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大纲: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大纲依法治国法硕考研大纲新浪教育

法律制裁的含义;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第十二章法治

第一节法治概述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的含义;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民主。

www.wendu.com

二、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三、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法治理忿;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第二节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目标与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完备良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公正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科学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充分有力的法治保

障体系。

第十三章法与社会

第一节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一、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社会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二、法与社会和谐

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三、法与社会发展

通过法律体现和保障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第二节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法与市场经济

法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三、法与科技

科技对法的影响;法对科技的作用。

第三节法与政治

一、法与国家的关系

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法律也对国家权力起到支持和制约的作用。

二、法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法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

三、法与政策的关系

政策对法具有指导作用;法对政策实施具有保障作用。

第四节法与文化

一、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的分类;法律意识的作用;法律文化的概念;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弘扬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二、法与道德

法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法与道德的冲突与解决;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三、法与宗教

法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我国法律在处理宗教问题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中国宪法学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的形式特征;宪法的实质特征。

三、宪法的分类

宪法的传统分类;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分类。

四、宪法与宪政

宪政的含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二节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英、美、法三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宪法的发展及其趋势。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沿革;中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宪法修正案。

第三节宪法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二、基本人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三、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四、权力制衡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权力制衡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第四节宪法规范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

三、宪法规范的类型

第二章宪法的变迁

第一节宪法制定

一、宪法制定概述

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宪法制定的程序。

二、中国宪法的制定

第二节宪法解释

一、宪法解释概述

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的方法;宪法解释的体制。

二、中国宪法的解释

第三节宪法修改

一、宪法修改概述

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形式;宪法修改的程序。

二、中国宪法的修改

第四节违宪审查制度

一、违宪审查制度概述

违宪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的模式;违宪审查的方式。

二、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内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宪法宣誓制

度。

第三章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国家性质

一、国家性质概述

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爱国统一战线。

三、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的概念;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及国家政策;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的含义;精神文明的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政权组织形式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

织原则。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概述

诜举制度的概念;选举制度的功能;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差额选举的原则;秘

密投票的原则。

三、中国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诜举的组织机构;选举委员会的职责;选举的程序;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代表的辞职和补选;对破

坏选举的制裁。

第四节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的概念和特征;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政党与近代民主政治。

二、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

性质和主要职能。

第五节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类型;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要素。

二、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法规定;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行政区划及其变更的法律程序。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四、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特别行政区的

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概念;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

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公民的概念;公民和人民;基本权利;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公民基本权利的主体

自然人;法人。

三、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

四、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我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平等权的效力;平等权与合理差别。

二、政治权利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结社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我国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

四、人身自由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受法律保护。

五、财产权

财产权的概念;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规范体系及特点;私有财产的征收或者征用;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六、社会文化权利

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文化教育权。

七、监督权

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申诉权和国家赔偿请求权。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第五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的特点;国冢机构的历史发展;国家枫构的体系。

二、中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主要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责任制原则;法治原则。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和工作方式;专门委员会;临时性委员会;调查委员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的法律地位;代表的权利;代表的义务。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四节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四、国务院的职权

第五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第六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性质和任务;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体制;组成和任期;工作原则;审级制度。

二、人民检察院

性质和任务;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体制;工作原则。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

第七节地方国家机关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主要职权;会议制度。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主要职权;领导体制;派出机关。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法学学术论文通用12篇经过30多年的实践,目前SCI已被国际公认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乃至学者个人科学成果(主要是基础研究)和学术影响的主要工具。自1988年开始,受国家科委的委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依据SCI每年我国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在SCI的发文量和被引量统计。这一重大举措导致了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纷纷采取各种激励https://tlgy.xueshu.com/haowen/1927.html
3.100个法律法规知识点1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3.人格权独立成编被认为是民法典的突出亮点和重大创新,将我国法律对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保护提升到了新的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MjA2NjEwNg==&mid=2247569975&idx=3&sn=2b2cad9688ccaa459cc5e5f6ef4fb988&chksm=cf87e53f399fcff71e02546edf9b72a3357c7e657232440b8189ed3da00cc7c443d50aadd090&scene=27
4.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2018倪文耀(2018年)基础学习班本章重点: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达到要求:掌握法的特征、分类、效力;能判断具体法律文件的性质、地位(层级)、制定机构;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了解)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http://elearning.jianshe99.com/xcware/lecture/lectureDetail.shtm?smallListID=34301&cwareID=954126&_t=1539045351172
5.2003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一)试题18.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是() A.国际法B.普通法 C.地方性法规D.宪法 19.民法法系对法律的基本分类是把法律划分为() A.普通法和衡平法B.强行法和任意法 C.成文法和习惯法D.公法和私法 20.在我国,以下法律文件中须由上一级机关批准才能生效的是() https://www.hbzkw.com/exam/20051020210506.html
6.婚姻与家庭法复习题8.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的() A.最佳年龄 B.必须结婚的年龄 C.最高年龄 D.最低年龄 9.我国法律规定的结婚形式要件是() A.订婚 B.结婚登记 C.举行结婚仪式 D.财产公证 10.我国《婚姻法》规定的调解救助机制是() A.行政调解 B.司法调解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004585
7.《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2.属性:规范性;阶级性;政治性;强制性3.我国法学界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在本国主权范围内普遍适用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第二节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国家创制性1.制定:按照一定程序创造新的法律规范,成文法2.认可:赋予社会上某些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8.嘉澳环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的主要资产和从事的主要业务如下: 1、在本公司改制设立之前,主要发起人顺昌投资除持有本公司股权以外, 没有控制或参股其他企业;顺昌投资主要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投资 业务,本身不从事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2、在本公司改制设立之前,主要发起人利鸿亚洲除持有本公司股权以外,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41400003126_75.shtml
9.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6)A.甲说:“法律的制定又称法的创立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识的活动。” B.乙说:“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丙说:“我基本上同意甲的观点,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http://www.yuloo.com/news/219146.shtml
10.刑法范文12篇(全文)一、刑法的概念及分类.刑法的概念 同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相同,刑法属于部门法之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系基本法律。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具体而言,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li336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