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执掌戛纳超过三十年的电影节主席吉尔-雅各布卸任,宣告这位传奇式“戛纳公民”(CitizenCannes)时代的终结。继任者皮埃尔-莱斯库尔(PierreLescure)原是法国Canal+电视台的创始人,今年的电影节是他改朝换代之后的首次亮相。从选片筹备到开幕近一周,有关戛纳电影节的争议就没休止过,大家都知道2015年会是重新启动的一年,至于效果,虽然目前下结论还有点早,但负面意见明显更多一些。
而电影节的平行单元“导演双周”(由法国导演协会主办),则收入了法国新浪潮遗老遗少菲利普-加瑞尔、阿诺-德斯普里钦的新片,以及葡萄牙导演米古尔-戈麦斯超过六小时的野心大作《一千零一夜》三部曲,这些影片都被主竞赛单元拒之门外。在负责选片工作的艺术总监福茂被各国记者用不同语言骂成屎的今天,不知道他是否会生出些许悔意。
除此之外,法语刊物《法国电影》也有评分,全部由法国影评人提供意见,与《银幕》存在一定差异。到目前为止,它们的评价是这样的:
目前亮相的11部主竞赛片里,我看了其中8部,下面就集合个人观影体验还有场刊评分意见,谈谈对这些竞赛作品的看法(以影片上映先后为序)。
1、《海街日记》(日本)
导演:是枝裕和
Screen评分:2.5
电影节的第一部竞赛片我就错过了。Screen上打分的影评人对《海街日记》的态度基本在平均和好之间,2.5的得分也呈现出这种平均的态势。我同事看过之后,给的意见比较类似——还好,但不如《如父如子》。
2、《故事的故事》(意大利)
导演:马提欧-加洛尼
Screen评分:2
加洛尼的首部英文电影,和他的成名作《格莫拉》截然不同,全明星阵容出演以及大量CG特效,决定了它的商业片格局。这和影评人、记者对加洛尼的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评分普遍偏低,《法国电影》上更是有一半媒体给出最差评,足以看出法国知识分子对好莱坞化的排斥。我还是挺喜欢《故事的故事》,因为观赏性强,有点类似德托罗《潘神的迷宫》或特里-吉列姆《格林兄弟》的意思,而改编意大利童话这个行为,又会让人联想起帕索里尼。《故事的故事》应该与奖项无缘,以非竞赛或者午夜展映似乎更适合这部电影。
3、《龙虾》(希腊)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Screen评分:2.4
4、《索尔的儿子》(匈牙利)
导演:拉斯洛-内米斯
Screen评分:2.8
主竞赛单元里唯一一部处女作,导演内米斯最亮眼的工作履历就是给贝拉-塔尔做过副导演。《索尔的儿子》确实出手不凡,没给选片人丢脸,用全程近景长镜头跟拍的手法,呈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两天一夜的生活。这位新人导演有想法,能通过技术实现,并且还坚持贯彻到底,因此取得了电影语言上的突破。虽然大屠杀的题材早已层出不穷,但《索尔的儿子》还是有望获奖,至少是今年金摄影机奖的最有力竞争者。
5、《我的母亲》(意大利)
导演:南尼-莫莱蒂
Screen评分:2.6
来自意大利的莫莱蒂是金棕榈得主,他的电影一般都是自己担任主角,这次甘当配角。更没想到他把中年危机导演这个角色设置成了女人,跟之前的预期完全不同,讲的完全是个精神濒于崩溃边缘的女人故事,有点阿莫多瓦的意思。影帝约翰-特托罗重返戛纳,再次献上了一次精彩的表演,他扮演一个夸张自大、令人厌恶的好莱坞明星,完全抢走了整部影片的风头。似乎正是由于这样揶揄好莱坞,《我的母亲》是《法国电影》上目前评价最高的电影,超过一半的媒体给出了“金棕榈”的最高评分。
6、《青木原树海》(美国)
导演:格斯-范-桑特
Screen评分:0.6
《青木原树海》在戛纳的首场放映一结束,满场充斥着倒彩和口哨,本届选片差的话题也由此爆发。Screen场刊上只有0.6分也在接近历史最低评价。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一面旗帜,拍过《心灵捕手》、《大象》、《米尔克》的范-桑特本次“晚节不保”,从他在发布会的亮相看,负面意见对他确实存在一定打击。至于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我只能告诉你里面出现了绝症、车祸还有鬼魂附体,完全是狗血电视剧的水平。
7、《我的国王》(法国)
导演:麦温
Screen评分:1.6
吕克-贝松的前妻麦温在转型做导演后取得过不小的成绩,前作《青少年警队》得了戛纳的评审团奖。《我的国王》是部爱情片,讲一对夫妻十年间的分分合合的感情经历,基本充满了连续不断的密集对白,媒体场放映,片尾字幕还没结束,我旁边的一位记者就站起来破口大骂,讲的是西班牙语,据说是主要在抱怨这样的导演是电影节关系户之类的。对我来说,这种男女互搏的作品,基本就是王朔《过把瘾就死》的格局,130分钟的片长确实有点煎熬。
8、《卡罗尔》(美国)
导演:托德-海因斯
Screen评分:3.5
《卡罗尔》是目前主竞赛单元里口碑最好的一部,也是我个人观感最好的一部。托德-海因斯重回《远离天堂》的创作路线,按照道格拉斯-瑟克的手法拍一部关于禁忌年代同性之爱的情节剧,制作精致,表演出彩,确实是观赏性非常高的作品。而女主角凯特-布兰切特再次展现出强大的气场,感觉只要光听她的声音,直的弯的全世界都会被她收走,无疑将成为今年影后的有力竞争者。《卡罗尔》获得大奖的障碍在于手法偏向传统情节剧,缺少针对电影语言和文本的挑战。法国媒体对它的评价就有所保留,评分远不如《我的母亲》,甚至还有家给出最差评分。
9、《市场法律》(法国)
导演:史蒂芬-布塞
Screen评分:暂无
10、《猛于炮火》(丹麦)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
11、《玛格丽特和朱利安》(法国)
导演:薇拉莉-邓泽里
而另外4部电影,则都出自知名导演之手。《流浪的迪潘》的雅克-欧迪亚,享有法国本土优势,今年已是第四次角逐金棕榈奖,2009年的《预言者》惜败给哈内克的《白丝带》,获得相当于第二名的评委会大奖,他也是五位法国导演中实力最强的一位。《年轻气盛》出自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之手,戛纳的绝对嫡系,从2004年开始,他的每部长片都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今年已经是第6次。但《年轻气盛》又是一部英文片,这可能再次成为他发挥的一个障碍。
最后要说的肯定就是侯孝贤和贾樟柯的新片了。侯孝贤是今年竞赛片导演里年纪最长的一位,这也是他第7次角逐金棕榈奖。《刺客聂隐娘》拍摄不易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不得不佩服侯导多年的坚持与毅力。今年虽然有《侠女》戛纳获奖40周年的节点,但武侠片这个类型在电影节奖项的竞争上确实不占优势,据说《聂隐娘》全片对白不超过50句,肯定是部不一样的作品,如果获奖就是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