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卡尔·拉伦茨著:《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陈爱娥译。
推荐理由:读完该书,如果理解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就会觉得法学是富含技术性的专业学科,需要经过潜心的修炼,才能有所领悟,不是各种杂学靠死记硬背法律条文就完事的。
二、[台]王泽鉴著:《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推荐理由:王泽鉴先生是台湾的著名法学家,他的著作等身,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学习民法的入门好书,《民法概要》此书值得推荐。民法是众法之基础,建立了法律上的基本概念、体系构造和利益衡量、价值判断的思考方法,此书对把握法律的解释适用和论证说理,有很大帮助,这是学习法律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王利明著:《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四、陈兴良著:《规范刑法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推荐理由:学习中国刑法,得找一本体系性好的,能反映新近刑法修正案的刑法书,此书包含总则和分则,对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容有新的阐释,此书是陈兴良众多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刑法教科书,新修订的版本反映了刑法各修正案和司法解释的新内容。
五、黎建飞著:《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六、侯猛著:《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七、徐昕著:《论私力救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推荐理由:私力救济为传统理论研究所忽视,此书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作者立足本土经验、运用跨学科方法,挑战了私力救济的流行观念,从全新视角及公力救济、司法和法治问题,试图打通程序法与实体法、法学与社会科学的隔阂,探索一种迈向社会实践的法学。
八、迈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九、黄宗智著:《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推荐理由:此书汇集了作者学术研究的精华,作者一贯强调从经验证据到理论概念到经验、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及著名的“内卷化”、“过密化”理论。紧密连接经验与理论是作者学术生涯的一贯研究方法,此书对我们了解现时中国的法律和社会问题,有重要的启示。
十、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对照)》,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推荐理由:冯先生的该书是在美国大学开讲座,向西方人讲授中国文化传统,其英文讲座整理后在美国出版的。自英文版原书问世以来,迄今已有法、意、西、南、捷、日、韩、中文等近十种译本出版。它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中国人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的著作中,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该中文版是赵复兰翻译的。边读英文原著,边对照中文翻译,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学习英语和领略中国文化,两不相误。在似乎功利的法律科学之外,回味一首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再吟诵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生的困惑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