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百科·普法词条共有

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就某项财产共同享有同一所有权的法律制度或法律状态。它是与单独所有相对的一种所有权形态。民法典第297条规定:“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组织、个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一、共有的法律特征

从总体来说,共有的主体是多数的,客体为一项特定而统一的财产,内容是共有人对同一共有物或按一定份额享受权利、负担义务,或者依平等原则享受权利、负担义务。具体来说,共有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一是共有的主体是两个以上民事主体。这些民事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非法人组织。共有的主体最少须为两个民事主体,至于最多是多少,并无法律上的限制。

二是共有中多个民事主体是共同享有共有物上的一个所有权。也就是说,共有物上的所有权仍然只是一个而非多个,只是多个民事主体共同享有这个所有权而已。因此,共有并不违反一物一权原则。

三是共有的客体不限于动产、不动产。在民法上,除所有权外,财产权益及其他财产性权利也可以共有。

四是共有人共有的是一个物,也可以是多个物。

二、共有的形态

依据我国民法典第297条的规定,从法律上确认了两种共有的基本形式,分别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1.按份共有

民法典第298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按份共有,又称分别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共有关系。按份共有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第一,按份共有是数人对一个或数个物(动产或不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其仍然是一个物上存在的一个所有权或数个物上存在的数个所有权,而非一个物上存在数个所有权。因此,按份共有与单独的所有权的区别仅在于权利人的数量不同。

第二,按份共有中,各个共有人按照其份额对共有的动产或不动产享有权利、分担义务。所谓份额,也称“应有部分”,是各个共有人就共有物的所有权在量上的划分。按份共有人的份额是抽象的存在,并不指向共有物中任何具体的或实体的部分,各共有人的权利是针对共有物的全部而非某一特定部分。

2.共同共有

民法典第299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共同共有,是指数人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而形成某一共同关系,基于该共同关系共同享有所有权。共同共有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第一,共同共有产生于共同关系的基础之上,以共同关系之存续为前提。此种共同关系可能依合同的约定而生,也可能依法律规定而生。

第二,共同共有人在共同关系存续期间,对于共有物不分份额、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易言之,各共有人对整个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同时就整个共有财产承担义务。

第三,因共同共有的存在旨在稳固共同关系之经济基础而使共同关系的目的易于达成。民法典第303条规定:“共有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维持共有关系的,应当按照约定,但是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因分割造成其他共有人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1.因共有财产而产生的共同债务

通常,此种债务主要包括侵权之债和违约之债。民法典第307条规定:“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在共有人内部关系上,除共有人另有约定外,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额享有债权、承担债务,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债权、承担债务。偿还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份额的按份共有人,有权向其他共有人追偿。”因共有财产所生的共同债务必须符合两个要件:其一,是因为共有财产所产生的债务;其二,损害的发生与共有财产存在因果关系。

在因共同财产而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共有人对外应承担连带债务。因共有财产产生债权之后,共有人对债务人享有连带债权。部分共有人在承担连带责任之后,还应当根据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不同情况来确定共有人责任分担。这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份共有,在共有人对外承担连带债务之后,每个按份共有人对内应当按照份额来分担责任,偿还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的份额的按份共有人有权向其他共有人追偿;二是共同共有,共同共有人对外承担连带债务之后,应当共同分担责任,也即在对内关系上,每个共同共有人应当以整个共有财产来承担责任。

2.共有财产的分割

所谓共有财产的分割,就是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共有人请求按照一定的份额或者均等地分割共有财产为每个共有人所有。共有财产的分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共有财产的分割,必须要由共有人主张。按照私法自治原则,法院不得在共有人没有提出分割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裁判分割共有财产。需要注意的是,有权请求分割共有财产的人不仅仅限于共有人本人,共有人的财产代管人、破产管理人等,也可以请求分割共有财产。其次,分割是共有人针对共有物,请求分割自己应得的部分,即请求分割应有份。分割共有财产,有可能导致整个共有关系的解体,也可能在分割共有财产之后,仅仅使得某一个或者某些共有人退出共有关系。最后,分割共有财产应当依据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区别对待。原则上,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我国民法典第303条规定,共有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但是法律严格限制共同共有财产的自由分割,共同共有人只有在共有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才可以请求分割。因分割对其他共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依据民法典第304条第1款规定,共有人分割共有财产首先应当通过协商来确定分割方式,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就应当充分考虑对物的利用效率、发挥物的价值,以确定对共有物的分割方式。具体来说,对共有财产的分割可以采取三种方式:

其一,实物分割。在不影响共有财产使用价值和特定用途的前提下,对共有物进行物理上的分割后不会减损其价值的,可以采取实物分割的方式。可以进行实物分割的共有物一般是可分物。

其二,变价分割,是指在共有财产不宜分割且各共有人都不愿意接受共有物的情况下,采用变卖共有物的方法,将价金分配给各共有人。根据民法典第304条所规定的内容,一方面,在不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首先要进行实物分割。另一方面,共有物难以分割或者分割会减损共有物价值的,才可以采取变价分割的方式。变价分割应当通过市场公开竞价的方式实现共有物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取得的价款进行分割。

