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科普 你被忽悠了吗?只有42%靠谱文娱

“男性被雷劈中的概率,竟然是女性的6倍?”

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为什么男性更容易被雷劈”,能搜出不少一本正经的“科普”:有说男性雄性激素比女性高,有说男性平均身高比女性高,更荒谬的,还说男性比女性更爱撒谎,所以更容易被雷劈。

原来,这一数据源于美国的一项研究。从1995年到2008年间,一共有648人因被雷击中而死亡,其中,82%是男性。研究给出的原因是,雷雨发生时,男性更爱冒险,比如打高尔夫球、踢足球等等。

一则普通的研究,被自觉聪明的人按照各自的“理解”发布上网,在互联网上居然引发了一场奇观。短视频时代,类似的“科普”乱象并不少见。

科普界的冰与火

依托着互联网平台的东风,短视频科普成为了新的内容风口。

至于被年轻人戏称为“学习网站”的B站,更是凭借着诸多知识性内容吸引用户。去年,有1.3亿用户会在B站上观看泛知识性内容,这些内容占平台视频总播放量的45%,可谓“半壁江山”。

“每个人都是一个广播电台。”科学传播学者王思教授这样形容如今的科普“盛况”。

在繁荣的表象下,短视频科普也存在不少乱象。中国科学院2021年的一份研究认为,新媒体的发展冲淡了科学的严肃性。超过半数的短视频内容不具备权威信源,仅有42%的博主能做到“全部和大部分视频具备权威信源”。

除此之外,标题党、夸大事实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近日,“最可怕的暑假”在网上引起热议。不少“资深老师”介绍,xx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不努力就输在起跑线上了”。看似专业,本质上还是打着科普的旗号贩卖焦虑。

在养生、医学等领域,此类科普领域更是重灾区。什么“每天一头蒜,让你远离癌症”“骨头汤补钙”“绿豆汤抗癌”……发布者往往没有专业医学知识背景,只是为了蹭流量。而很多老年朋友,则是“如获至宝”,爱看爱刷爱转发点赞……

短视频,科普的“双刃剑”

不得不说,科普内容的走红,短视频功不可没。

一是相比于文字、图片时代,短视频更有情绪感染力、更直观形象。“即便是科普知识内容,只要做得有趣、生动,也能吸引人观看”,王思教授说道。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罗翔,一开始借用各种离奇的案件来科普法律知识。网友们将他的视频剪辑成“法外狂徒张三”系列,将严谨的法律条文、内容既进行了广泛生动地传播,又以玩梗让这一过程更有趣。

只是,在科普一事上,娱乐化最终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信源缺真、标题党等现象正是过度娱乐带来的问题。

比如,今年2月,某偶像演员的花边新闻一出,就有科普自媒体立马就出来讲解睡觉时用口呼吸的弊端。即便科普得有理有据,吃瓜群众也只是看个乐子而已。

算法下,流量也带来了科普传播的悖论。自媒体博主周哲做了5年全职科普,他发现,很多时候,如果不标题党、不夸大事实,很难获得更多流量。而只有流量越多,视频的浏览量越高,科普传播度才会更高。

比如,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科普”,首页便会蹦出一条关于世界五大剧毒的视频,标题上赫然写着“第一种甚至只需要1克就毁灭全人类”。点开一看,说的是钋,一种需要人工合成、极其稀有的微量元素。事实上,虽然钋确实有剧毒,但绝不可能用1克钋就能毁灭全人类。

短视频时代,如何平衡“流量”和“质量”,这是所有创作者特别是科普创作者都要面对的难题。

未来,任重道远

短视频的东风下,如何做到更准确、更高质量的科普呢?

最重要的,是内容的准确性。王思教授认为可以从平台和创作者两方面努力。对于平台,她建议,抖音、B站等可以建立专家库,将所有打上“科普”标签的内容由专家核实后再发布。

同时,平台还需要对科普内容创作者进行身份审核,如果创作者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可以给予优先推荐之类的奖励。

而对于创作者而言,王思教授说,每个制作、发布内容的人都应加强自律,对于没有把握的信息保持警觉,以尽量保证科普知识的准确度。

这也是周哲所坚守的原则。他的科普视频内容里的知识、信息都能找到专业论文支持,且部分视频还会交与中科院的专家审核,以求得更高、更可信的科普准确度。

全职做科普五年,从没有任何收入到收入稳定,周哲对科普行业的未来仍是乐观的。这得益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有8.47%,意味着100个人中只有将近9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2022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12.93%,比预计中增长的快了许多。

科学素养不断提高,观众们水平上来了,那些离谱的伪科学真谣言,也难再有生存土壤。归根到底,科普不只是知识的普及,更重要的是传播一种科学的信念、表达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求真务实、批判反思。

正如王思教授所说:“面对科学,我们最理想的态度,是不盲目地贬低、神化科学,对科学能有反思。毕竟,已知科学认知尚未穷尽,还存在不确定性,也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风险。”

