自己申辩。在一些情况下,比如指示牌损坏不清晰、照片证据不足,罚单可能会被撤销。
Browder发现这样的模板化的写作很容易自动化,于是就诞生了自动写罚单申诉的DoNotPay。至今,DoNotPay已经帮助用户起草了25万张罚单申诉。
后来,DoNotPay不断拓展处理各种事情的功能。公司表示,聊天机器人已经代表人们赢得了超过200万起针对机构和组织的客户服务纠纷、法庭诉讼,包括取消30万个订阅服务。
Browder也不时在Twitter上公告最新推出的功能,比如ChatGPT开放API之后,DoNotPay开启了一个新功能,能够读取条款、租聘合同,然后标记非标准的内容——也就是那些可能存在陷阱的细节。
装备了ChatGPT的能力之后,DoNotPay还可以继续升级。在一个演示视频中,用户只需要下达「降低互联网费用,但是维持现有套餐」的命令,剩下的就可以交给机器人。DoNotPay机器人和通信运营商的客服机器人直接对话。它列举了运营商的服务问题,并威胁要采取法律行动,最终,客服机器人给出了互联网账单每月扣除10美元的方案。也就是说,机器人代理帮助用户一年减少了120美元费用。
也因为这种为消费者维权的产品定位,此前BBC将DoNotPay形容为「互联网罗宾汉」。
从自动写罚单申诉、协商套餐费,到把「AI助理」带到法庭去辅助庭辩,其实是用技术提供法律服务场景的延伸。DoNotPay这一步尝试也是其服务交通罚单场景的自然衍生。
如果收到超速罚单后选择申诉,书面申诉之外,可能就需要经过庭审。超速驾驶这样的庭审一般不会太复杂,没有请专业律师的必要,但对普通人而言也不具备法庭抗辩所必须的法律知识。
尽管受到部分律师协会的反对,但也有专业人士表示这样的想法有其应用前景。美国律师协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委员会的主席Henshon就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在风险较低的情形下,AI顾问能够提供法律援助,否则被告可能在庭审上没有法律代理。「有很多法律上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因为律师介入不值得」,Henshon说。
AI作为工具已经进入了法律行业,主要是用来快速审查大量文件。一位伦敦律师事务所的出庭律师SallyHobson在一场复杂的谋杀案中使用AI软件,以帮助快速分析1万多份文件。软件的速度比人力快四周,节省了50000英镑。
这与「AI律师」为普通人提供服务的性质不同,AI充当了专业人士的工具。而当AI为普通人提供法律援助,一方面填补了现有法律服务的空白地带,另一方面,则涉及专业性是否合格、如何监管等议题。加利福尼亚州律师协会执行主任LeahWilson表示,「到2023年,我们将看到资金充足、不受监管的服务提供商涌入低成本法律代理市场,这再次引发了是否以及如何监管这些服务的问题。」
如此张扬「AI律师进法庭」实验,Browder也希望推进政策和法规层面的探讨。他表示,还有许多部分需要解决,也涉及到与政府沟通,「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并不是最难的部分,合规还在进程中。」他认为,在技术进步面前,法庭规则已经过时了。
从更广泛的角度而言,Browder认为,AI正在动摇决定个人与政府、企业之间权力平衡的工具和规则。他将AI视做为普通个人赋权的一种方式,为人们在罚款、费用纠纷中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聊科技,谈商业。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D·Park正东集团院内C8座105室极客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