其三,作价补偿,是指在共有财产不宜分割的情况下,部分共有人愿意取得共有物,从而由部分共有人取得共有财产,同时根据共有财产的市场价值对其他共有人给予补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97条至第310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第10条至第14条。

THE END
1.法则纷呈剖析法律法规的奥秘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合同关系还是财产纠纷上,都离不开 民商事法律来作为调解冲突的手段。它涵盖了所有非刑事相关的问题,比如债务清偿程序、私人财产管理等,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交易环境。 六、高峰互动:国际私律探讨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跨国公司间的事务日益增多,因此如何处理不同国家之间关于合同效力问题就https://www.3svb9bc3.cn/ke-yan-cheng-guo/350776.html
2.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法规司法实务与专业术语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对法律有深入的了解,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以下是关于如何利用《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来提升个人或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建议。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包括宪法、民商事法、刑事诉讼法等。这类信息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必备的,它们能够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461.html
3.常用法律百科全书解读法理与实务的精髓四、《常用法律1000条》的应用实例 民间合同纠纷处理: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违约情况时,可以依据《商品房销售合同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购房人应当自签订合同之日起30日内支付首期付款”,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 刑事诉讼程序:如是在审判阶段需要考虑证据合理利用的问题,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使用电子https://www.wemvhjgm.cn/ke-pu-dong-tai/360285.html
4.法律法规百科全书深入理解中国大陆的100条关键法律法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会通过立法机构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这些法律和规定被称为“法律法规”。它们包括刑事、民事、行政等多个方面,并且对每个公民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了解100条法律法规? 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huo-dong/407608.html
5.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6.良法善治丨依法治国,总书记这些用典寓意深刻时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引用典故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一起学习↓ 总监制丨闫帅南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4/1204/c1001-40375377.html
7.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第二版(豆瓣)《民法典》《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等无一不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裁判产生深刻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466755/
8.法治百科·普法词条利益第三人合同Third在债权人给付迟延或第三人受领迟延时,债务人可行使法定解除权,并且由于债务人与第三人处于相对的地位,为保护债务人利益,债务人行使解除权无须第三人同意。 三、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22条至第524条。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17427
9.法律词条法律在中文 ? 英语中的译文 (跳至 英语? 中文) 法律fǎ-lǜ 法律 fǎlǜ law 法律 fǎlǜ statute 法律程序 legal procedure [or process] 法律规定 legal provisions 法律事务所 law firm [or office] 执行法律 enforce a law 制定法律 enact a law https://zh.pons.com/%E7%BF%BB%E8%AF%91/%E4%B8%AD%E6%96%87-%E8%8B%B1%E8%AF%AD/%E6%B3%95%E5%BE%8B
10.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第二版)法律实务 > 法律出版社 > 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第二版) 自营 法律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第二版) 常设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第八工作组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https://item.jd.com/13509848.html
11.法律法律词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词条样例: 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共同侵权的民事责任、基于教唆帮助的共同侵权、抗辩事由正当防卫、抗辩事由防卫过当、抗辩事由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抗辩事由不可抗力、不可抗力免责 下载次数: https://pinyin.sogou.com/dict/cate/index/85/download/3
12.?「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法律家 我的记录安徽省 合肥市 风**旗 购买了该商品 1/10 ¥ 223 价格 ¥299 已售 130 送赠品 查看优惠 常设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第八工作组全新修订 ? 「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第二版)丨建设工程法律人案头必藏指引 https://h5.youzan.com/v2/goods/35xur1vwu101pm5
13.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第二版)常设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第八工作组为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的常设机构,第八工作组的主要是通过调研,用词语解释的形式,全面介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这对我国施工合同实务领域包括法官、律师、造价师等实务工作者 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书由30多位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官、律师、建造师等专业人士共同编写https://www.ilawpress.com/share/book?id=691153769429207552
14.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第二版)《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第二版)》,作者: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全书:词条释义与实务指引(第二版)常设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第八工作组著 著,出版社:法律,ISBN:9787519758554。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595857428&host=product.dangdang.com
15.没有说一些很侮辱的词语只是带了几个词条会被起诉吗不是犯法行为。但如果情节严重就是犯法的,可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https://www.lawtime.cn/wenda/q_36877254.html
16.法律硕士联考基本词条释义用书编写组编写9787300262727中国人民法律硕士联考基本词条释义 法律硕士联考用书编写组 编写 9787300262727 中国人民出版社https://m.ftxia.com/item.htm?id=274Z578iMOX0Nqapt3
17.有关《森林法》的若干词条法信有关《森林法》的若干词条 为《中国经济法律百科全书》编写 叶朝晖 [植树节]世界许多国家为发展林业,动员群众每年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而专门规定的最佳时令或日期。自近代1872年4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创立“植树节”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政府都先后规定了各自的植树节或植树周、植树日。我国在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9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