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家解读看《准则》与《条例》的正确打开方式

核心提示: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两个文件下发以来,网民对其中的部分规定热议不断,甚至觉得有“过严”“过细”“不通人情”之嫌。真的是这样吗?还是大家没有理解好,没有理解准。《准则》与《条例》的正确打开方式到底是什么,根据专家解读,一起来瞅瞅。

——为什么要出台《准则》和《条例》

全面从严治党怎么治,需要实实在在的载体

《准则》和《条例》的出台,紧扣全面从严治党时代主题,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加坚固、更加坚实、也更加坚决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实践载体。

在打造坚强领导核心过程中,党中央鲜明地提出来,要把纪律和规矩摆到管党治党的最前面,纪律和规矩要有一定的载体,《准则》和《条例》毫无疑问是我们党内的根本性制度建设的实现方式,也是我们重要的执纪监督的依据。

《准则》和《条例》的修订以及出台,就是把从严治党、从严执纪的笼子打的更牢,制度的网结得更密、更细、更小,对于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更加有力。

——为什么这个时候出台《准则》和《条例》

反腐进入治标关键期,特别需要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

——有八项规定的高压态势,为什么还要有《准则》和《条例》

让认为高压态势只是一阵风的人彻底死心

很多人依旧心存侥幸,认为八项规定是一阵风,“反四风”这种高压态势会过去。现在,《准则》和《条例》出台,标志着越往后,执纪越来越严,处分越来越重,标准越来越高。这对于政治生态的修复再造,对于干部状态的重启重塑,对制度建设举措等,都具有定盘星的作用,对于政风反腐的全局起到震慑治本的作用,倒逼党员领导干部收手收心。

——有严格的国法约束,为什么还要这么严的党纪?

法律是底线,党纪应严于国法

原本就应该是纪严于法,纪律的标准更高,因为法律是底线,党纪应该严于国法,但由于以前的纪律处理条例纪法不分,就拉低了党纪防线的标准,不按照高标准,反倒按照底线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所以在执纪监督过程中就存在着偏软、偏宽、偏松的问题,就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纪律的破窗效应,现在一些部门、一些单位所谓塌方式、系统性的腐败,暴露出来的就是纪律涣散等问题。

比如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会有一个偷懒罪,在现实当中公职人员假如偷懒,看似不违法,但可能就会违纪,会因为失职渎职造成一些连锁反应和后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的《条例》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包括“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到最前沿等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的成果固化,就是把好的实践成果、把好的制度成果进一步上升,把它稳定下来,这就为我们下一步从严治党管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制度根基、制度保证。

——我们有《党章》,《准则》和《条例》会有重复吗?

不会,《党章》是“党内宪法”,两个法规是《党章》的实体化、具体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立法法”当中,有七种党内法规,《党章》是第一位的,《准则》第二,《条例》第三。在党内所有法规体系当中,源头就是《党章》,相当于“党内宪法”。我们依规治党,所以无论是《准则》还是《条例》,都是把《党章》具象化、实体化,所有内容都能在《党章》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原则要求,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通过《党章》的权威得到体现和维护,让党规矩、党法得到遵行和落实,唤醒我们内心的党章党规意识。

——《准则》和《条例》之间是怎么一个关系?

一高一低,一正一负,一内一外

一高一低。《准则》的定位是高标准,指向的是立德向善,它是理想信念的外化,是执政党面向全社会的政治承诺、道德宣誓。它是高线、高标准。《条例》是底线,是我们的行为不可碰触的底线,它是立规纠错。

一正一负。《廉洁自律准则》是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正面清单,和原来的准则完全不一样,删繁就简,200多字的内容,好记好背。而《条例》恰恰是一个负面清单,《条例》当中列举的所有违纪行为,只要触碰底线就会受到党纪处分。

一内一外。现在看到的《准则》,内容更倾向于理想信念和党员领导干部自律层面的一种内化的道德标准。它是一个标尺,是高标准。《党纪处分条例》恰恰是理想信念外化的表现,比如在政治层面上,我的一言一行到底怎么样,在组织纪律上面,我的所作所为怎么样,我的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等等,它都是一些行为点,是看得见的,是外化的,是一把戒尺。内心深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特别强调,它是一盏红灯、灯塔,它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但是你在现实生活当中,首先一条要守得住底线。

——《条例》中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廉洁自律的规定有所区别

体现了纪严于法,职务越高要求越严

在《准则》和《条例》当中有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所谓的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上。《准则》当中对普通党员的廉洁自律标准和领导干部的标准做了区分。《条例》当中有很多内容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违纪了怎么怎么样。

这体现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纪监督、纪律建设的理念,那就是治党管党当中,既要抓关键少数,也要抓最大多数,同时要突出重点,有所区分,分类规范,分别治理。比如现在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明显看起来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条文规定,就体现了纪严于法,职务越高要求越严。这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和方面。

——《条例》“过严”“过细”?界限怎么判断?

终极建议:大家要想充分、全面、准确理解条例、研究条例,要做很多基本功,扎扎实实去研读去学习去领悟去践行!

THE END
1.长沙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专题报道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纪条规的“守护神”和监督者,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抓好《准则》和《条例》的学习贯彻,用新要求指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全文】 曹立军:做党纪党规的坚定执行者 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以严http://www.ljcs.gov.cn/h/4/20151026/14478.html
2.学习党内法规记录(精选8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条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法律法规、党规党纪是永恒的学习主题,不仅要自己自觉主动的学习,更要带领班子成员、普通党员将学习党的法律条规当作重要的学习内容,定期安排在班子会、党员大会时学习。同时也要根据工作实际,虚心听取各方面建议和意见,不犯错不代表做得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hi7tec.html
3.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心得体会13篇(全文)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认为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严三实”,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主动接受师风师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20uths6.html
4.《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法规解读学习提示:党章规定,党员有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义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是违纪行为。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删除了79条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重复的内容,在坚持纪法分开的同时,通过设定专门条款的方式,实现了党纪处分与国法处理的有效衔接。那么,党员如果有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究竟如何追究党纪责任呢? https://dygbjy.12371.cn/special/fgjd/
5.党风廉政行风建设法规制度辑录政策法规党风廉政行风建设相关法规制度辑录 (党纪条规法律法规部分) 一、《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节录) (一)党员廉洁自律规范 第一条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第二条 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第三条 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https://www.ycsyy.com/html/883/2021-07-12/content-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