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公众版中国法律检索系统正式上线

值此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暨第四个“宪法宣传周”到来之际,“北大法宝”隆重推出公众版法律数据库“中国法律检索系统”law.pkulaw.com,从北大法宝全量知识资源平台提取权威内容,免费为公众精准查询常用法规服务。

其实,“中国法律检索系统”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和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的制定可以说处在同一时期,并历经30余年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北京大学是中国法律信息化的首创者。1983年,北京大学龚祥瑞教授、时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李克强撰写的《法律工作的计算机化》,开启了中国法律信息化的进程。

1985年,北京大学法律系创办Chinalaw计算机辅助法律研究中心,用PC-XT计算机启动了中国法律信息化的列车,“北大法宝”就此孕育于北大法律系。

198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法律软件——《CHINALAW涉外经济法规查询系统(中英文对照)》,引起国内法律界的瞩目,“北大法宝”就此诞生于北大法律系。

1987年,北大法律系成功研制《中国法制信息系统》,同时《中国涉外经济法规查询系统》通过专家鉴定,并推出了《经济合同范本系统(中英文)》和《国际经济公约数据库(英文)》。

1989年,含有全面法律信息、分为10个子数据库的《中国法律检索系统》被列为国家科委重点科技项目,并于1990年底通过鉴定,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时任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张友渔先生欣然题写“中国法律检索系统”。

1991年,研制完成《中国法律检索系统》英文版。

1993年,研制完成国家科委项目《中国科技法制信息系统》。

1994年,研制完成《中国法律检索系统》5.0中英文版。

1996年,研制完成并出版《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光盘版。

1998年,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开发《中国法律检索系统》浏览器网页版,将新产品定名为“北大法宝”。

1999年,北京大学以《中国法律检索系统》软件著作权和北大法律信息网作为无形资产投资,组建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品牌正式创立并发展至今,持续高质量为社会各界提供法律信息和智能化服务。

伴随进入科技与法治的新时代,“北大法宝”致力于以法律知识服务、法律人工智能、法律文化传播、法律教育培训四项事业服务全面依法治国。

今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起始年,在“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特以法学泰斗张友渔先生所题的“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定名北大法宝公众版,免费开放提供便捷法规查明服务,担当服务法治社会新使命。

今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起始年,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和党内法规信息平台,及时更新数据,免费向公众开放。”因此在“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特推出北大法宝公众版“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免费向公众提供法律查明和检索服务。

系统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立法法规定范围内的法律法规查询服务,按照“全面、及时、便捷、持续、实用”的建设原则,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数据全面

“中国法律检索系统”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宪法、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既包括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全部或部分失效、已被修改的法律法规,“本法变迁”功能让一部部法律文本的“家族谱系”、历史沿革轻松展现。

及时准确

30余年不断积累的法律科技产品经验和专业的法律内容编校团队,形成了“北大法宝”法律文本编辑审核收录方法论。数据加工上线均经过科学的业务流程环节和专业的数据质量审核,保证规范严谨。确保法律法规文本和时效性的及时更新,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法规文件颁布、修改、废止的具体情况。

便捷易用

系统支持标题检索、全文检索、发文号检索、高级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检索结果列表设置分组、排序功能,支持将检索结果按效力位阶、时效性分组,按公布日期、施行日期排序。法规聚类维度多样化,以效力位阶、制定机关、时效性、公布年份等多个维度设置聚类。较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即时性、一站式的法律法规查询服务。

在法规正文的“法宝版”页面内,为满足深度研究需要,提供了高效的法规和条款的“法宝联想”深入扩展阅读功能。链接至北大法宝全量知识资源平台pkulaw.com。该平台会更加专业地为服务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数据中台还提供以立法法范围内法律文件为核心,以法宝收录各类规范性文件、工作文件和各级公权力主体自有文件为补充,适用于不同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的“文件库”“知识库”“案例库”“论文库”“自建库”,并可梳理定制“行业库”“领域库”“合规库”。

如:地方性法规文件发布平台;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开平台;满足政法法治机关内外网数据融合的数据应用系统;满足企事业单位法务合规需要的内外部规章制度数据库智能管理平台等等。

在《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引领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北大法宝”一直在路上。我们将持续优化整合法治领域各类信息、数据、网络资源,为立法、执法、司法、企业法务、法学教研等需要提供更加多元易用的知识服务和智能应用。

THE END
1.法理学中国法律起源中国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以下是中国法律起源及发展的简要概述: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中国法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一些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506940863673129099.html
2.律师代理工作意见(精选5篇)2.1 “讼师”职业受限由来已久 在中国的古代法律文化中有“讼师”、“讼学”的存在,可是封建统治者害怕给予民众过多的权利会危害到皇权以及封建专制的权威,历代的法律制度都对讼师的活动加以严格的限制,如设立了教唆词讼罪。《唐律?斗讼》还禁止讼师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提供法律帮助,将收费的代拟辞状行为一概视为https://www.1mishu.com/haowen/96288.html
3.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一、“律令体制”说之由来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法、中华法系属于“律令体制”的说法几乎占据并控制中国法律史教学和研究领域,很有必要加以重新思考并予以廓清。 “律令体制”,又有“律令制”“律令法”“律令法系”“律令法体系”等说法,最早见于日本著名法律史学家中田薰先生1933年为仁井田陞《唐令拾遗》作的序文中。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M.php?id=15627
4.中国法学期刊网德法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治国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精髓,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倡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法文化),从中汲取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特别是反复阐明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交相治国的重要价值。本文阐http://zgfx.cbpt.cnki.net/WKA2/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ntentID=ee714b2e-3447-4f6b-b935-306178301cac
5.中国系统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李宝明1985年4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了“全国首次法制系统科学讨论会”。会议讨论的主题包括:1、关于我国法学落后的原因和法制建设、法学研究的现代化、科学化问题。代表们认为,法学落后于现实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受了苏联研究模式的影响,满足于线性的“分析-综合”式研究方法,忽视对法和法律现象作系统的、整体的和多层次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6174710_10819.html
6.为代表委员推荐好书:关于依法治国的书[美]约翰·梅西·赞恩著,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 作者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故事,把西方法律的精神和原理,解释得十分透彻和明朗,使人对法律产生直观而深入的认识。诸如对法律的由来、汉摸拉比法典、古希腊人的法律智慧等问题都是用生活中的故事来表达的,简单易懂而又不失深刻性。 https://news.sina.com.cn/c/2004-03-11/181630132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