THE END
1.视频宪法宣传视频片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宪法宣传视频片(一) 02 宪法宣传视频片(二) 03 宪法宣传视频片(三) 04 宪法宣传视频片(四) 05 12.4国家宪法日 一起来学宪法①(竖屏) 06 12.4国家宪法日 一起来学宪法②(竖屏) 07 宪法宣传公益广告片 08 宪法公益宣传片《根基》 09 宪法——如顶护家国,如水润我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25325
2.竖屏微视频丨守护正义与法同行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林欣、姬杨 海报:郭雨晗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上一篇:微视频丨宪法之力 守护你我 下一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 中国https://www.moj.gov.cn/pub/sfbgw/gwxw/ttxw/202412/t20241204_510683.html
3.普法视频AI“魔改”国产老剧引争议 边界在哪里? 法律专家:AI“魔改”存在多种侵权问题 12款App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 谨慎下载 广东广州:经营者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 最高罚10万元 江苏南通:海警查获320余吨走私冻品 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 口腔治疗机构标牌林立 部分诊所“专业光环”名不副实 http://www.legaldaily.com.cn/video/node_84261.html
4.竖屏微视频守护正义与法同行聚焦竖屏微视频|守护正义 与法同行2024-12-04 19:41:21 来源:新华社 [摘要]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汇聚起法治中国建设的澎湃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http://www.gjnews.cn/jujiao/2024-12-04/280742.html
5.竖屏微视频丨守护正义与法同行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林欣、姬杨 海报:郭雨晗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责任编辑 王萌萌)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f87f5c6ef06050f3eca139671b0e1e7a
6.竖屏微视频守护正义与法同行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林欣、姬杨 海报:郭雨晗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分享: https://news.cri.cn/20241204/98c0a833-d8ba-470d-43af-c643f34c4f5f.html
7.竖屏微视频守护正义与法同行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点击查看全文发送 全部评论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30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4 我们应该尊重法律,遵守规则,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良好法制环境的支持。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2 以高质量立法保障全面推进国家各http://www.hnlyxww.com/content/646856/97/14515718.html
8.竖屏微视频守护正义与法同行视频因格式不支持或者服务器或网络的问题无法加载,请尝试刷新。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汇聚起法治中国建设的澎湃力量https://politics.gmw.cn/2024-12/04/content_37719937.htm
9.竖屏微视频守护正义与法同行新闻频道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汇聚起法治中国建设的澎湃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http://news.youth.cn/sz/202412/t20241204_15692115.htm
10.竖屏微视频守护正义与法同行竖屏微视频|守护正义 与法同行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时政微视频 | 习近平与古茶场的故事 浙江磐安玉山古茶场始建于宋朝,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官方茶叶交易场所。 学习新语|“对宪法法律始终https://news.sdchina.com/show/1864274295224606722.html
11.竖屏微视频守护正义与法同行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汇聚起法治中国建设的澎湃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25936
12.普及宪法知识小聪明说科普 9跟贴 不可能“雷声大雨点小”!台媒:赵春山解读大陆惩戒台5位名嘴! 小李同学加油 129跟贴 大家注意看!美军F22战机“旱地拔葱”,太帅了! 大国洞察局 6259跟贴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旁边有个抢活的…怎么办?人都过去了? 新媒体 多喝热水,热https://m.163.com/v/video/VKHPKRKVH.html
13.最后1天食品科普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大赛作品征集即将截止紧扣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的科普主题,要求核心内容科学严谨,表现方式生动形象,作品适合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可以采用动画视频、真人讲播、实验演示、舞台剧、漫画和海报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注重原创性和创新性。 本次比赛分为短视频类和平面类两组: (1)短视频类:时长不超过3分钟,竖版或横版皆可,要求画质清晰流畅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65849&moduleid=21
14.抖音新规禁止医生直播带货,医学类账号何去何从?医学类短视频尤其要保证视频质量,视频质量直接影响视频的播放量。如果我们发布的视频画面模糊,用户打开视频看不清画面会直接划走,更别说继续观看了解视频内容了。 医学类科普账号视频表现形式真人出镜较多,如果我们的视频只能看见人物张嘴说话,却听不清说话的内容,用户也会直接划走。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31901-1.html
15.关于开展2022年“典赞?科普三秦”活动的通知3.带头开展和组织科普活动,传播渠道和覆盖人群数量大,深受公众欢迎,科普工作成效显著。 二、年度科普作品 年度科普作品分为科普图书、科普影视片、科普短视频和科普展览等四类。申报作品无知识产权纠纷,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近五年内已入选年度科普作品(不包括获得提名的科普作品)的不再参评。 https://ylxy.nwafu.edu.cn/tzgg/ebc1ae1e4bb24f2980ddd2407c58f048.htm
16.[科普中国在行动]医生说短视频——《老年人谨防跌倒,跌倒后如何[科普中国在行动]医生说短视频——《尿失禁是老年病?可以预防吗?》 《为民·创新·启迪 2023科普中国在行动》 20240414 《法律讲堂(文史版)》 20170813 康熙五十年科场舞弊案(六)再派钦差 九人死刑 [2023科普中国在行动]谣言六: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今日说法》 20240716 荒唐的网遇 [科普中国在行动]医生说https://tv.cctv.com/2024/04/15/VIDE8bipsDHkQU9eoePxWvlm2404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