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开始只是知道照搬互联网的品牌和产品方案,到经历了这么多实战后,知道如何融合法律服务行业的特点,做因地制宜的改造,算是有了一些更加落地的经验了。
产品手册就是这么一件极小的事。
01
手册制作
刷个抖音快手,如果视频的前几秒没有抓住咱们的注意力,结果就是,屏幕一划,看下一个视频了。短视频后台的推荐算法,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完播率,完播率如果高,那么被推荐给其他人看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指标,在后台推荐算法中,甚至超过了点赞率。
所以,咱们在做产品手册之前,也得定个“完播率”的高目标:让客户愿意看,看得懂,而且舍不得扔。
1.02谈案
在客户想了解我们的时候
02
案例运用
正如在舞台上,演员不知道怎么用好道具,道具做的再精致也是白搭。在拓客上,咱们律师不知道怎么用好产品手册这个工具,手册做的再好也是白搭。
要打动客户,让客户买账,除了产品手册外,还有一条长长的价值塑造链条。所以,使用产品手册,首先咱们要摆正下预期,产品手册是法律服务市场拓展价值塑造链条上的一个道具,一个物料而已。
2.01引流
在客户不知道我们的时候
2022年还有不到2个月就要到了,又是一年的开端。2021年一整年尘埃落定。各项数据统计陆续公开,正是一个制作白皮书的好时候。
已经发生的事会对2022年有什么影响?过去这一整年的裁判文书大数据反映的客观规律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都可以涵盖在《白皮书》中,给客户传递法律服务的价值。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也就是“十四五规划”。在被碳中和、双循环等热词刷屏的同时,咱们律师该如何顺势而为,找准切入点,与“十四五规划”共舞呢?
合规,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2021年开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是当仁不让的绝对C位。我们法律人忙着研究条文,客户着急怎么应对。
针对《民法典》这些重大变化做出法律上的应对,这肯定是客户想要的,一般也是意识到的。但《民法典》10万多字,肯定不是一个法律服务产品可以解决的,我们需要从其中,挑出一个切入点。
2.02谈案
2.03报价
在客户想信任我们的时候
在多方参与的法律服务中,服务的结果,很多时候是掌握在另一方,而只有服务的过程,是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相对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我们如何在服务过程上发力,做成客户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会持续选择的律师呢?
03
后续
相较「市场端」,在「作业端」,也就是从服务交付的角度来落地法律服务产品化,我之前做过的,就体现在Alpha项目模板库里的100多套项目模板了。在这个层面上,产品化≈标准化。
我相信,法律服务产品化是大势所趋,我有个可能不成熟的美好希望:
在市场端,所有的法律服务都应该按照产品化的思路去推广,帮大家降低一下喝酒和找关系的频率和必要性。
在作业端,所有的法律服务都尽大可能地做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帮大家从重复繁琐的劳作细节中解脱出来。
当然,在作业端,不同类型的法律服务,能被产品化的程度各有不同,比如,复杂商事诉讼的作业端能够被标准化的程度,就远远低于交通事故代理受害人的办案。
不过,这里又有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循环论证问题。
因为在作业端做到「标准化」的法律服务产品的前提,是在「市场端」实现了「规模化」获客,案子多了,项目多了,自然改造「作业端」,通过「标准化」提升效率的动力也就足了。
这个说法看似好像很有道理,这也难怪大家的在「作业端」改造的动力并不足,因为绝大部分的咱们还是更加喜欢做客单价高的高端业务,谈何「规模化」。
而且,咱们赚来的钱,投入到生产环节中最大的开销,可能就是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新知识了。对已有业务的标准流程模式梳理,升级换代生产设备的这类投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