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电诈头目如何判?缅北归国数万嫌疑人如何罚?专家释疑

近日,中国警方发布境外通缉令后,缅北果敢电诈集团首犯明学昌自杀身亡,“明氏家族”3名核心成员已捉拿归案,其家族创办的电诈基地“卧虎山庄”也随之瓦解。

公安部通缉令显示明菊兰、明珍珍户籍在云南临沧,网传明学昌之子明国平为缅甸国籍,外籍人士能否适用中国刑法?从缅北移交回来的电诈犯罪嫌疑人可能涉及哪些罪名?对被迫从事电诈的人员,又能否“网开一面”?

近日,南方都市报·察时局从多位法律人士处了解到,按照刑法规定,外籍犯罪头目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应适用中国法律,如涉嫌故意杀人罪或将判处死刑。一般从事电诈的人员可能涉及“诈骗罪”“偷越国(边)境罪”等。

被警方通缉的明家四人,明学昌畏罪自杀身亡,其余三人被缉拿归案。

明家三人最高或将面临死刑,外籍人士对中国公民犯罪也将受制裁

公安部发布的公告显示,以明学昌为首的犯罪集团实施针对中国公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诈骗数额巨大,同时涉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多种严重暴力犯罪。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缙认为,从通缉公告和公开报道可以看到,明家三人除了涉嫌诈骗罪外,还可能涉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罪等多种严重暴力犯罪,依据中国刑法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张缙介绍,中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首先遵守的是“属人管辖”原则,对于两位云南籍的犯罪嫌疑人,中国依法具有管辖权;而对于缅甸籍犯罪嫌疑人,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她分析称,明国平涉及罪名的最高刑为死刑,因此可以适用刑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缅北果敢电诈集团所从事的电信诈骗,犯罪地已涉及到中国境内,因此中国警方具有管辖权。

察时局还注意到,为打击电诈犯罪,公安部曾多次发布对外籍人士的通缉令,如10月12日发布对涉嫌开设电诈窝点的缅甸佤邦建设部部长鲍岩板等人的悬赏通缉。

张缙介绍,当外籍人士侵犯了中国及其公民的合法权益构成犯罪,且所犯罪行最低刑不低于三年有期徒刑时,即可对其发布通缉令。

察时局还了解到,此类通缉一般是由地方公安机关向上汇报后,由公安部进行发布,比如此次对“明氏家族”的公开通缉是由浙江温州市公安局发出,由公安部刑侦局发布。

缅北电诈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据公安部

一般电诈人员涉诈骗罪、偷越国(边)境罪,从犯自首可从轻处罚

明氏家族的势力被铲除后,其创办的果敢规模最大和最早的电诈基地“卧虎山庄”也迅速瓦解。

对于遣送回国的犯罪嫌疑人,首先交由各地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其中涉嫌违法犯罪的将被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一些犯罪情节较为严重的人员,还需经检察院进一步调查。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日已有归国电诈人员亲友表示收到警方刑事拘留通知书,当事人罪名涉及“诈骗罪”或“开设赌场罪”“偷越国(边)境罪”不等。

根据此前对缅北电诈“回流”人员的侦办和查处,上海警方曾总结了缅北电诈集团的一些特点:呈现“公司化运作”模式,“金主”“主管”“代理”“组长”“组员”等5个层级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组织结构严密,诈骗窝点中绝大多数成员都为组员身份。

曾代理过缅北电诈人员案件的四川斌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崇辉也告诉南都记者,组织者、骨干分子等主犯除了诈骗罪外,还可能涉及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等。“从犯”可能主要涉及诈骗罪、偷越国(边)境罪或帮信罪等。根据刑法,诈骗罪的起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刑为十年以上。偷越国(边)境三次以上属于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规定的“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涉及多种罪名的实行数罪并罚。

