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

指导性案例的本质是“以案释法”,而非“判例法”。相较于司法解释立法化、规范化、抽象化的特点,指导性案例更具有及时性、灵活性、针对性的优势,发挥着连接事实与规范的桥梁纽带作用。法律解释方法的核心是法律思维,是法律适用过程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方法。笔者以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为视角,探讨案例背后的思维和技巧,以期为有效识别和准确应用指导性案例提供一种思路。

指导性案例与法律解释方法的关系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案例指导制度,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巩固了多年来最高检开展指导性案例工作的实践成果。案例指导制度与司法解释制度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均被赋予了统一法律正确实施的价值目标。指导性案例相较于司法解释立法化、规范化、抽象化的特点,具有及时性、灵活性、针对性的优势,发挥着连接事实(个案)与规范(立法、司法解释)的桥梁纽带作用。条件成熟时,指导性案例还可以转化为司法解释或者规范性文件,使其从事实拘束力上升为普遍拘束力。

指导性案例的本质是“以案释法”,即通过运用文理解释或论理解释的方法,就事实认定、证据运用、法律适用、政策把握以及办案方法等方面进行释法说理、答疑解惑、教育引导。

法律解释方法的核心是法律思维,是法律适用过程中必然运用到的重要技巧,这是因为作为法律条文的语言本身既有准确性又有模糊性,既有中心涵义又有边缘涵义,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法律用语多取诸日常语言,必经阐明,始能臻于明了;不确定之概念,必须予以具体化;法规之冲突,更须加以调和排除。”因此,指导性案例与法律解释方法之间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

文理解释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

文理解释,又称文义解释、语义解释,指按照法律用语及其通常理解所作的阐释,要求所作阐释不能脱离文字本身,且不能超越语言的日常理解。如于海明正当防卫案(检例第47号),最高检立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的普遍诉求,分别明确了“行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认定标准,指出“对于犯罪故意的具体内容虽不确定,但足以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侵害”行为,属于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行凶”,同时明确“行凶已经造成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紧迫危险,即使没有发生严重的实害后果,也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文理解释是所有法律解释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维护的是法律的严肃性与稳定性。但是,日常语言一旦成为法律术语,往往被赋予特殊的涵义,比如“善意”“持有”“告诉才处理”中的“告诉”等等,同时需要进行社会综合判断。仅仅从文义角度进行理解往往难以获取法条背后的真实涵义,拘泥于文字本身又容易导致曲解或者误解。因此,有时需要通过论理解释的方法,对法条背后乃至核心涵义进行解释。

论理解释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

(四)目的解释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目的解释,指以法律规范目的为根据,阐释法律疑义的一种解释方法。例如,立法没有就猥亵的具体方式作出列举,基于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司法实践中往往将猥亵儿童罪中的“猥亵”理解为具体的身体接触行为。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违法犯罪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行为人打着“交友”“童星招募”等幌子,诱骗、胁迫未成年儿童“裸聊”或者要求儿童发送裸照、裸体视频,隔着屏幕窥视被害儿童隐私部位的,虽然行为人未直接与被害儿童发生身体接触,但是与实际接触儿童身体的猥亵行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因此,骆某猥亵儿童案(检例第43号)从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出发,指出行为人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以诱骗、强迫或者其他方法要求儿童拍摄裸体、敏感部位照片、视频等供其观看,严重侵害儿童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的,构成猥亵儿童罪。

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综合运用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精选六篇)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 篇1 1模型的描述 给出一个模型 2 似然函数 让我们考虑在Y0和Y是离散的情况, 对连续的Y0可被偏导数替换差异[2], 给定两个内因解释变量, 概率分布函数写为 假设1 (条件独立性) 假设1的优势如下: 3 结论 文中提出的方法通过使似然函数更灵活而不是完全依赖数据, 于是成了非半参数方法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p9tzt3.html
2.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一、法律文本 法律解释的文本对象包括法律文本与事实文本,“对法律文本的诠释是要发现法律在具体案件中的意义,对事实文本则应揭示其法律意义” [3]。既是以法律文本的解释方法来探寻解释,自然要对法律文本的范畴有个研究框架。Mennicken认为法律解释的标的是法律规范的“条文”和它的附随材料,包括立法文献、制定时社会https://www.douban.com/note/811946150/
3.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中的先后顺序二、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中的先后顺序 就狭义的法律解释而言,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包括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合宪性解释等)、社会学解释。就此三类法律解释方法而言,笔者认为,原则上,狭义的法律解释应当从三个方面人手展开,即从确定文义可能包括的范围、探求立法目的、社会效果等考量。而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334
4.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法律援助志愿服务_法律援助志愿者法治理念演讲稿2024-04-09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党校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浅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2024-03-05 法律援助工作个人总结_法律援助工作科主要事迹2023-11-12 解释词义的专著|·词义、词类2023-10-14 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k/falvjieshidefangfabaokuo/
5.第十一章第三节法律解释的方法本书将法律解释方法分为三类,分别是文义解释、论理解释、社会学解释。其中论理解释还包括体系解释、法意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和比较法解释。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文义解释 又称为文理解释、文法解释、字面解释和平义解释等,是指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以及通常使用方式https://www.jianshu.com/p/3581388253f8
6.大陆法系法律解释方法分类考察[5]法律解释方法实质上是由一系列解释规则构成的,这些解释规则是构成解释方法的基本性要素,是法官解释法律时所需遵守的一种思维性规则,因此法律解释方法也具有了一种思维性特征。只是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更倾向于用“法律解释方法”而非用“法律解释规则”,有关“法律解释方法”与“法律解释规则”之间的区分也不https://www.pkulaw.com/specialtopic/067eb6acc2d612a237071355eed9e47dbdfb.html
7.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题目】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 【题目】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 A、正式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扩充解释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9114583.html
8.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1)字面解释,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法律,既不缩小,也不扩大。 (2)限制解释,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窄的解释。 (3)扩充解释,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471.html
9.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 A. 正式解释 B. 限制解释 C. 字面解释 D. 扩充解释 正确答案:B,C,D 以下表述不属于民事行为能力的是( )。 A、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B、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D、无民事行为能力 【正确答案】A http://www.sulaixue.com/sfks/fd/4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