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监管实践中,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以改造人为宗旨,不断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逐渐成为新世纪中国监狱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战略的稳步实施,有赖于监狱工作从各个层面上广泛推行。其中,作为监狱工作最集中概括和全过程表现的狱政管理,其科学化程度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制约着狱政管理自身的质量与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狱工作的科学化乃至法制化、社会化。
狱政科几年的工作过程中,作为一名狱政科员。有了一点关于狱政管理方面的想法,并将之整理如下,希望能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不当之处,还需各位指点:
一、狱政管理的内涵
由此而来需要我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就是
监狱长在某监狱庆国庆文艺演出时的讲话
各位嘉宾、各位干警,
全体服刑人员:
大家好!
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七周年的大喜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女子监狱党委向各位嘉宾、各位干警和全体服刑人员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祝大家佳节愉快,万事如意!
为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监管改造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服刑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我狱于xx日办了第二届“xx节”活动。各监区就地取材,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独立创作编排了一系列贴近改造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的节目。从7月初到9月底,以监区为单位的xx节文艺演出好戏连台,充分展示了服刑人员不凡的艺术天赋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雅俗共赏的文艺节目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服刑人员深受感染和教育,从而树立起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出一往无前的改造动力。
狱监管改造工作在省监狱管理局和郴州市各级领导机关的热忱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年上半年。按照“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工作方针和“找准基点、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工作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不断夯实监管工作基础,大力推进监狱工作“三化”建设进程,依法治监、从严治警、规范管理,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上半年,全狱平均在押罪犯489人,收押罪犯169人,减刑127人,假释1人,刑满释放23人,调训48人。1至6月份,狱监管安全持续稳定,有望连续九年实现四无”教育改造工作日益规范,罪犯入学率100%三课成绩优秀率日渐提高,达到95%以上;生卫工作日臻“三化”罪犯“五项经费”足额到位,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刑罚执行工作日趋完善,充分实现了公平、正义。正是因为上下奋力,和衷共济,狱上半年罪犯改造质量明显提高,开创了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全力打造平安监狱。
一、党委重视、突出责任。
二)摆正首位位置。正确处理好改造与生产的关系。监狱工作头绪繁多,既要抓好监管改造工作,又要抓好经济生产,特别是狱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财政拨款一直不能足额到位,监狱经费捉襟见肘。尽管如此,监狱党委态度明确,没有因利益驱动“放开搞活”为了保障监管安全和稳定,无论经济怎样困难,生产怎样压头,决不以牺牲监管安全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利益,对各单位的评先评优坚决执行监管改造工作的一票否决制”上半年先后4次对落实监管制度不力的单位作出了停产整顿的处理,极大地促进了基层重管教、抓管教的工作热情。
在我国,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直接担负着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艰巨任务,是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宁,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部门。
一、佛山监狱简介
佛山监狱地处高明市郊,原名叫“西江锰矿劳改场”,之所以叫“西江锰矿劳改场”是因为监狱背靠锰矿山,面对西江水,以前犯人的劳动就是挖锰矿,近年来由于锰矿挖完了,犯人的主要劳动任务就改为织藤、车衣、毛织等加工业;而叫“劳改场”则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在年以前,我国一直没有“监狱”的叫法,直到年后,才与国际接轨,将“劳改场”改称为“监狱”,又因为此监狱是佛山市管辖,所以叫佛山监狱。
佛山监狱在年被评为“省级现代化文明监狱”。监狱的在押犯人有××××人。监狱分为×个监区,每个监区又分为×个分监区。每个监区都有自己的的劳动任务,部分监区负责织藤,部分监区负责织车衣,部分监区负责毛织,还有部分监区负责改造和后勤(伙食、值班)。
二、监管制度
⒈分级管理制度
一般意义上,监狱与企业似乎是联系不到一起的两个陌生概念。《辞海》中语: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禁罪犯的场所;企业是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而目前的所谓监狱企业,就正如上述所言要“面对双重目标的矛盾。一方面,作为监狱改造与惩罚罪犯手段的载体,惩罚与改造罪犯是监狱企业必须遵循和完成的社会目标,而追求经济效益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且不论其双重职能是否能够协调发展,其“监企合一”体制本身就根本性的弊病,尤其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今天。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目前的监狱企业实际上是承担着“公共物品”提供的职能。服刑人员的强制劳动,不仅仅是法律上的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更是对全社会的安定有序提供间接的教育服务。虽然强制劳动应当仅是教育服刑人员的手段之一,但也无法避免将劳动本身作为改造目的实际社会需求。在此情况下,监狱企业还需要按照一般的劳动生产的要求提供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岗位、劳动场所、劳动资料等)因此,在探讨监狱企业如何发展的时候,就必须将其纳入公共产品组织的改革大背景之中。
公共产品组织的普遍特点与问题:
第一,多元性价值取向性。公共产品组织一般都存在多种价值取向。即一方面最大程度的利用本身的资源来服务社会公众,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另一方面还要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用以可持续性的发展。例如,邮政、电信、电力、交通等公共服务既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又要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否则也难以实现其社会效益。因此监狱企业不可避免的即要保证实现改造、惩罚罪犯的社会目标,又要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第二,国家资本的垄断性。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提供,其业务一般为国家垄断。监狱企业便是特殊的国有企业,在监企合一的背后更有着国家垄断的影子。而这种垄断仅表现在资本性质上,而非行业领域。
