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日)是第72个“六一”国际儿童节,也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截至2021年底,江苏共有1572万未成年人,约占江苏总人口的18.4%。根据新的“未保法”,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如何协同发力,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未成年人受侵害的事件高发在哪些领域?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了解。
“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守护少年的你
协调机制全覆盖筑牢未保基层基础
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局长陈静介绍:“如果说未成年人的家庭发现一些需要求助的事项的时候,可以到我们未保中心来。另外我们在学校里面还在试点'丁阿姨信箱',在部分学校里放置了一部分小信箱,孩子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困难,或者认为别人伤害了我,都可以写成小纸片投到信箱里,每天都会把信箱的内容收回来。另外我们每一个社区都有儿童社工,专业的社工为所有的孩子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甚至是资金扶持等全方位的服务。”
为了实现协调机制全面覆盖,强化未保工作基层基础。截至去年6月底,江苏省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已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同时全省建成儿童“关爱之家”685个,占乡镇(街道)总数的55.4%。
“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织密保护网
玄武区检察院则发布了一例7岁儿童在托管机构被辅导老师猥亵的案件,被告人刘某某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和职业禁止,托管机构赔偿被害人5万元。这也是南京首例支持起诉性侵案件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王洁介绍:“性侵害(一般)包括猥亵、强奸,未成年人被性侵,对他的心理创伤是非常大的。”
为推动案件及时被发现、被侦破,江苏充分发挥强制报告制度和入职查询制度,全省各地已接收强制报告线索356条。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与民政、教育、医疗、街道等未成年人保护职能部门共建,实现区内59个社区、9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全覆盖。
王洁介绍:“强制报告的内容就是报告主体发现了未成年人被侵害或疑似被侵害,或者说处于危险的情形,一定要报告。如果说不报告的话,按照未保法的规定要受到法律严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报告免责、不报告追责。入职查询制度的全称是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主要是各个职能单位要去依法申请查询,国家也是建立了一个信息库,像玄武区去年已经有9名人员是没有被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