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法律多元与法律现代性

[摘要]法律现代性的理论基础、内涵以及自身所蕴含的矛盾等理由都带动了法律的多元化发展与研究,法律多元与法律现代性二者注定交织于法律发展的社会中,但二者在交融中也表现了内在的深层张力。其中,法律多元对法律现代性研究的策略论尤须注意。

[关键词]法律;多元;现代性

一、看待法律多元的三大视角

二、法律现代性理论的发展

法律现代性理论在西方与非西方之间有着不同,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也面对着不同的态度。来说其发展经历了由提出到反叛而再认识的过程。

(一)法律现代性理论的提出

早期提出法律现代性理论的典型学者是马克思·韦伯,他认为西方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由“去魅”而渐理性化的过程。“所谓法律现代性,也就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程序严密性和技术的精确化。”西策略律现代性始于罗马法的复兴,在各国法典化运动中(英美法在此时期也经历着体系的整合)轰轰烈烈的发展着。与此不同的是非西方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现代性发展多始于西方国家的入侵。而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法律现代性研究也起步较晚。面对着西方现代型法律制度体系及文化方面的外在压力,非西方学者有些主张西化以实现本国的法律现代性,有些则主张以本土资源进化而达至本国法律现代性。

(二)法律现代性理论的反叛

西策略律现代性的扩展,非西方国家大量移植“现代法律”,并派人学习西策略律。但法律移植过程中的“水土不服”以及非西策略学家一面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一面以自己国家文化对所学西策略律制度体系的反思导致对传统法律现代性理论的反叛。曾经迷失自我的非西方学者拾起了“知识地方性”的武器对法律现代性理论提出挑战,并质疑了“传统与现代”的效用。他们认为,从认识论上知识是有地方性的,西方也不例外。其法律现代性的模式有其特殊的地方,而将这些特殊用于他方促成法律现代性是一种生搬硬套。

(三)法律现代性理论的再认识

法律现代性作为一种理论被提出后再到质疑和反叛是一个过程,但认识的发展规律可知这会随实践发展而被认识。由各国法律发展实践看来,法律现代性虽然在有些地区步履蹒跚但依然前进,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法律知识具有地方性固然没错,但任何模式的法律现代性都既有普适性原理又有地方性知识。普适原理价值上在各地区能够找到相契合的点,而策略上则需相互借鉴。

三、法律多元与法律现代性的张力

法律多元虽因视角不同而范围标准和价值评价不尽相同,但作为一个事实,它是指各地共时的法律发展样态的不同。而法律现代性是一国甚至全球法律从传统到现代历史的演进过程。在整个近现代史上,二者相互交融构绘了异彩纷呈的瑰丽画卷,但从中也不难发现二者间存在深层的张力。

策略上,法律多元推动了法律现代性的发展。其一,法律现代性过程中遭遇法律多元是现实性的理由,而法律现代化本身又是一个的趋势,这就促使法律现代性发展的策略得以完善。其二,非西方国家不可在价值上直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却可以从策略上看西方如何学习甚至继受他策略律,从而推进多元的法律现代性发展。

四、法律多元对法律现代性研究的策略论

法律现代性因法律多元而不再长驱直入,其策略改善体现于法学研究的策略论中。下面阐述法律多元对法律现代性研究的策略论体现。

法学理论研究策略即指在法学领域提出理由和认识理由的策略。法律多元真正能引起学者注意时,其研究策略的转变对法律现代性发展可产生巨大突破。

(一)从简单比较的策略到功能性原则

不要这样提问:“外国法怎样调整德国所谓先位继承和后位继承”人们应当试图查明外国法考虑以什么策略满足立遗嘱人在死后长期制约其遗产的要求,不是简单比较各国家或地区类似的法律规定而以自己的价值判断选出较为优良的制度作为法律现代性在这一的范本,而是找出类似理由在各国各地的解决策略。虽策略各异,但功能相近,哪个解决得更好才能被发掘出以供法律现代性的参考。