第三,政策影响性。国家通过政策调控来影响公共产品的供求扩大或缩小。从一般公共产品的政府定价就可以明白,国家政策性因素的主导地位。监狱企业在改革中的产品定位、价格定位、劳动力价格的定位,应当都受到政府的指导和保护。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安全生产情况,研究部署明年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监狱煤矿安全生产,为创建“平安监狱”提供有力保障。刚才,三矿矿长对各矿的安全生产情况做了汇报。下面我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各监狱煤矿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平安监狱”、“平安矿井”为中心,积极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双基建设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整治事故隐患,积极探索切合监狱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在井下生产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下,三矿均杜绝了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实现××年度安全生产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煤矿在外包过程中实现了安全顺利交接,并累计实现安全生产天。煤矿在顺利完成押犯和井下交接任务的情况下,实现了设备联合试运转的安全目标,现正积极朝着安全试生产的方向顺利过度,在月日召开的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矿被表彰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双基”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煤炭系统安全生产先进矿井、原创:全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煤矿也被评为全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回顾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奠定安全生产基础
,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及系统局、行业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紧紧围绕监狱年初制定的总体工作目标,全面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始终能够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严格按核定的能力组织生产,不安全不生产。对全矿人员实行了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按照责任大小,分别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抵押金,按季度考核兑现,对季度连续达到安全生产目标的单位,按照一定的累计方式递增奖励,对达不到安全目标的作相应扣罚,增强了干警职工抓安全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对安全生产实行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管理,真正把安全工作当作稳定环境和推动我监狱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切实抓好,为我监狱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的监狱建筑,是监狱刑罚执行的“物质形态”,是监狱向外展示监狱文化内涵的特定的“硬符号”。而由监狱的建筑设计所构成的监狱建筑空间则是监狱展示与提升监狱文化氛围的“软环境”,是监狱“硬文化”的“补充”和“渗透”。监狱建筑空间文化源于监狱的建筑,又发展于监狱的建筑,是监狱建筑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在当今极力打造监狱文化的语境里,对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进行研究与构略,这既是推进监狱文化整体建设之所需,也是监狱文化发展之必要。
一、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历史演绎
二、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封闭性与开放性监狱是监禁罪犯之地,在传统的理念里,监狱是与外界隔绝的“特殊地界”。因此,由监狱建筑所构成的空间文化往往处于封闭的状态,表现为一种封闭性的文化格局。随着监狱工作社会化的展开,亲情帮教工作的有序进行,以及监狱对外所进行的“警示教育”、“联谊活动”等多种开放性工作举措的实施,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真容”便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形成其空间文化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相融合的文化格局。
关键词:惩罚属性/价值元素/权力表象/限制
内容提要:惩罚是监狱行刑的重要内容,是监狱存在的法律属性和本质机能,但是有些学者出于进化论的需要却把其解读为类似体罚和权力的代名词。现代社会条件下监狱惩罚本身具有正义、平等、人道和秩序的价值元素,而惩罚本身具有的这些元素是对惩罚内涵和外延的自我限制。另外,鉴于惩罚具有权力的外在性和表象性,所以必须明确惩罚的客体和监狱纪律的内容和属性,并基于理性主义对其权力的扩张性进行限制。
一、问题的由来
监狱并不是与法律一起产生的,至少不是和传统意义上的刑罚一起产生的,其一点可以证明:作为“罪恶昭彰”代名词的古代狱制如果从历史社会学的观点看,其实监狱的诞生是人类历史文明进化的结果。正如福柯所说:“监狱这个惩罚武库中的一个基本因素,确实标志着刑事司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刑事司法走向人道。”[1]然而在法治与权利至少在文本上庄重给予了宣告的当代,较多学者们极力探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罪犯权利保障与监狱改造机能的内涵和价值,以划清当代监狱人本主义思潮与专政工具主义价值的界限,以表明惩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远离了监狱的价值体系,甚至有的学者把惩罚当成了体罚的代名词。其共同忽视了一个刑事法哲学中极为重要的命题——监狱的本质属性在人类的文明的发展史上即使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也不是可以和惩罚相剥离的。而且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如果不把监狱惩罚的本体和边际界定,就无法可以说清罪犯权利的位置与边界,就无法对惩罚的外在权力属性进行限制。所以笔者极力想在本篇论文中尝试探讨监狱惩罚机能的本体与维度限制。
二、惩罚是监狱存在的法律属性和本质机能——对惩罚属性的再认识
构建监狱防暴应急处突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押罪犯构成显现出新的特点,三涉罪犯、暴力罪犯明显增多,这些罪犯罪重刑长恶习深,暴力倾向严重,消极思想活跃,有可能随时爆发突发性事件,甚至有些罪犯无时不在伺机实施脱逃、暴狱等。因此,科学地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监狱系统的突发事件防范处置机制,将是未雨绸缪之举,是提高监狱改造质量,促进监狱经济发展,保证监管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之一。笔者试就构建监狱防暴应急处突机制进行初探,以供商榷。
一、处突机制的内涵及结构
监狱防暴应急处突机制,是建立在监管安全预警基础上,以突发事件处置管理为中心,借助安全信息论、安全控制论、安全系统论、安全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合理配置各种资源,防范和处置监狱罪犯脱逃、暴狱、劫狱、劫持人质等突发性事件的针对性措施和对策。广义的防暴应急处突机制是一个大系统,由预警系统、防范系统和处置系统3个分系统构成,贯穿突发事件的前、中、后三个过程。狭义的处突机制侧重于事中的管理和调处。本文所论及的处突机制是从广义上进行探索的,力求体现防范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完整性与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