梳理以往公开报道可见,此前曾有一些人被“高薪工作”骗去缅北,在犯罪团伙殴打、关“水牢”等暴力手段胁迫下参与电信诈骗。他们回国后面临的处罚也各有不同。

张缙介绍,对于境外电信诈骗的从犯及胁从犯,因其参与程度较浅或存在被迫情节,往往处罚较轻或可免于处罚。

北京京师律师王希彬也告诉南都记者,司法实践中对于胁从犯的认定,主要是考察当事人是不是在被胁迫的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通过“人身自由受限程度”“是否遭受诈骗集团暴力对待”以及“是否在诈骗中获利及获利情况”等方面,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属于被胁迫参与犯罪的情形。

据了解,2016年“两高一部”《意见》中也明确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情形:对犯罪集团中起次要、辅助作用的从犯,特别是在规定期限内投案自首、积极协助抓获主犯、积极协助追赃的,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这类案件中,不少犯罪嫌疑人即便在主观意愿上不想实施电诈,但实际上,大部分从犯、胁从犯都实施了电诈。且除了犯罪嫌疑人供述外,也很难找到其他证据证明其属于被迫实施诈骗。”李崇辉介绍。

诈骗数额不清的,可依据“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认定诈骗罪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涉及人数众多,交易错综复杂,在侦查、审理过程中,取证难度高、跨境办案难度大成为现实挑战。

多位律师谈到,此类案件中,对境外诈骗人员涉嫌的诈骗数额认定也是一大难点。现实中可能存在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但没有骗到任何金额,或者诈骗数额达不到3000元的够罪标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静坤曾就此撰文解释称,根据这一规定,即便诈骗数额未能查证,根据“其他严重情节”也可对有关电信诈骗行为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而对于偷越国(边)境罪的认定。张缙介绍,根据刑法和《意见》,偷越国(边)境3次以上或3人以上结伙偷越国(边)境的,即达到“情节严重”,处1年以下有期、拘役或管制。因此,在对境外诈骗人员涉嫌的罪名认定中,除了不符合偷越国(边)境行为的,对于没有达到情节严重标准的,往往不认定偷越国边境罪。

缅北电诈人员移交回国接受法律的惩处后,未来社会各方应如何帮助其开始新的生活、避免再次走上电诈犯罪道路?

采写:南都记者郭若梅蒋小天刘嫚发自北京

近日,中国警方发布境外通缉令后,缅北果敢电诈集团首犯明学昌自杀身亡,“明氏家族”3名核心成员已捉拿归案,其家族创办的电诈基地“卧虎山庄”也随之瓦解。从这个角度来说,缅北果敢电诈集团所从事的电信诈骗,犯罪地已涉及到中国境内,因此中国警方具有管辖权。

THE END
1.诈骗案如何适用缓刑?前述三个案例的诈骗数额均不高,案例1的郭某诈骗数额为80000元,仍然在10万元以下,未达到数额巨大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因此对其适用缓刑合法合理。而其他两个案例中的诈骗数额是一万出头,刚好超过诈骗罪的入罪标准,符合犯罪情节较轻的缓刑适用条件。 第二,案发后主动到案自首,具有悔罪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IyMzcxNg==&mid=2649075488&idx=1&sn=3998f6606af376203cc28d51897a3ae0&chksm=897b1330dae0c6e6f03464aa2782f1430535de52e41211224579ba33a95d7c84c2c076f51db7&scene=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诈骗罪一般判多久?金额60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9172187.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7年3月14日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http://www.hnxtyt.gov.cn/zwgk/fgwj/2875/content_747655.html
4.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单选题】1995 年 10 月 30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并于当日起实施。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晶状体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 )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27a687c28e194ad883563219a05a08fb.html?fm=bda8a9cd049380d92ce523061a32036134
5.2024年刑法第198条对诈骗罪有何特殊构成要件?头条新闻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应主要参照刑法第三十条的规定,而非第198条。第198条仅涉及特定类型的犯罪——保险诈骗罪,其中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但这是基于该罪本身的法律规定,而非https://www.maxlaw.cn/n/20240402/11037262954570.shtml
6.刑法全文2024全文诈骗罪法律主观:构成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巨大的,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条例 1、诈骗罪的法律法规:诈骗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https://www.fljg.com/xingfa/66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