(二)从单一对比的策略到系统性原则

若以单个法律制度的比较来看,非西方国家的法律很少有西方国家法律体系性强、逻辑完整、过程严密。甚至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也不如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严谨。其实不然,当一个学者将各地法律体系作为与西方国家法律体系地位对等的体系来看时,他会导出迥异的结论。并且当他将该国家或地区法律置于其所在的文化系统中时,就不会简单地以“前现代”将其一笔带过了。

(三)从单向分析的策略到冲突论原则

冲突论的策略源起于社会学,然而社会学者对此也是见仁见智。但就多元法律中能够推动法律现代性的冲突论研究策略而言,当以齐美尔与科塞一脉的冲突论为鉴。齐美尔主张相对缓和的冲突对社会起积极推动作用,科塞则主张社会冲突并不就是均衡系统中的病态,它“可以在群体和其他人际关系中承担起一些决定性功能……”

对法律多元在法律现代性发展中所产生的不可避开的冲突不必过于悲观,反而应从法律的单向分析进入冲突论的策略中以了解多元法律制度中的本国法及外国法,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以推动法律现代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兴华,黄家亮.社会学视角下的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N].人民大学学报,2007-05:117.

[2]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03.

[3]千叶正士.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1:15—30.

THE END
1.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原名深圳市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由深圳本地几位资深法律人士发起创立,归深圳市司法局主管 ,是深圳唯一法律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紧贴前海合作区提供法律服务http://www.bcisz.org/
2.现代法学(五)引用法律文件的基本格式为: 〔14〕《民法典》第 27 条第 2 款第 3 项。 〔15〕《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 19 号,2007 年 7 月 11 日发布。 (六)引用司法案例的基本格式为: 〔16〕包郑照诉苍南县人民政府强制拆除房屋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1988)浙法民https://qks.swupl.edu.cn/xdfx/xdfx_tgzn/index.htm
3.现代法律之路:绝无仅有的、探索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和英国法律文献的途径 “现代法律之路:法学专论,1800-1926年”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英美法学专论全文档案库。该档案库来自全球最大的法律图书馆,几乎涵盖了美国和英国法律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大量可用于美国和英国法律史研究的分析、理论和实用法律文献。其中包括案例簿、本地司http://www.gale.com/cn/preview/c/making-of-modern-law-legal-treatises-1800-1926
4.现代法律意识(精选十篇)现代法律意识(精选十篇) 现代法律意识 篇1 “周杰车祸门”事件, 发生在2009年6月2日凌晨4:00, 周杰驾驶无牌奔驰车与出租车相撞, 出租车内3人受伤。在撞车事件发生后, 周杰称为避免群众拍照, 他在事故发生十几分钟之后离开了现场。在之后的调查中, 其律师更称其在媒体报导之后主动承担责任, 因此并不构成交通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hhoq7c6.html
5.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豆瓣)《现代社会中的法律》是美国法学家昂格尔的代表作,它从历史的演变和现代社会的转折两个层次上透视法律秩序和法学理论的本质,以极其明快的语言阐述了法在复杂社会中的地位,并为东西方法律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书中在阐述现代法治的形成时,把近代西欧与中国作为对照实例进行比较研究,对致力于现代法律建设的国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85572/
6.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演变.ppt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演变.ppt,社会背景 魏国 西晋 三国 蜀国 两晋 吴国 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南北朝 北魏 北朝 北齐 北周 一、立法概况 (一)三国时期的立法 1、蜀国——《蜀科》、《蜀令》 2、吴国——“吴之律令,多依汉制” 3、魏国——《魏律》(《新律》) (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20/6215133240003035.shtm
7.现代法律的终极目标是百度试题 题目现代法律的终极目标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反馈 收藏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bgkdetail?id=69159f58804d2b160b4ec041&fr=search
8.法制现代化范文10篇(全文)(1)从传统的专制、人治到现代的民主法治;(2)从传统的义务本位到现代社会的权利本位;(3)从传统的宗法伦理法到现代理性法;(4)从传统的诸法合体到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5)从传统的司法擅断主义到现代的司法程序化。可知,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转型,完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法制革命。这场法制革命的动力,既有国内本土因素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1cve5f7.html