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偷食果园苹果中毒小偷主人共同担责
2007年10月10日晚,钱某溜到邻居孙某家的果园里偷吃苹果,自己吃够后,还带回十多个苹果给了老婆和孩子吃,由于孙某家的苹果刚喷过甲胺磷农药,结果钱某一家三口都中了毒,后虽送医院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身体受到了损害,在医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14000元。出院后,钱某找到孙某说:你苹果园喷洒过农药也不说一声,害得我们一家三人吃了苹果中了毒,你得赔偿医疗费。孙某说:是你自己偷吃我的苹果,我不找你算账就不错了,你还好意思要我赔偿医疗费,你做梦吧。双方争吵无结果。12月28日,钱某将孙某告上法院,要求孙某赔偿自己因中毒所花去的医疗费140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钱某在没有经果园主人孙某的同意下擅自偷摘他人的苹果,具有明显的过错,由此导致中毒的损失,应该自行承担大部分的责任。而孙某喷洒的甲胺磷农药属于高毒农药,是国家明令禁止直接喷洒于瓜果和蔬菜上的。并且,在喷洒农药后未设置警告标志,从而使偷吃苹果的钱某一家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中毒,健康受到了伤害。所以,孙某应当为自己错用农药和警告不力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苦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条的规定,法院判决钱某自行承担70%的责任;孙某承担30%的责任,即赔偿钱某人民币4200元。
89、贪图便宜买赃物触犯刑律被判刑
2007年6月的一天早上六点左右,张明从家中出来锻炼身体,路上碰到两个推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的陌生人,陌生人问他这个车要不要,如果要,价格可以便宜点。张明一看他们的神色,就猜想这车肯定来路不正有问题,心想他们必定急于要将车卖掉,自己也正想买辆摩托车,不妨捡个便宜。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张明以9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辆崭新的摩托车。事后,由于两个小偷再次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张明所买的车子也被作为赃物追缴,并因收购赃物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处罚金3000元。
购买赃物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收购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的规定》,明知是赃车而购买的,以收购赃物罪处罚。所谓“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为应当知道,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1)在非法的机动车交易场所和销售单位购买的;(2)机动车证件手续不全或者明显违反规定的;(3)机动车发动机号有更改痕迹,没有合法证明的;(4)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买机动车的。
本案中,张明对所购的摩托车系赃车应属于“应当知道”的情形,其理由是:张明是在非机动车交易场所购买的,车辆无合法的证件手续,且交易的价格也是明显的低于市场的价格。因此,张某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仍予以购买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构成了收购赃物罪。
90、新房落成宴请亲友醉酒死人承担赔偿
孔某,新房落成,亲朋好友来喝喜酒,亲戚李某喝醉酒,孔某就让李某在家中住下。第二天早上去叫他起来吃早饭时,李某不应,孔某觉得不对,马上将李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这是一起因喝醉酒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本案中,李某系成年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酒量和喝酒过量将对身体带来伤害,并且当晚喝酒也没人硬劝其喝酒,因此,对自己的行为和死亡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孔某作为主人,当发现李某酒喝多后本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或送医院,或通知其家人前来照护,可他只是让李某在自己家住下休息,以为睡上一觉就会没事,未尽合理的注意和救护之责,因而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经协商,赔偿6万元。
在日常生活中,因醉酒而死者,自己首先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因为酒量的大小只有自己知道,人家客气一般性的劝喝酒属于人之常情,但如果劝酒者出现强迫性劝酒将视为逼酒,责任就由劝酒者承担。还有,亲朋好友在一起喝酒时,当出现有人醉酒时,应及时通知其家人和送医院救治,否则,将因未尽合理的注意和救护义务而承担责任。
91、关押他人为讨债非法拘禁受刑罚
高强把王勇放了后,正在为能够马上拿到钱而高兴时,公安机关逮捕了他,理由是涉嫌非法拘禁。法院审理后认为:高强为达到索取债务的目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手段,非法拘禁被害人达80多个小时,其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已构成非法拘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一个民事纠纷的债权债务问题变成一个刑事案件,其主要原因是当事人缺乏法制意识,不懂法,讨债不成,反招来牢狱之灾。他人欠债不还,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高强可以将王勇告上法院,由法院来判决执行,实现讨债的目的。
92、雨天排水起纠纷伤害邻居也害己
张民与张峰是邻居,平时两家关系不错,互相帮忙,和睦相处,然而,最近两家却因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引发了一场官司。
案发后,张峰住院治疗,可张民却一点表示也没有,气愤之下,张峰报了警,张民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立案后刑事拘留,随后转为逮捕。
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的宅基地纠纷、排水纠纷、公用通道纠纷、物品归属纠纷等时常出现,面对矛盾,邻里之间要互谅互让、宽宏相待、心平气和地来解决问题。双方不能意气用事,逞一时之勇,导致害人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